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绿色信贷政策加快实施的背景下,碳信息披露成为债权人信贷决策的重要因素。以2013—2016年中国A股高碳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深入分析碳信息披露对债务融资成本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碳信息披露与债务融资成本呈“倒U形”关系,且债务违约风险在碳信息披露影响债务融资成本的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即企业最初提升碳信息披露质量会增加债务违约风险,进而导致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上升,然而当碳信息披露质量超过一定临界值时,碳信息披露就能降低债务违约风险进而发挥其降低债务融资成本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碳信息披露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在低成长性企业更为显著,企业成长性水平的降低增强了债务违约风险的中介效应,促进了碳信息披露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中国不同成长性水平的企业有效利用碳信息披露、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企业信息披露和创新的关系是一个开放性研究问题。在正式信息披露方式难以满足网络时代信息需求的背景下,基于交易所“互动易”和“e互动”问答平台的数据,探究上市公司非正式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在互动平台上的信息答复完成度、及时性和针对性越好,企业创新水平越高,企业非正式信息披露质量能促进企业创新,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交易所信息披露直通车改革的有效性。进一步地,机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非正式信息披露质量可以通过改善信息不对称、缓解融资约束、降低管理者职业忧虑和减少大股东资金占用进而提高企业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考察债务融资能力对融资约束公司投资敏感性影响的基础上,探析债务融资能力对股票定价的影响。理论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受到较高融资约束的公司,债务融资能力的提高显著增加了公司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且高债务融资能力的公司具有较高的系统风险和预期收益。这是由于信贷限制、公司投资和公司价值之间的动态传导机制形成的“乘数”效应,使得融资约束较高的公司具有更强烈的顺周期性,在股票市场中则表现为系统性风险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中小投资者通过交易所互动平台发声,有助于向公司传递投资者的信息需求,探究投资者关注能否促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是有科学意义的。以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Python编程爬取交易所互动平台中投资者提问的文本信息,设置投资者关注变量,探究投资者关注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以及董秘履职在投资者关注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发挥的机制作用。研究发现:(1)投资者关注能够提高信息披露质量,进而产生降低股价崩盘风险、提高投资者保护水平的经济效应。(2)董秘履职的机制作用会受到董秘兼任情况和专业背景的影响,董秘兼任实权高管以及董秘具有专业背景均强化了投资者关注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特别是兼任副总和具有财金、技术背景。(3)进一步研究发现,良好的信息环境和治理机制增强了投资者关注对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兼任在信息环境较差、公司治理较好的公司更能促进董秘履职,相反,具有专业背景的董秘在信息环境较好、公司治理较差的公司能更好地履职。研究结果表明,董秘尽职促进了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助于提高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问询函是证券交易所常用的信息披露监管措施和工具,问询函公告后,被问询上市公司股票的市场反应值得研究.以深圳证券交易所2015年问询监管事件为样本,通过事件研究法和回归分析,研究了问询监管的市场反应.实证研究表明:问询监管对被问询公司总体的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有显著影响,在问询公告前,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显著为负;在问询公告后,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显著为正.而每天的平均超额收益率在问询公告前为负且不显著,在问询公告之后显著为正.因而,证券交易所应严格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优化问询监管流程,加大对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以实现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的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6.
预防性监管是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交易所问询函为主要形式的资本市场预防性监管是中国近年来资本市场监管的有益尝试。研究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预防性监管是否“溢出”到资本市场重要的信息中介——分析师及其影响机制,发现上市公司收到财务报告问询函后,分析师盈余预测更乐观。机制检验表明,分析师对收函企业发布的乐观盈余预测是基于财务报告问询函能有效发挥监督效应,提高收函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进一步分析表明,分析师对于收函企业的盈余预测乐观度受到企业回函特征、产权性质和市场化程度的影响,非国有企业和位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财务报告问询函能更有效发挥监督治理作用,分析师对于收函企业的盈余预测更乐观。  相似文献   

