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徐世昌与东北近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世昌(1855—1939)字卜五,号菊人,又号水竹邨人、弢斋主人,别号东海居士,原籍天津。他在清末民初政坛上和社会变革中一直扮演重要角色,被称为“相国”,当选为大总统,治绩昭然。 笔者断难苟同已往论著全盘否定、一骂到底之见,认为徐氏是近代不可多得的全才,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诸方面近代化进程均起了积极推动作用。本文拟就徐氏与东北近代化的关系略述管见,求教于研究者。 一、设立行省建署 改革政治体制 1905年日俄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在中国境内辽宁进行,不仅对辽省人民,而且对吉、黑两省人民的民族觉醒起了相当大的刺激作用。日俄战后,东三省满目疮痍。日俄瓜分南北,互相峙立;土匪猖獗,形势日危。社会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按清朝旧政治体制,东北三省循例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使彼此阻隔,所以难收治理之效果。 1906年8月,包括徐世昌在内的清政府考察宪政大臣回国,奏请立宪。9月,清廷发布上谕,仿行宪政,首先改革官制。年底,徐世昌奉命偕载振赴东三省考察政治,抓住机遇,上《密陈通筹东三省全局折》,竭力主张把东三省的将军制改为行省制,设总督一员,举三省全  相似文献   
2.
吴佩孚是北洋军阀集团直系的佼佼者,统治过几省地盘,带领过几十万大兵,是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对其人其事的评价,解放前分歧甚大,党内党外,国内国外,誉之者关岳复生,毁之者盗匪不若。解放后曾“舆论一律”、一骂到底。近来有所争议。现就五四时期的吴佩孚略述管见,敬请批评。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主义者,护法时期以迄晚年其宗旨始终不变,但其策略手段却采取利用各派系军阀之间的矛盾与之斡旋的方针政策。他既与奉系军阀张作霖、皖系军阀段祺瑞、卢永祥、李厚基建立粤、奉、皖反对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的“三角联盟”;又与直皖战后北方最大实力派吴佩孚试探“孙吴合作”,为实现“统一中国”的目的而奋斗。  相似文献   
4.
北洋政府外交近代化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北洋外交的近代意义在讨论问题之前,必须明确外交这一概念在本文中的应用。钱亦石认为:“离开政策来讲外交.就决无外交可言”。①英国外交家尼科尔森说,外交是用谈判的方式来处理国际关系,是大使和使节用来调整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方法,是外交官的业务或技术。而法国学者加登也强调外交业务的技术性,认为:“广义上的外交是关于对外关系或外交事务的科学,在更为确切的意义上外交是谈判科学或艺术”。苏联学者注重外交的阶级性,“外交是外交机构和国家代表在对外关系交往中的活动;是用谈判手段和其他和平手段实现该国统治阶级利益…  相似文献   
5.
在抗日战争空前严峻的全民族参加的大义战中,曾经涌现了无数彪炳千古的伟大人物。吴佩孚作为一位旧军人也充分地显示了自己应有的历史价值。虽无兵、无权、无势,但他若出山领兵助日,将为战胜日本侵略者设置下极大障碍。因此,失势的燕山寓公吴佩孚一跃而成为抗战初期尤其是中期全国大局举足轻重的人物,  相似文献   
6.
吴佩孚与五四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历史学家胡绳在其代表作《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一书中认为:吴佩孚在五四运动中虽是曹锟的部下,“只是师长的职位,但他却是直系势力的灵魂。他能狡猾地利用时机,欺骗人民,勾结帝国主义而比较不露出显著痕迹”,“在五四运动的风潮中,他看出段系势力已成为众矢之的,又看出英美帝国主义的意向(应包括苏俄),他便大肆活动起来。左一个通电,右一个通电,说的是反对在和约(巴黎和约)上签字,取消中日密约,促成南北和谈,甚至主张开国民大会以解决国事。‘爱国’是他的口头禅,甚至他还努力使人民相信他其实是个‘革命者’”。“帝国主义者总想找一个既为帝国主义利用又受人民拥戴的英雄来做中国的统治者……这‘理想’将能实现在吴佩孚身上了”。这一段文字虽妙不可言,长期使人信而不疑,但笔者总是百读不得要领。帝国主义者怎么可能找出那么一个既为他们所利用又受中国人民所拥戴的“理想”的英雄呢?!现在明白了,胡书论证的本身不是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7.
冯友兰的四境界说是传统文化从道德的角度对人的生命存在进行分层探索的典型代表。与人生的四境界同理,道德发展同样可以对应为四个阶段,且人生四境界与道德发展四阶段之间存在诸多共通与可借鉴比较之处。在从功利境界提升到道德境界的过程中,我们所需要的觉解基础,是"正确理解的个人利益"的这个"利"还是社会利益的"义"?两者各有其合理性。而对道德由人向天地境界拓展过程出现问题的思考,为此为"义利之辨"的解答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大同理想是中国人久远的梦,古代社会对大同的追求有种种体现.近代由于中西文化的碰撞,使得这一时期的理想追求有新的特色.建国以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领导我们追求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人社会理想追求中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社会理想的变迁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剑林 《天府新论》2004,4(1):106-109
近代中国社会理想的追求轰轰烈烈,其中以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和无政府主义为代表的社会理想最为典型。但这些理想追求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回顾和分析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不患寡而患不均”。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宣言》中“工人没有祖国”这一基本真理容易引起普通读者对于马克思主义祖国观的困惑。因此,如何正确理解这条社会主义的基本真理,对于正确理解《共产党宣言》、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及当前树立正确祖国观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共产党宣言》为文本,在前人论述、解读此原理的基础上,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对这一原理加以分析,以图科学理解这一原理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祖国观的基本精神:即“工人没有祖国”既是一个事实,也是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工人阶级沿着“没有祖国———有祖国———没有祖国”的斗争轨迹,最终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