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张之洞是清季名臣重儒,也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发展留学教育是他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他积极主张出国留学,尤其主张留学日本,并身体力行,大批派遣留学生,为留学立法,制定了奖励和约束留学章程,创建了中国近代留学体制,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代留美生和留日生是近代中国留学生中的主力,他们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留学走向的不同,也造成了他们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起作用的主要领域不尽相同。一般而言,留美生侧重于科技领域,留日生侧重于政治领域。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留学背景的不同以及留学生对留学所在国的观感不同。  相似文献   

3.
张之洞是清季名臣重儒,也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发展留学教育是他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他积极主张出国留学,尤其主张留学日本,并身体力行,大批派遣留学生,为留学立法,制定了奖励和约束留学章程,创建了中国近代留学体制,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甲午战争以前晚清政府派遣留学生赴欧美留学 ,开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先河。留学生的选派、管理和录用政策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逐步调整 ,并在执行过程中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剖析这一时期留学政策的得失有助于了解整个晚清留学政策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5.
1905年晚清学部的成立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既是晚清新式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又对新式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部成立后就积极调整规范了留学教育的发展。总体上,学部在留学的各个国家设立了游学管理的机构;并结合国内局势的变化和国外教育的机制及时地确定了留学教育的方向与目标。另外,针对前期留学教育发展中衍生的各种问题,拿出了具体而切实的解决办法,主要有:留学生资格的限定与保障、留学生学习学科结构的调整以及合理分布留学国别等等。在学部的大力整顿下,晚清最后几年的留学教育朝着更加有序和健康的轨道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留学生来华留学动机,跨文化适应中的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留学生所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管理方式以及留学的地域差异等方面,对北京某高校的留学生在京跨文化适应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来华留学生面临的文化障碍以及影响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不同因素,以帮助留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中国的文化环境,同时为从事留学生工作的管理者和教育者提出了改善课程设计以及时间规划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留学教育经历了建国初期的留学苏联热、文革期间留学教育的中断、改革开放之初的公派留学到80年代末以来大众留学和新时期回国热的变迁历程。留学教育在充实留学生的生活和改变其命运的同时,也深深地记录着新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脚步。建国60年来,留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社会变革的价值取向,成为中国社会进步的推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8.
针对低龄留学日益盛行的现象,简单追溯了中国留学历史,以及各时期的留学动机,分析了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对留学生文化归属感的影响,指出低龄留学会导致留学儿童民族文化归属感的缺失,谙熟民族文化才是立足世界的根本,故青少年不宜过早出国留学。  相似文献   

9.
英国是吸引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近年频频修订留学政策的主要国家之一。本文以英国政府宣布的官方原始文件为基础,探讨2011年以来英国留学政策的新变化,分析留学"新政"的目的及其影响,思考应对新情况新趋势的若干对策,希望引起学界对留学英国诸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留学教育本身是一种知识迁移活动。我们应当站在全球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以知识迁移的视角来理解来华留学生教育。来华留学生对"中国知识"在世界范围内的迁移和传播起着巨大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教育科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都将伴随着来华留学生的学习和流动向世界各地迁移。"中国知识"将随着来华留学事业的发展为世界各国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以知识迁移的视角理解来华留学生教育是落实习近平主席要求"多向世界讲讲你们所看到的中国"的独特路径。  相似文献   

