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一路势如破竹,勇不可阻。次年元月,北伐军兵分三路直取豫、浙、皖三省。张学良奉父命,于2月率军进驻河南郑州,与国民革命军相对峙。 张学良将军是坚决反对内战,主张国内和平的,而且他早就看到了东北处境的危险:日本总有一天会“发动战争,占领东北”的,所以对其父之“问鼎中原”“百般诤谏”,但是由于封建的“忠孝”之义,最后他“不得不屈服去作实现此种野心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初,彭雪枫同志奉党中央、毛主席之命,秘密前往太原,为争取阎锡山与红军联合抗日,开展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八路军开赴华北前线抗日,做了艰苦而又细致的工作,并且取得了重大的成功! 一 阎锡山,是一个专横暴戾、老奸巨滑、素以“山西王”著称的老牌军阀。然而,自一九三五年“何梅协定”签订到一九三六年“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华北五省已名存实亡,这个土皇帝的统治地位也因此受到了直接威胁。  相似文献   

3.
杜诗讲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懐」在中國文學史上的意義 我们分析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怀五百字”。 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意义太大了,是划时代的現实主义的傑作。詩寫的是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十月——十一月的事情,共时这个統治主正在“幸華清官”,同楊貴妃一塊兒。杜甫因为他的家寄住在奉先,他从長安动身到奉先去,第二天清晨經过置山——華清官所在地,受了非常大的刺激,真是悲憤填胸,大約就在到家后  相似文献   

4.
湖南维新运动所以能独步一时,谭嗣同、梁启超、唐才常等年轻士子的呼号力行之功固有目共睹,但陈宝箴、黄遵宪等地方大员以及熊希龄等一批上层士绅的支持与参予之功亦不可抹杀,诚如湘省维新人士自己所言:“湘省风气之开,较他省犹神且速,为中国一大转机,抑非长官导之于先,士亦各抒忠义以奉其上,  相似文献   

5.
论陶渊明的浪漫情怀李华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在中国诗歌批评史上,他有不少称谓:梁钟峰称他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隋王通奉他为“放人”(意即放浪之人)、宋朱熹说他是“带性负气底人”、清龚自珍尊他为“卧龙豪”等等。通常,人们称他为田园诗人、隐...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诗歌批评史上。陶渊明可谓身兼多种角色:有人尊他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人奉他为“放人”、“逸民”、“第一达磨”,还有人将他推作圣贤之人”、“有志天下者”、“卧龙豪”,等等。这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文学现象。从表面上看,他似乎仅仅反映了陶诗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但是,若对渊明历来为人们所忽视的咏史诗进行一番清理和分析,便会发现,诗论家们主要是从各自的品评标准出发,或多或少地通过咏史诗这一特定题材,选择了他们心目中的陶渊明。本文拟对陶渊明的咏史诗进行初步研究,同时探讨批评史上这一文学现象的由来,并对陶诗的总体特征提出一些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近代法制思想发展史上,谁揭开了第一页?杨鸿烈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一书中说首推沈家本,迄后有不少学人也都以此为定论。其实这个看法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沈家本是晚清的大臣,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奉上谕”研究欧美法律。他的所谓法律“新思想”,与洪仁玕相比,在时间上就晚了近半个世纪;若就内容的深度、广度而言,两者更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主义者,护法时期以迄晚年其宗旨始终不变,但其策略手段却采取利用各派系军阀之间的矛盾与之斡旋的方针政策。他既与奉系军阀张作霖、皖系军阀段祺瑞、卢永祥、李厚基建立粤、奉、皖反对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的“三角联盟”;又与直皖战后北方最大实力派吴佩孚试探“孙吴合作”,为实现“统一中国”的目的而奋斗。  相似文献   

9.
松年、字小梦,号颐园,蒙古锒蓝旗人。姓鄂觉特氏,生于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六月廿九日(见《奉直同乡齿录》)。其祖上系驻防天津的八旗四翼蒙古人。幼年入八旗“官塾”读书,在三十二岁那年才正式拜当时名画家如山(字冠九、满族)为师,系统全面地学习了中国绘画的理论和技法。他是否应过举,抑或是“捐纳”得官,现不可考。据《榆园画志》中说他“曾官汶上知县”,《八旗画征录》则说他“官游山左,曾任范县知县”,而《奉直同乡齿录》说他“清光绪间以知县来山东候补,曾睾单县”。《八旗画征录》又说他“不阿权贵,不久罢官,流寓济南,以书画自娱”。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殁于济南,享年七十岁(《奉直同乡齿录》作享年七十五岁,恐误)。六十一岁(光绪丁酉年即公元1897年)脱稿所著《颐园论画》一书,多甘苦有得之言。  相似文献   

10.
拒唐和讨沈(一)当我们在广西将陆荣廷残部解决时,混乱的北方政局,也起了新的变化。民国十三年直奉战后,曹、吴势力在华北瓦解。一向主张联张制吴的孙中山先生也于民国十三年十一月北上入京。行前曾有电约我和黄绍竑赴广州一行。同时并明令将“定桂讨贼联军总指挥部”取消,改组为“广西全省绥靖督办公署”。委我为督办,黄绍竑为会办,下辖两军,第一军军长由我自兼,第二军军  相似文献   