7.
债务融资是企业的一种外部融资方式。企业将获得的资金用于企业的发展和生产,可以促进生产结构的升级和经营能力的提高。因此,如何有效地降低融资成本,解除企业的债务约束,进而提高企业产值是目前我国债务融资关注的重点。为了降低重污染行业的债务融资成本,文章从媒体关注这一视角入手,以 2015—2017年媒体关注下的重污染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债务融资成本和环境信息披露进行分析,进而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验证了文章提出的假设。理论分析表明:高质量的环境信息披露不仅能向市场展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增强企业口碑,提升投资人的信心,同时也能有效地缓解合作过程中投资人和企业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节约双方时间成本,进而有助于企业以较低的融资成本获得资金投入。媒体可以通过信息传递弥补投资人和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并且能通过监管机制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从而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媒体对企业环境信息的关注度越高,企业的融资成本越低。媒体关注是一种外部的监管机制,企业内部环境信息的公开是一种企业制度的管理模式,二者相辅相成,不仅可以保证企业优势的充分发挥,还可以促进资本投入与企业良好、快速地发展。媒体对企业的关注度越高,企业对环境信息的披露质量越高,企业的融资成本就会越低。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媒体关注可以直接影响债务融资成本的高与低,二者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媒体传播表现为积极状态,债务融资成本就会降低,反之亦然。此外,媒体关注度和媒体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质量与债务融资成本成反比,高的媒体关注度和高质量的信息披露会使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逐渐降低。最后,基于我国当前的时代背景,针对如何降低债务融资成本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并认为政府应健全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加强企业对环境信息的关注度,媒体也应加快推进行业改革,增强媒体的公正性、客观性和准确性,促进媒体的积极传播,减少媒体的消极传播,从而达到有效降低债务融资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披露问题,通过对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现状和债务披露现状的分析,提出从融资平台信息披露的法规体系、会计体系以及监督体制三个方面进行构建债务信息披露保障体系,确保融资平台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9.
依据行业集中度和HHI指数法,测算北京地区融资担保业的市场结构,并分析北京地区融资担保业的溢出效应,根据现有的市场结构和溢出效应的关系得出,北京地区融资担保业的市场结构正在从高寡占型向低竞争型转变,且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行业总体效益增加,溢出效应增强,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规模效应。最后提出促进北京地区融资担保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厘清房地产与实体企业债务融资的关系,对于促进房地产业与实体经济均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研究基于2005—2020年上市企业数据,利用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分别检验了房价上涨影响实体企业债务融资的作用机制与门槛效应。结果表明:房价上涨促使信贷资金以房地产贷款的形式汇集房地产业,对实体企业债务融资产生挤出效应,同时会提高实体企业的资产抵押价值,对实体企业债务融资产生挤入效应。然而,房价上涨影响实体企业债务融资的最终表现为挤出效应,并随房价持续上涨带来的融资约束缓解,呈现阶段性递减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房价上涨对非国有及中小型实体企业债务融资的挤出效应更强,对制造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更大;中央政府抑制房价过度上涨和加强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的政策,在缓解房地产企业挤占实体企业信贷资源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以托宾Q和市净率为被解释变量,以债务融资率为解释变量,对债务融资能够增加公司市场价值的假说在民营上市公司中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具有一定的公司治理效应,且与公司市场价值正相关,民营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治理效应需要一定的改进.  相似文献   

12.
以企业社会责任为视角,利用沪深 A 股非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社会绩效、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可以缓解融资约束,企业是否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行为不会影响社会绩效对融资约束的作用,但较高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可以增强社会绩效对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证实了社会责任行为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丰富了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行为经济后果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交叉上市会影响原上市地股票价格,产生所谓的溢出效应。对我国先 H股后A股和先 A股后 H股两种交叉上市路径的企业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两种交叉上市路径在招股公告日和交叉上市日前后,对原市场均产生了明显的波动溢出效应。其中,招股公告日效应主要表现为负向效应,交叉上市日效应则表现为正向效应。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发现,先H股后A股上市公司对H股所产生的溢出效应,主要是受A股市场高发行溢价率和A股股票高收益预期的影响,而先A股后 H股上市公司对A股市场产生的溢出效应,可能源于市场发达程度差异,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对上市公司治理效率、信息披露、监管和投资者保护等方面的改善预期。  相似文献   