11.
民国初年,为了推进留学教育的发展,教育部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留学教育政策,调整、规范留学生的派遣。由于政局不稳,政府财政紧张,民初的留学教育政策总体而言不够稳定,缺乏全盘规划,成效有限。但是它毕竟给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有用的人才,对中国教育近代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丁日昌与中国首批留学生赴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72年中国首批留学生赴美的意义是重大的,但人们只知道当中的容闳的“留学教育计划”和曾国藩、李鸿章的功绩是不够的。事实上,丁日昌在促成首批学生赴美从而启动容闳留学教育计划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清末民初,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留学高潮.种种原因导致留学文凭的泛滥和假冒,对此现象以司法机关为代表的国家与以上海律师公会为代表的民间社会采取各种措施应对.近代政府的治理措施主要有:限制留学资格;指定管理严格、教学质量较好的大学,避免留学生进入盈利性"学店"、"野鸡大学";设立留学生监督、规定留学生文凭在大使馆注册;对归国留学生实行严格考验,量才录用.上海律师公会则配合国家采取入会介绍人制度,利用校友查验文凭真伪,核对校友名录,与毕业学校联系查看留学生档案,而且与上海司法机关配合实行对该地区律师统一监管.国家与社会的共同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遏止了留学文凭泛滥与假冒的蔓延.  相似文献   

14.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留学教育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中叶,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同一时期,洋务运动也在中国蓬勃开展,两场运动中,统治阶级都实行了“走出去”的方针,派遣了大批留学生赴欧美。从留学教育的兴起、发展及留学教育的作用来看,明治维新时期的留学教育与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教育,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本文试图阐述这种“同”与“不同”,从一侧面说明为何明治维新取得成功而洋务运动却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5.
米娅 《21世纪》2001,(1):53-53
有媒体曾报道说中国最早的女留学生是蔡和森和蔡畅的母亲,她当时作为儿子赴法国勤工俭学的“陪读”,一同进了洋学堂。实际上,早在她之前,已有不少中国女性走上了留学之路,多数学成后回国报效。她们是—— 1881年,宁波女士金雅妹赴美留学,就读于纽约医院附设的女子医科大学学医。 1885年 5月,金雅妹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成为中国第一个女大学毕业生。此后,金雅妹在纽约从事科学研究,尤其在显微镜的研究中做出了成绩。 1887年纽约的《医学杂志》刊出了她的学术报告《显微镜照像机能的研究》,引起了同行专家学者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高中生自费出国留学呈现出人数增加、意愿增强、国别选择增多、专业选择务实、回国人数增长等特征。与此同时,自费出国留学生也存在着安全问题多发、专业扎堆、学业荒废、盲目跟风等问题。经从学生、家长、留学中介机构和政府管理等多角度分析,导致问题的原因为:留学生目标相近,在专业选择上出现学校扎堆、专业扎堆;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合理的学习计划和职业规划;留学生的低自制力和价值观的偏差,缺乏家长应有的监督和正确引导;自费出国留学中介、培训机构乱象丛生,留学学校鱼龙混杂等。因此,一方面要正确引导留学渠道,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呼吁学生、家长理性选择留学道路;另一方面要健全留学服务体系,建立客观的评估体系,完善留学支持制度,从而促进留学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信息之窗     
留学生国外开网店要避免商标侵权据日本新华侨报网报道,日本岩手县警方以网上出售假名牌涉嫌违反《商标法》为由,逮捕了在岩手大学研究生院留学的26岁中国留学生王俊和26岁的沈琪。日本警方表示,王俊和沈琪在网上以1万几千日元的价格,向日本兵库县姬路市的一名34岁女公司职员出售了  相似文献   

18.
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中国近现代史上留学第一人——容闳向清朝政府提出选派中国幼童到西方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知识来报效国家。在极其困难的境况下,容闳的晚清幼童留学计划最终得到了实施。回归留美学子不负众望,在各行各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晚清幼童留学计划是中国近代留学生运动的开端,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是史无前例、功不可没的,他们对中国近代科学文化的影响也是无法估量的。  相似文献   

19.
教育服务贸易视野下韩国来华留学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留学生教育进入蓬勃发展阶段,教育成为了国际服务贸易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我国来华留学生最重要生源国的韩国,经过几年来华留学热潮以后,来华留学趋势出现了新的要求和特征。我国高校作为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如何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稳固韩国来华生源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素白 《人生与伴侣》2007,(12):10-11
乔基是一位来自新西兰的留学生,他是被中国的汉字所吸引才来中国留学的。在他眼里,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