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就新倮纳隧道涌水的成因,涌水量大小的问题,以构造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的理论进行了探讨,并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情况,就如何在发生突水时鸽是的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针对怀邵衡铁路岩鹰鞍隧道F4断层带涌水涌砂的隧道施工难题,主要运用FLAC3D进行数值模拟,根据实际地质情况确定断层带的隧道力学参数,结合现场设计方案建立以岩鹰鞍正洞、排水支洞以及迂回导洞在内的三维计算模型,确立了只进行正洞开挖与先修建排水支洞和迂回导洞再进行正洞开挖两种不同的计算工况。无排水支洞与有排水支洞两种工况计算的结果表明,先开挖排水支洞和迂回导洞再进行正洞开挖有利于隧道围岩的稳定性,保证施工安全。根据计算结果设计完成泄水分压,迂回绕行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3.
南疆吐库二线中天山隧道左洞出口反坡段施工中突遇高压涌水,准确判断掌子面涌水量及采取应对措施是施工中应重点考虑的因素,而水量的大小又直接关系到堵水、排水措施。通过超前探孔等措施收集涌水量等基础数据,引用古德曼经验式、水压力法及水文地质比拟法进行隧道最大涌水量估算和预测,为注浆堵水设计,合理规划排水方案提供可靠依据。采用RPD 150C多功能地质钻机进行超前钻孔,PHP 15注浆机进行帷幕注浆,通过提高注浆压力和注浆量,止水效果明显,达到限量排放目标。施工中优化排水方案,增设排水管道和改进排水泵站,快速有效地排出洞内地下水,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4.
古田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山体古滑坡复活情况,通过对隧道地表情况、围岩地质、构造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了其形成原因,采取了锚固桩、锚索桩、微型锚筋桩和洞内加强支护等综合治理措施,成功地治理了山体滑坡。阐述了锚索桩施工工艺和监控量测方法,为以后同类型工程施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治理隧道混凝土施工缝渗漏水的外加剂新技术--弥合剂砂浆防水技术。工程试验表明,采用弥合剂砂浆代替橡胶止水带,可操作性强,防水可靠,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在隧道混凝土衬砌工程中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以杭绍城际铁路工程为研究背景,对国内外各大城市扩大复杂地层中盾构隧道内径的趋势和原因进行调研,从沉降调研分析、地质特性分析以及经济性方面对杭绍城际铁路5.9米内径盾构隧道的必要性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考虑到国内外盾构隧道发展的趋势及原因,认为为了治理隧道沉降,满足困难条件下设置纵向疏散平台的宽度要求以及缓解既有隧道断面在特殊情况下的界限紧张问题,杭绍城际铁路盾构隧道选择5.9米内径是有必要的.杭绍城际铁路盾构隧道5.9米内径可为后期二次衬砌加固预留空间,并且能够大幅降低后期的维修保养投入.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雁门关公路隧道进口塌方的特征,分析了它的形成、发展规律,着重研究了该断层在不同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所产生的不同期次、不同性质的构造运动的特征,并由此推断出该断层对隧道施工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兴无煤矿水文地质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初步掌握了该矿井下涌水规律,根据涌水规律及涌水量大小,合理制定防治水措施及生产方案,此项工作对煤矿防治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村规民约是在漫长历史积淀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乡村社会治理资源,在漫长的历史隧道中维护着乡民社会的基本秩序。改革开放后,村规民约作为村民自治的主要制度形式之一,得以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歌乐山隧道为例,应用工程地质学、地质力学的方法对隧道围岩不稳定块体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不同序次结构面及不良层面之间的相互组合是形成不稳定块体的原因,同时利用赤平极射投影对结构面的相互关系及不稳定岩体的大小进行了分析,对围岩中的结构面能否形成不稳定块体和块体的大小提供定量依据,为不稳定块体的治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