11.
陈来 《船山学刊》2023,(5):1-11
“浙学”是千百年来的浙江人的文化创造和代代相传的文化传统,包含了浙江大地上曾经有的文化思想成果。这一“浙学”概念不是狭义的,而是广义的大浙学的观念。从历史上看,宋代以后,“浙学”的观念变化过程是一个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的过程:“浙学”在宋代主要指事功之学,明代扩大为心学,清初进一步扩大为理学;经过全祖望、章学诚等人的论述,“浙学”由原来只重浙东学术而变成包括浙东浙西、越来越宽的概念。这些为我们今天确立大的浙学概念,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2.
1918年奉军入关是在徐树铮导演和策划下的一次重大政治军事事件,其目的在于“借奉打直”,复活段内阁,从而贯彻段祺瑞和自己制定的“武力统一”的“国是”主张,实现国家统一。徐树铮成功引奉军人关虽然达到了复活段内阁,继续推行武力统一的短期目的,但从长远看也埋下了直皖失和、奉皖失和的伏笔,从而加快了皖系的灭亡,加剧了中国政局的动荡。  相似文献   

13.
胡遂 《船山学刊》1994,(1):62-71
杜甫出生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宫”的家庭,他的十三世祖杜预,是酉晋著名的学者兼大将,曾为《左传》作过注,他的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文章四友”之一。父亲杜闲,曾任衮州司马、奉天县令。对这一官宦世家,书香门第,杜甫常常引以为自豪,他说:“自先君恕、预以降,奉儒守官,未坠素业。”(《进雕赋表》)这个“未坠素业”当然也包括了读书做诗这一传统,因此,他又说“吾祖诗冠古”(《赠蜀僧闾丘》),还嘱咐儿子宗武说:“诗是吾家事’(《宗武生日》)  相似文献   

14.
王惠宇 《河北学刊》2006,26(6):226-228
本文论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在与日本缔结中立条约的过程中与中国东北抗联的关系,剖析了1940年底东北抗联进入并滞留苏联境内的原因,解析了《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对中国东北抗日斗争的消极影响。由此认为,东北抗日联军的所谓“战略转移”,并非是主动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无奈之举。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 ,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独标高格、影响深远的著名人物。因了前者 ,人们恭敬地奉上了“田园诗派之祖”和“隐逸诗人之宗”两顶桂冠 ;作为后者 ,则被赞为魏晋之际第一高人 ,中国第一隐士。他的诗文以及诗文所表现的饮酒、采菊、抚琴、乞食等等 ,千百年来一直是论者议论不休的话题 ;他的躬耕 ,他的隐逸 ,他的政治态度 ,他的人生理想 ,他的处世方式 ,同样令后代许多人文知识分子激赏不已 ,推崇备至 ,其诗文和人生共同构建的人生态度和人生理想 ,更使得后代人文知识分子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陶渊明是一个具有多重审美…  相似文献   

16.
一袁宏道是“公安派”的核心人物,他与江、浙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万历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1595-1597)间,他先是任吴县令;卸任以后,又游历了吴、越二地许多名胜;尔后,暂住仪征,往返于南京、扬州一带.在他后来的生活中,依然同江、浙文人有很深的交情,常有书信往来.袁宏道在江、浙的三年间,创作很丰富,著有《锦帆集》、《解脱集》和《广陵集》.包含在这些著作中的许多轻脱、明丽的尺牍和游记,确立了他在晚明小品文史上的  相似文献   

17.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他出身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封建仕宦家庭。他的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文翰显时”,曾写过如“云霞出海曙,杨柳渡江春”(《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这样色彩清丽的“近体”警句。他的父亲杜闲曾是兖州司马,也是一位严谨耿直的“守官”。因此他自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受到了儒家“匡时济世”的思想熏陶。这是杜甫所以能够成长为伟大诗人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8.
所谓上海经济区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体化原则,是指上海经济区经济发展战略必须贯彻区内五省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一体化的原则。 一、问题的提出 上海经济区经济发展战略,属于地区性经济发展战略。但它不同于以行政区划为范围界限的地区性如省、市、自治区经济发展战略。上海经济区是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五省市经济横向联系的协调组织,是一种松散的经济联合形式。它不是经济实体,四省一市才是经济实体。然而,作为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战略,无疑问地直接关系到区内各经济实体即五省市的经济利益。上海经济区经济发展战略,应该既与全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相吻合,又充分体现区内五省市的利益要求。而且,它不是五省市经济优势的简单相加,更不是相减,而是一定意义上的相乘。然而,问题恰恰在于,上海经济区从而上海经济区经济发展战略,是在五  相似文献   

19.
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论中国伊斯兰教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有10个少数民族信奉伊斯兰教,总人口约1700万。其中通用汉语汉文的,有回族、东乡族、撒拉族和保安族(东乡、撒拉、保安族有本民族的语言)。但是,如果视“族”、“教”为一体,显然不确。所以,关于中国穆斯林的绝对人数,是一个很难说得十分精确的问题。中国穆斯林大都集居于西北地区,即甘肃、新疆、宁夏、青海、陕西等五省(区)。在云南也有相当数量的穆斯林集居。至于散居的穆斯林在全国各地几乎都有,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等省为多。  相似文献   

20.
我们承担全国社会科学“六、五”规划中《中国工业经济责任制》课题,最近用两个月时间对江、浙、闽、粤、陕五省及上海市实行工业经济责任制的情况作了一些调查。总的印象是:实行工业经济责任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它的推行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收到了成效:各地在推行过程中,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使经济责任制从内容到形式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随着利改税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工业经济责任制的完善和发展,遇到了新的问题,还需要适时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