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诗经》中存在大量以"鸟"起兴的诗章,这些鸟类兴辞中表现出当时诗歌创作所包含的一些特殊的观念形态。诗人将鸟类的某些自然特征与诗歌的情感主题联系起来,在兴辞中以鸟的通适性特点作为核心意象,并采用特定的诗歌语言形式,与其他诗歌意象共同构成一定的抒情氛围和基调,引起诗歌创作活动中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2.
英美新批评派立足诗歌文本语言结构,推行"细读"式文本解读,认为诗歌结构应是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复杂性和统一性。张力论是体现复杂性和统一性的文本构成理念,比喻、悖论、反讽等都可以将诗歌中异质、矛盾、辩证的因素协调统一到诗歌的整体中,构成充满张力的有机整体结构。尽管新批评对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大加贬抑,但用新批评的诗歌理论来解读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可以反拨新批评对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批判立场,挖掘出浪漫主义诗歌的张力性有机整体结构。  相似文献   

3.
埃兹拉·庞德是美国著名的诗人,意象派诗歌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意象主义诗歌对改变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抒情说教的陈腐诗风具有重要的作用.意象派主张以凝练的意象和简洁的语言来革新诗歌,成为英美新诗的开端,同时也开创了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4.
约翰·邓恩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诗人,玄学派诗歌的创始人。他的诗歌摒弃了传统的意象,采用了奇特的意象和比喻,独树一帜。通过对邓恩诗歌语言的分析,探讨了其在意象、主题和叙述方式上体现出的现代性特色。  相似文献   

5.
鸟类在古诗词曲里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意象,用以表达诗人的喜乐哀愁。它们寓含丰富的文化,译者翻译时需放在文化语境里考虑。从文化角度探讨含有鸟类文化意象诗歌的翻译方法,以向译语读者展现鸟类诗歌特殊的韵味,是古诗词跨文化翻译的一个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艾略特诗歌的艺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英美现代派诗歌和新批评的重要代表人物 ,艾略特在诗歌创作中不仅注意诗歌内容的选择 ,而且对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也给予高度重视。本文从“意象选择”、“象征手法”、“语言变异”和“音乐性”四个方面探讨艾略特诗歌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7.
英国桂冠诗人华兹华斯以其新颖质朴的诗歌创作理论开创了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华兹华斯把自然看作是神性、理性和人性的结合,而把儿童看作是成人之父,童年时期的经历和回忆是人类重返自然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华兹华斯的诗歌中还出现了大量的女性意象,并赋予了她们深刻的寓意和内涵。通过分析华兹华斯诗歌中自然、儿童与女性的主题与意象,可以发现华兹华斯诗歌中自然、儿童与女性三位一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在十四行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意象,并通过不同的修辞手法来体现诗歌的主题."眼睛"作为人体器官,属于人体词的基本范畴,是一种常见的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统计表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人体词是"眼睛".分析"眼睛"意象所涉及的七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突出诗歌的主题思想,传达诗人的丰富情感,为诗歌意象和修辞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
诗歌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学形式,我国的《诗经》、楚辞、唐诗、宋词,英国的古典主义诗歌、浪漫主义诗歌都是世界文学发展史上的绚丽瑰宝.诗歌的翻译也吸引着古今中外的众多译者.而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在汉英诗歌互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诗歌翻译过程中,意象的传达对于诗歌的理解也至关重要.介绍了意象的定义,通过引述许渊冲、王玉书、杨宪益和戴乃迭对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一诗的三种译本,分析了意象对诗歌翻译所起的作用,并探讨了古诗翻译中对意象的处理,从而说明意象的理解对于翻译诗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赋比兴"自提出后就始终缠夹不清,一直未能成为纯正的诗学概念。缠夹的原因有二:一是论诗者以诗义阐释诗法,二是缺乏"赋比兴"作为表现方法的具体含义。过往的诗论都未能贴近诗歌本体来理解"赋比兴"。意象是诗的本体,是诗歌得以形构的基本单位。在现代诗学的视野中,"赋比兴"就是诗歌整体意象构造的方式。阐述了"赋"、"比"、"兴"三种意象表现方法,认为"赋比兴"不仅仅是《诗经》和古代诗歌的法则,对现代诗歌而言,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1633年,赫伯特成功地出版了宗教诗集《圣殿》,奠定了他成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玄学派诗歌代表的重要地位。赫伯特宗教诗歌中所蕴涵的虔诚的宗教思想赢得了各界人士的广泛赞誉。但是,大部分读者注意到的都是赫伯特诗歌中的宗教意象,很少有人意识到其中的园林意象。园林意象常与爱情主题联系在一起,但与其他园林诗人不同的是,赫伯特在园林诗歌中并没有描绘世俗园林带给人们的感官愉悦,而是通过园林意象表达了他对上帝虔诚的感恩之情。  相似文献   

