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政论文特色略论陆长生,曾庆元本文以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在中国革命史上的继承发展关系为基点,对三位革命巨人的政论文作了比较研究,并进而论述了邓小平政论文的能动性、可操作性、科学性和大众性,揭示了邓小平政论文的独特风格,从一个特殊的视角提出了对有...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如何认识政论文学的问题,主张将毛泽东的许多政论散文和部分诗词都划归政论文学的范畴,并从价值取向、审美惯性、思维形态、精神状态四个方面论述了毛泽东政论文学的承传性、创新性以及某些尚可商讨之处。作者认为,毛泽东的政论文学既吸收、融汇了中国古代诸政论名家的优长而又自具风貌:它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具有无产阶级的精神气魄,并有其高远的视野,敏锐的透视力,犀利的剖析力,纵横挥洒的气象,浮想联翩的风神。  相似文献   

3.
浅论毛泽东政论文的修辞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理论家,也是一位语文大师。我们从事语文工作的同志必须努力学习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同志运用语言的艺术。毛泽东同志的政论文,是毛泽东思想的充分体现,是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结晶。政论文属议论文的范畴。议论文,就是议事说理的文章。写议论文的目的,就是要宣传某个观点,讲清某个道理,收到以理服人的效果。而政论文由于是宣传政治观点、讲清人类社会关系集中表现的特定道理,因而旗帜鲜明地要起到“教育人民,团结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政论文是一种正式严谨的文体,在英译汉的过程中,也要尽力从各个方面体现这一特点。可从词语、长句和语气三个方面来对如何全面体现政论文的理性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5.
两汉政论文的发展颇为迅速。政论文的功利性和时效性,决定了它与时代需要、社会风气,特别是与士人心态有着直接紧密的联系。汉初文人喜借题发挥,以史为鉴而述治国方略,文风疏直激切;西汉后期和东汉前期,儒士多本经立义,婉曲作论而谈理政之宜,文风雍容温润;东汉后期文人常径遂直陈,横议朝政以痛斥时弊,文风刚劲质朴。汉代政论文的巨大成就,对后世文人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政论文的定义、翻译原则、功能和文体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汉语政论文翻译存在的两大错误倾向:严重翻译腔的机械直译和过分解释性意译,提出通过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来解决这两大难题。  相似文献   

7.
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由于对象、目的等语言环境的不同,形成了一系列运用语言材料的特点,这就是语体.政论文是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各种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阐明自己的主张,从而使人信服,付诸行动的一种文体.政论文有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的特殊任务,在语言材料的  相似文献   

8.
白敦仁,中文系教授,1942年毕业于华西大学文学院。 白敦仁先生曾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对政论文讲授有独道见解和丰富经验,1962年教育部副部长、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来四川听了白先生讲课后,赋诗:“文心思绪逆而通,赏析融于一贯中。奚谓论文难指授,白君固已得其宗”。叶老又加上“听白敦仁同志讲政论文”的脚注,发表于“光明日报”。  相似文献   

9.
西汉政论文是"大一统"背景下学术官方化后,专业政治家对现实政治的研究,是有关治世原则、见解和措施。西汉政论文风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初变于汉初,文风指事直言、雄直激切。再变于武帝、宣帝时期,变为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坐而论道、凝重典雅。三变于元、成、哀之世,以引经据典、雍容温润为特点。这些都体现了西汉士人一种趋于冷静的、理性化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0.
政论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重要的地位,搞好政论文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关系到教育学生高举、捍卫毛主席的伟大旗帜,紧跟华主席前进的大问题;关系到抓住阶级斗争这个纲,深入揭批“四人帮”,澄清他们在思想理论和路线上造成的混乱的大问题;关系到培养学生提高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大问题;关系到培养学生掌握政论文这一武器,参加实际革命斗争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大问题。要搞好政府  相似文献   

11.
瞿秋白政论文立意深刻,主题鲜明,析义剖理都能够做到深入浅出、思维缜密、逻辑周严、行文畅达,显示了他丰厚的文化积淀、敏捷的才思与高超的写作技巧.有着文学天赋的瞿秋白还把严肃的政论文写得生动形象、文采斐然,既有浓郁的理论色彩,又有撼人的情感魅力,特色鲜明.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以其对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深刻洞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实践证明,邓小平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而且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作出了巨大贡献。尽管伟人已逝,但其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为此,本刊组织几位学者从邓小平的精神、实践品格、执政理念、社会发展观、科学社会主义观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以期拓展和深化对邓小平开拓、创新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境界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位集政治家与文人于一身的民国要人,陈去病的政论文创作值得重视。辛亥革命前后十年间是其政论文创作的高峰期,在这段时期,陈氏有着始终关注的对象,创作心态上也有逐渐的转变,从题材选取到精神内涵都既有传承,又有变化。陈去病这一时期政论文创作上体现出的特点反映出社会转型期文人政治家的心态转变及其他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邓小平卓有成效地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对邓小平思想方法的基本特征进行准确概括和系统阐述。文章认为,邓小平思想方法渗透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体现于邓小平对新问题、新矛盾解决和创造性思维中。邓小平思想方法的务实性、创造性、瞻前性、渗透性等特点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在邓小平的理论创造和领导工作中发挥着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的创新思想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命运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在邓小平创新思想的指导下,中国改革开放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不仅使中国人民过上了相对富裕的生活,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日益显示出它的巨大的影响.该文尝试对邓小平创新思想的内容、特征进行探讨,以揭示其对国家、人民和全世界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是邓小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领会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根据当前青少年特点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对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培养跨世纪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进一步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邓小平的法制教育思想 邓小平同志一贯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在我国改革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邓小平发表了一系列关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是指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文化 大革命"的发生、发展与终结,使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推动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发展.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完整地 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发展阶段、发展形式等一系列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问题,是对马克 思、列宁、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继承、丰富和中国现实条件下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正确分 析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有利于我们搞好当前的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述邓小平同志从6个方面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对邓小平关于“中国具体实际”的分析作了多视角的考察;论述了邓小平将马列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的特点,其理论结晶就是党的基本路线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文章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继承、发展了毛泽东“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观点,并阐明了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它包括了对中国社会主义的道路和目标两个方面的大胆探索,尤其是在社会主义的目标模式上,邓小平做出了最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浅谈政论文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外交事务中很多事情极其微妙且涉及国家利益,所以语句的恰当与否至关重要.政论性文章与科技文章、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等不同.它要求语气强烈坚定、口吻严肃,同时力求文章简洁、精炼,适合政论性质的场合.因此,政论文的翻译必须考虑很多方面,以免产生歧义,损害国家利益.本文就政论文翻译从文体、功能对等和语域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摘自江泽民同志在邓小平同志追悼会上的悼词中国人民爱戴邓小平同志,感谢邓小平同志,哀悼邓小平同志,怀念邓小平同志,是因为他把毕生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中国人民,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