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影视文化对未成年人道德品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视文化作为大众传媒的主要形式,由于其鲜活生动、通俗简洁、活泼时尚等特点与未成年人接受心理和接受能力相契合,对未成年人的情绪情感、行为习惯、性格所带来的影响日益凸显,已经超出其艺术作品本身的价值。因此,如何正确运用影视文化,通过影视文化对未成年人道德品质产生积极的、健康的、正面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影视文化对未成年人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构成的道德品质形成影响的特点、规律及其注意事项进行了初步探索,旨在充分利用影视文化这一特殊大众传媒方式,为未成年人道德品质形成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大学生进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健全的道德人格。应把“坚定的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教师应具有正确的道德立场,以自己高度的思想觉悟、高尚的道德情操、执著的敬业精神去感染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对促进大学生健康道德品质的形成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隐性德育课程强调对学生进行一种隐含的教育性经验的传递与渗透,以内隐的、潜藏的方式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具有潜隐性、开放性、主体性、持久性、深远性与非预见性的特征,在大学生道德品质养成过程中起到内化道德认知形成道德判断、激发道德情感体验形成道德信念、磨炼道德行为形成道德意志以及统筹协调知情意行道德四要素的统一,促进知、情、意、行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实质上是人格形成的社会定向过程,它作为人格的核心内容被人们确定为揭示人格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证明。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与形成人格的倾向性以及人格特征的产生与稳定相关甚高。在这一点上比较有代售性的观点是美国心理学家J·M索里和C·W特尔福德的看法。他们认为人格是“一个人的那些与社会有关的完整而稳固的行为倾向的总和”,而性格则是“一个人有关道德与伦理问题的行为倾向的整合系统”。显然,他们把道德、伦  相似文献   

5.
四个“自我”:高校德育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道德品质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德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成长是高校德育过程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改变传统道德说教弊病、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的道德失范现象已经逐步成为影响股票市场正常运转的羁绊,规范投资者的道德状况迫在眉睫。在诸多伦理学理论中,美德伦理学提供了道德建构的新视角。美德伦理学的核心不是我们应当做怎样的行为,而是我们应当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便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个人的内在品质上。投资者的道德品质对其道德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具备诚信、良心、理性、责任、公平等基本道德品质的投资者,会将道德品质内化于投资者内心,从而在投资行动中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而投资者的道德品质需要从道德教育,道德激励,道德环境三方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7.
当前大学生道德人格发展中,出现了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道德情感冷漠、道德信念缺失等问题,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与思考。借助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应培养大学生积极道德人格。要挖掘和塑造大学生的积极道德品质,加强大学生的积极道德体验,以使他们形成稳定的积极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8.
道德品质通常也称为品德或德性,它是一定时期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是一个人在一系列的道德行为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道德行为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与其他社会行为相继而生,相互结……  相似文献   

9.
卢凤菊 《社会科学》2002,(10):59-62
道德品质由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构成 ,但是 ,道德行为时常会出现与原有道德意识的偏离倾向 ,从而导致道德品质的内在协调性受到破坏。矫正与顺应是道德主体针对偏离所采取的两种不同的应对方式 ,其共同的目的是重建道德行为和道德意识的平衡。这意味着道德行为的偏离为道德品质提供了再造契机。正确地把握和利用这个契机并进行积极的引导 ,能够促进道德品质的进一步升华。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推动下,我国农村教育政策道德品质不断得到提升。提升的表现是:政策指导思想体现“育人为本”;政策价值原则更加“注重公平”;以“人民满意”为政策目标;政策利益分配“向弱势群体倾斜”;政策内容——农村义务教育“政府办”,更加体现“公益性”。提升的缘由是:农村教育政策外在环境的道德诉求;政策合法性内在地要求政策树立道德权威;党和政府执政理念的伦理转向;经济的发展为农村教育政策道德品质的提升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家庭教育在高等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学校教育的影响,家庭的影响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是构成学生个体品行的三个重要方面。在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样,同时起着主导作用。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德智体三者是辩证统一的。家庭在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变迁中的影响不可低估。父母的道德品质和对事业追求的榜样作  相似文献   

12.
道德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情感,它既不能脱离人的内在生理活动,也不能脱离人的外在社会性活动,其生成过程是个体生理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从理论上讲,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情感的生成是其心理机制的综合反映,整个过程将受其道德认知、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以及道德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反言之,道德情感在留守儿童品德结构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其理论价值在于不仅推动着自身道德认知、意志、行为的形成和发展,而且还将进一步完善他们的道德品质与人格。  相似文献   

13.
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导致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主要原因,作为影响这一过程的心理社会因素,亲子关系的失调、父母榜样作用的缺失、父母监控机制的弱化和父母亲情呵护的缺乏影响了留守儿童道德观念的获得、道德情感的发展、道德行为的养成以及道德品质的形成。解决留守儿童道德发展问题的现实途径,在于充分发挥家庭的监护引导作用,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教育资源,扩展农村学校的道德教育与心理辅导功能。  相似文献   

14.
儿童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发展对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家庭教育在儿童道德情感培养上具有学校和社会所没有的优势。遗憾的是,家庭教育中"重智轻德"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儿童道德情感的培养。促进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在家庭中培养儿童的道德情感就显得尤为重要。家长可以通过以身作则、发展道德认知、加强情感交流、重视行为训练这四个方面来培养儿童的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15.
非理性因素与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心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情感、道德认知、道德需要等非理性因素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应充分地重视这些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和作用,重视大学生非理性因素及其心理研究.  相似文献   

16.
干部要加强道德品质修养(下)●王文革五、谦虚谨慎,助人交谊谦虚谨慎,助人交谊,是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之一,是世人自我修养的基本要求,是为人处世进行社会交往的道德准则。谦虚谨慎,助人交谊是光明磊落襟怀坦白高尚品质的一个重要侧面。光明磊落,襟怀坦白,是...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道德生活和道德观念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可否认,大学生的道德人格主流是好的,表现出自立自强、自尊自爱、文明礼貌等良好道德品质.但是在大学生人群中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道德人格危机,并导致一部分人行为失范.我们应从多方面着手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人格,不断塑造和完善大学生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8.
道德人格是影响大学生道德活动的心理基础,在培养大学生成为现代化合格建设人才中起着重要作用。若大学生道德人格出现问题,即使其他方面再优秀,也不能称其为合格人才。从心理学视角出发,道德人格问题存在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借鉴心理辅导的相关理论,可以更好地研究和探讨如何纠正大学生道德人格问题以及激发大学生成长潜能,使之自觉反省,完善自己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其心理资本密切相关.高校应将心理资本开发引入大学生的人才培养过程,从自信、希望、乐观和韧性四个维度,有意识地开发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培育、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从而使其在未来社会中更具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0.
关于大学生道德教育泛政治化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抓住时代特点与学生的思想实际 ,以道德社会化为主干 ,建构以核心价值观及健全道德人格培育为重点的德育内容体系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育 ,加强社会实践 ,针对青年社会化过程的隐忧采取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