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徐渭散文的结构既有以纲统目的“完整性”,又有目适纲宜的“有机性”,这既是其散文结构理论的自觉追求,也在实践上构成了其散文的结构特色,我们拟称之为“网式结构”。在排斥自我表现的文体和场合中,徐渭往往通过结构的经营使不合法的自我表现合法化;在允许自我表现的文体和场合中,其所创作的散文则往往具有“无布置”的结构特征。由此可见,结构的“有布置”还是“无布置”取决于其自我表现的需要,这就是徐渭散文结构的内驱力所在。  相似文献   

2.
论先秦赋与散文的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赋体文学中,骚体赋与汉代之作形同神异;诗体赋与汉赋大体相近,名称则异;散体赋是先秦及汉以后的主体。先秦时期的辞令或书信、上书作为独立的散文本已存在,并非汉代以后才从诸子和历史散文中独立出来。先秦散文注重抒情说理,特色鲜明,风格迥异,其艺术成就对后来的散文乃至小说都有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作为“五四”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女作家,冰心的散文对台湾当代散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台湾女性散文家,这种影响至为明显。其“爱的哲学”是50年代以降台湾众多女作家创作的共同主题;其典雅清丽、委婉温柔的艺术风格,台湾女作家也多有继承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张恨水散文创作情况的全面统计及分类分析,指出其散文创作应如小说创作一样,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从广义散文与狭义散文创作等方面,总结了张恨水散文创作的成就,尤其以艺术散文《山窗小品》为代表,阐释了其冲淡闲适、注重趣味而又言之有物的艺术风格与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分析孙犁前后期创作的主要特点入手,提出孙犁后期创作以散文、尤其是回忆性散文为主,回忆母题是其后期散文的主要特征。其后期散文创作的主要艺术特色为“真”与“古”。“真”,即真实经历、真情实感、真知灼见;“古”,即古文师承、古朴简约、古香古色;并对这些艺术特色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6.
当代学者和作家林非在其20余年间散文理论研究和散文创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富有个性特征的完整、系统的散文理论观和艺术创作观。他的散文本质特征论使散文由一般“文章学”意义上的概念复归于文艺创作的范畴;他的散文艺术创作论丰富而全面;他的散文审美鉴赏论透出了恢复治中国古代文论的某种气息;他的散文使命论则显示了当代散文创作与时代、与生活、与建构新文化的关联  相似文献   

7.
朱鸿是当代散文创作中极具影响力的青年作家。其散文新作《夹缝中的历史》,立足现实,从人性的角度切入,对中国历史之重大事件及重要人物进行了富有诗意的描述和独特的剖析,提出许多新的问题和看法,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8.
江苏50年的散文创作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其发展分为前(1949~1976)、后(1976~1999)两个阶段.尤其是后一个阶段散文,由于回归五四现代散文的审美特征、更新17年的散文观念及作家创作队伍的不断壮大,江苏散文进入了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时代;不仅表现出江苏的地方特色,而且表现出作家的鲜明个性与艺术风格.江苏散文创作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9.
论余光中的散文革新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光中的散文革新主张是一柄双刃剑 ,一面试图革除中国现代散文固有的弊病 ,一面试图建构新的现代散文的经验体系。他主张和借鉴在学习西方与中国古典散文创作遗产的基础上 ,根据现代社会与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改变传统现代散文以情为本的旧模式 ,消除其“软性”顽症 ,赋之以刚性的品质。在其一系列关于散文革新的创作主张中 ,要求新的现代散文中应当注入诗性、知性和文化性 ,是带根本性的意见。其散文创作本身也印征了这种散文革新主张的正确性与先锋性。  相似文献   

