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成伟 《老友》2008,(10):44-44
世界文豪高尔基说:"读书是高尚的享受。"我国也有"读书有味身忘老,病需书卷作良医"的格言。由此足见读书对上了年纪的老人也尤为重要。老来正是读书时,是与时俱进的需要。现代社会瞬息万变,这就面临着许多亟待学习的新东西。老  相似文献   

2.
谈读书     
书籍是建立在时间之大海中的灯塔,是劳动和创造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往今来,许多大学问家,莫不得力于读书,并部和书籍结下了不解之缘.马克思说他最喜欢做的事情是“读书”,高尔基曾这样写道:“如果当有人对我说:‘你去读书吧,不过为了这事我们要……用棍子打你一顿!’大概这样的条件我也会接受的。”因为“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读书,可以丰富精神,陶冶性情,增长知识,扩大视野,启迪才智,发现未来……  相似文献   

3.
正瑞典作家海登斯坦曾说:"无论如何,一个人应永远保持有礼貌和穿着整齐。"而钱学森、蒋英夫妇从来都是这样。他们家有一个炊事员,一天,这位师傅和他们的儿子钱永刚聊天。那是夏天,因天气炎热,钱永刚只穿着一件背心和一个裤衩。师傅说:"永刚,你也是读书识字的人,问你个问题,为什么你爸爸妈妈在吃饭的时候衣服都穿得很整齐?"  相似文献   

4.
不爱喝咖啡的人,说咖啡苦涩;爱喝咖啡的人,说咖啡香浓。正如读书一样,有人仿效古人能读书读到"三更灯火五更鸡",有人自欺欺人能捧着书"憨憨入睡到天明",为什么会这样呢?吾日:心境不同。不爱读书的人就如同不会品咖啡的人一样,只知其中之苦,不知其中之乐。爱读书的人则如同会品咖啡的人一样,能品出其韵味,进入乐之境。  相似文献   

5.
唐朝伟大的诗人杜甫曾经在一首诗里写过这样两句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古至今,许多的文人学者对这两句诗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尤其是其中的“破”字。有人认为破字强调的是读书要读懂,有人以为破字乃是说读书要读透,也有人说破字是强调读书要把书读烂,还有人认为破字是告诫后人读书要多读。  相似文献   

6.
正灵感,仿佛空穴来风;或可说是心灵之弦……这对于诗人、作家是个永远说不尽的话题。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曾说过:"夫诗有别才,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及其至。"意思说,作诗需要特殊的才能,这与读不读书无关;诗自有特殊的情趣,这与逻辑思维无关。从本质上讲,诗是情感的产物,不受常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有工夫读书谓之福,有力量济人谓之福,有学问著述谓之福,无是非到耳谓之福,有多闻直谅之友谓之福。"五福之中,读书列首位。金庸先生说:"只要有书读,做人就幸福。"贾平凹也说:"浮浮  相似文献   

8.
正"通过这样一个平台,闵行区市民可以分享自己读书的喜悦,把自己读书的收获告诉别人。知识越共享,作用越大;快乐越分享,快乐越多。我们希望这个活动能推广到全市去,让大家都有这样的平台,让全市的社区学校都有这样的一个书架,我们的市民能在这里找到喜欢读的一本书,并放上一本推荐他人读的书。读书让我们沉浸在美妙的世界里,这个活动会成为我们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也会成为我们市民美妙生活的一个源泉。"2014年  相似文献   

9.
读书对我来说是头等大事,从记事起我就与书有缘。母亲曾经说我,小时候就痴迷读书。躺着读书、坐着读书、站着读书,一书在手,万物皆可无。岁月久远,我不知道母亲所言可属实,但我现在是爱读书的,家中也唯有书多。《小窗幽记》中道:"万事皆易满足,惟读书终身无尽;人何不以不知足一念加之书?"第一眼看到这段话就心生欢喜。  相似文献   

10.
教育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大学>、<中庸>.<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中国自古就有"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传统,但少"德".其实,"得"是在"惑"中.中国仍有把"上学"说成是"读书"的习惯.书有多种形式,读书可以产生初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关于读书的一条古训.但同时,中国早就有"典籍浩瀚"的说法.书海发展到今天已经是深不见底,宽不见"涯".这是研究"大学"和"读书"的基本动因.  相似文献   