14.
自2008年末中央政府推出“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后,国内各级地方政府的资金需求日益扩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数量与负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的局面。从审计署2013年底公布的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得知,截止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的举借主体中,融资平台公司占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的37.44%、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的33.14%和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的46.36%,这表明融资平台公司是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主要举债主体。但是现阶段融资平台公司会计系统不能很好地反映其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会计信息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且信息透明度较低[1]。本文拟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主体、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等四个方面的改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海洋渔业合作社稳定发展的前提是获得债务融资支持,其社会属性决定了政府扶持的必然。研究从还款能力、发展能力,以及风险管理能力,分析了影响合作社债务融资能力的因素,发现扶持政策对合作社的债务融资能力提升存在差异,财政政策对增强合作社的发展能力、金融政策对风险管理能力有效性更强,这意味着普惠性政府政策的着力点为:提升管理系统性风险能力的政策性保险政策,提升发展能力的信息、技术、人才政策。  相似文献   

16.
文章依据深交所发布的2005—2017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考核结果,以深交所上市的公司为样本分析地缘关系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在样本期内,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地缘关系具有普遍性,省份地缘关系年均占比高达55.51%,并且逐年上升.Order Logit回归发现地缘关系对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等级有着显著的提升作用,Logit回归表明地缘关系更有利于达到最高质量信息披露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地缘关系越密切,对信息披露的影响越显著;控制校友、亲属关系和内生性后,结论依然成立.基于故乡情的充分信任是地缘关系效应的基础,公司与家乡的距离越远,乡愁越浓,地缘关系效应越强;地缘关系结合股权激励会显著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地缘关系能够正向调节股权激励的效果.国有企业较高的信息披露质量与地缘关系无关,国有企业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应另辟蹊径,如事后问责制,强化国有企业的内部治理.  相似文献   

17.
以2010—2019年沪深A股重污染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绿色创新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并从融资约束和代理成本视角检验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重污染企业中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融资约束和代理成本在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和绿色创新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具体来说,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可以有效降低融资约束和代理成本,进而促进绿色创新。进一步研究发现,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仅在国企、大规模企业和东部地区成立。这为环境信息披露政策的制定、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和推进企业绿色转型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8.
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框架下,选取212家医药生物业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考察6个公司特征与信息披露指数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赢利能力、公司规模与信息披露指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其中赢利能力是最重要的因素;财务风险与信息披露指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流动性、是否聘请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公司控股强弱与信息披露指数的关系不显著,但公司控股强弱与信息披露指数间存在负相关。指出医药生物业上市公司应通过提高赢利能力水平、保持适当的债务比例、维持较好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来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并针对国有控股程度与信息披露指数负相关这一现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深沪两市共30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收集其2007—2008年财务报表上的相关数据并采用统计描述的方法分别从总体、财务比率、上市公司数量以及行业等四个方向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2007—2008年的融资偏好。研究结论为,2007—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偏向于债权融资,融资比例占80%多。原因包括可弥补自身资金不足、有利于增强企业间的信用和合作、债务融资的好处以及债务融资对经理层的刺激、信息传递、控制权问题的治理效应等。  相似文献   

20.
以沪深证券交易所和上市公司为博弈双方构建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通过均衡分析揭示财务报告问询函对业绩预告质量治理效应,并以2015—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财务报告问询函改善了前瞻性和后视性业绩预告质量,表明财务报告问询函对双重业绩预告质量具有真实治理效应;深圳证券交易所财务报告问询函对双重业绩预告质量的治理效应更显著;财务报告问询函治理效应在公司收函后第二年依然显著,但在收函后第三年不复存在,表明财务报告问询函对业绩预告质量的治理效应具有短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