12.
论苏轼词中的意象与理趣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所蕴含的一种重要的艺术质素。在诗歌中,凡是涉及到写景叙事等所有心曲的外在表现都可以用“意念”和“物象”的审美契合——意象来表达。正如刘勰在其《文心雕龙·神思》中提到“玄解之宰,寻声律以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可以说,诗歌以意象的存在而存在,也因意象的生发而升华到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托马斯是英国20世纪40年代最重要的诗人,其诗歌内容和主题传统而经典,但其表现手法却新颖独到,创作技巧与众不同。他在《羊齿山》一诗中,赋予了诗以音乐美,运用变异的手法达到突出的效果,并且使整首诗充满了意象,让诗歌的意义变得更加深邃。  相似文献   

14.
白色是最为普遍的颜色之一。黑白两色,是颜色中的两极。西方人喜爱白色,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笔者针对这一色调在英国诗歌中的应用,对诗歌中的白色意象从自然、社会两个层面并结合词性进行深入分析,以探索白色意象在英国诗歌中的深层次的含义。  相似文献   

15.
文化意象的失落与扭曲:诗歌翻译之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是诗歌的生命,当意象涉及到某种文化的深层意蕴,这个意象就成为文化意象.在诗歌翻译中,对原作的文化意象进行任意取舍或扭曲都是不当的.对原作物象的尊重才是诗歌文化意象翻译的正途.  相似文献   

16.
细读式(close reading)批评是西方现代形式主义文论新批评(the New Criticism)所创造的一种具体批评方法。新批评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发端于英国,三十年代形成于美国,四、五十年代在美国文学评论中占统治地位,五十年代末开始衰落。 新批评理论的远祖是英国美学家T·E·休姆(T.E.Hulme)和美国诗人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前者1915年发表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预示了近二十年后新批评的许多特点;后者对诗歌语言技巧的关注造成新批评文论中对语言研究的重视。新批评的直接开拓者是美国一英国诗人T·S·艾略特(T.S.Eliot)和英国语言学家I·A·瑞恰慈(I.A.  相似文献   

17.
笔者通过对罗伯特.弗洛斯特诗歌《摘苹果之后》做新批评和解构批评的对比解读,试图展示诗歌主题中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二元对立是如何被诗歌语言本身所产生的意义模糊性所解构的。诗歌意义的模糊性一方面反映了诗歌表面现实主义优越于理想主义的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又在更深层面上颠覆了这种意识形态,从而赋予诗歌意义以复杂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约翰·邓恩诗歌中意象的类比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邓恩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圆规、泪水、跳蚤)为例,对中英诗歌中意象手法的运用进行了类比与赏析,并指出意象是诗歌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通过意象,读者可以感受诗人内心的万千思绪,从而深化对诗人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笔者通过对罗伯特.弗洛斯特诗歌《摘苹果之后》做新批评和解构批评的对比解读,试图展示诗歌主题中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二元对立是如何被诗歌语言本身所产生的意义模糊性所解构的。诗歌意义的模糊性一方面反映了诗歌表面现实主义优越于理想主义的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又在更深层面上颠覆了这种意识形态,从而赋予诗歌意义以复杂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美国著名诗人埃德加·爱伦·坡的诗歌代表作<乌鸦>为例,解读了其在<乌鸦>创作中展示的独特的韵律、丰富的意象、浪漫主义的写作风格及其唯美学派的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