11.
阅读可以改变命运,阅读可以成就人生。季羡林先生说:"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他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季羡林先生又说:"人类千百年以来,保有智慧的手段不出两端:一是实物,比如长城等等;二是书籍,以后者为主。"(《季羡林谈读书治学》,2006年,当代中国出版社)  相似文献   

12.
离开校园已有几年,我常想念那时的生活,也曾和朋友讨论有什么"箴言"想告诉当年的自己,好多朋友说的都是"好好学习,好好学习,好好学习,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少上网,多读书"之类的话,而结合自己的成长经验,我想对在校的学弟学妹说,当你在埋头学习的同时,还要小心别陷入"信息贫穷"哟。  相似文献   

13.
名人谈读书,比较省事的办法是列个书目,让年轻人搜罗来,潜心去研读,久之必有成效--自然,食而不化者除外。我是读过一些书也写过几本小书的半通不通的读书人,自己怎样读书、读些什么,倒是十分方便说的,至于指导年轻人该怎样读书则很是不敢当,开列个书目呢?省事是省事了,却还能自知不够那个"名人"或"名家"的资格。这不是谦辞、不是客  相似文献   

14.
读书之乐     
说到读书,明代学者宋懋澄说:“吾妻经、妾史、以稗奴,然待我于枕席者文赋,外宅儿也。”古代的读书,那是为了学而优则仕,我现在的读书,你说是猎奇也行,说是增加知识也罢,纯属消遣而已。  相似文献   

15.
正人的读书目的不同,阅历不同,价值观不同,会有不同的读书境界。清代文学家张潮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这是以人生阅历论读书的境界。人生的不同阶段,读书的境界是不一样的。少年时读书是从字面上理解,就好像是在门缝中看月亮,自己渺小,月亮又大又圆,觉得月亮很神奇。中年时读书  相似文献   

16.
4月23日第十五个“世界读书日”后,在全民中掀起一股读书热潮。读书要读好书,什么叫好书?温家宝曾这样说过,好书是那些能够给人以感染和力量的书,让人了解大学问家的思想和风范的书,特别是那些震撼人的灵魂的书,激发人的斗志的书。  相似文献   

17.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的诗将我们带进了一个悠然自在、宁静祥平的境界,也勾起了无数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要是能在这样的环境下读书,那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啊!世界上还真有这样一个读书的天堂,它位于比利时的第三大城市根特市境内。走进圣彼得修道院的葡萄园,你会惊奇地发现,在绿油油的草坪间,摆放着12  相似文献   

18.
陈益 《社区》2014,(35):11-11
那天,在一个饭局上,谈起读书,一位企业家朋友说:“我读书很少,如今我是像打麻将一样读书。”他的话,让我十分讶异。他也许不知道,很多年前,鲁迅先生也说过“读书如赌博”这样的话。在《读书杂谈》一文中,鲁迅曾以打麻将的趣味来比喻读书。他说:“嗜好读书,犹如爱打牌一样,天天打,夜夜打,连续的打,有时被捕房捉去了,放出来之后还是打。诸君要知道真打牌的人目的并不在赢,而在有趣。”  相似文献   

19.
相“荐”欢     
《成才与就业》2014,(Z1):101
正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聪慧。"读书能使人明智,读书本身也是明智之举。这个假期,何不带着一本书一起度过?这里撷取了一些由老师和学生推荐的、适用于年轻人阅读的"无用"之书,这些书虽不如"有用"之书,学了就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它们能养心、怡情、益智……"无用"之书其实可有大用,此即庄子"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道理。  相似文献   

20.
贫穷与富贵     
一个人自出生起,就难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贫穷与富贵。其实出生在富贵人家的孩子,也不一定拥有世界上的一切。他们也许有了钱,有了权利,有了知名度。但他们也许不像穷人一样,拥有爱心,拥有友谊,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有钱的人也许视自己的名利为最重要,为了私欲不择手段。在当今社会,有多少孩子渴望读书啊,但他们却没有“资格”读书,只因家里贫穷;又有多少父母能供得起孩子读书,但孩子们却不好好地读书啊!只因……其实说到这里,我也是其中一个。虽然我的父母有钱、有能力供我读书,但我为什么不好好读书呢?也许这个问题只有我自己知道,是自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