10.
论散文的气韵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文创作中,创作主体与描述客体的内质美交相辉映,就会使散文形成一种独特的气韵美。具体表现为描述客体充盈的生命活力、创作主体独有的气质张扬和散文特有的写气图貌的行文气势。而其中主体气质则是形成散文气韵美的决定性因素,因而文中着意对主体气质的表现形态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认为在散文创作中,主体气质是“个性”状态,是独立的,无可替代的;地呈“共性”状态,其深刻性、代表性、有鼓天下之动的功用;个人的整体风韵则呈趋同性状态。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贾平凹的书法艺术对其散文创作产生了无形的塑化与熏染作用,其书艺精髓渗透到其散文境界、语言、结构诸方面,并由此酝酿出他近期散文质朴古雅的审美风格,帮助他实现了散文创作上的自我涅槃。  相似文献   

12.
聊城文化中"孝"、"真"、"美"的元素,深深影响了季羡林的散文创作,使他的散文具有了思亲爱国,表真情、说真话以及"惨淡经营"散文美的特点。从中我们既可看出地域文化与季羡林散文创作之勾联,也可了解其散文在当代散文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聊城文化中“孝”、“真”、“美”的元素,深深影响了季羡林的散文创作,使他的散文具有了思亲爱国,表真情、说真话以及“惨淡经营”散文美的特点。从中我们既可看出地域文化与季羡林散文创作之勾联,也可了解其散文在当代散文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从两位散文家的创作思路、表达方式以及关注的社会热点三个方面来进行对比 ,去探寻两位作家各具特色的散文创作轨迹 ;去梳理两位作家在散文创作上的艺术成就。张爱玲的散文 ,处处透露出一种美感、机智与博学 ;苏青的散文则给人一种“一针见血”、“鞭辟入里”和融于社会的感觉。两人散文的艺术风格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5.
郁达夫南洋散文初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达夫南洋时期散文分为记游、记事、记人三类 ,这三类散文贯穿着“一切以抗战为中心”的共同主题 ,充满时代气息 ,是其散文创作中极富有思想性的部分 ;在艺术上也由早期的主观抒情趋向于客观的写实 ,其创作的量虽少 ,而仍有值得注意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余秋雨式散文”以其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回味悠长的苦涩,成为当代的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本文通过 对余秋雨文学创作中的文体选择、个人生命体验与感悟、创作时对历史难题的两难选择等方面的分析,探析其散文创作中苦 与涩的形成原因,从散文创作的角度对余秋雨散文特色作出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李娟的散文创作是新世纪边地书写的重要一翼,在关于走出与返家、流动与稳定、游牧与耕种、乡邻与家人等关系的状写中触及了边地生活的本质,引发了一种关于阿勒泰的文学效应。李娟秉持的"介入"姿态恰好符合近年来散文界倡导的"在场主义""非虚构写作"等价值取向,也获得了重要媒体的青睐,由此进一步扩大了其文学影响力。在走向外界的同时,李娟也在深沉炽烈地忆述自家过往的生活,以回到自我的情感抒发方式打破了被命名的局限。这使她在描绘边地的大背景中找到了可扎根之处,更好地遵循自我内心进行创作。  相似文献   

18.
王向峰是全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其散文创作有着学者散文关注时代发展、文化赋意深厚、传承民族精神的特点。文章以他的散文创作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其散文所具有的美学风格,即在丰厚的文化积累基础上,达于书趣、理趣与情趣的和谐统一。其散文作品文学性、文体性鲜明,能给读者一种启智娱情的高品位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9.
贺涛师事张裕钊、吴汝纶,是桐城派后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散文创作方面颇有成就,寿序、序跋和碑文等各体皆善,尤其在散文特点方面,重议论、善用道白手法、善写细节。本文试从其散文创作和散文特点两方面着手,试图对其散文作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20.
胶东作家綦国瑞的散文创作成就突出,最有价值的有两类.一类是自我生活书写.这类散文不仅显露了作家的个性,而且散发着人类共同的情感追求,包涵着丰富的时代气息.这种自我书写的散文向度也代表了新时期胶东散文以及全国散文创作的主要倾向.另一类是纪游之作,其山水游记以工笔细画的功力穷尽大自然的天成之美,复原生命的自然本性;其人文游记流露着作者的爱国情怀、平民意识与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