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5,(9):124-130
景德镇是瓷业手工业城市,近代以来,以科学为核心的现代化理论在瓷业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传统生产模式面临冲击与挑战。但是,在追求瓷业现代化过程中,新型瓷业管理理论忽视了传统体系的合理性,无法解释和解决传统瓷业社会转型所面临的具体问题。科学理论的提出和实践,并非意味着新的生产方式取代传统的生产方式,而是在二者的交融影响下,形成一套新的生产范式。  相似文献   

2.
景德镇千年瓷业兴衰与崛起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昌南镇青白瓷器独具特色,受到市场青睐,闻名天下。元代高岭土的开发和利用,为景德镇瓷都地位的确立创造了条件。景德镇窑人经过长期努力,不断开拓陶瓷市场,提高技术水平,从而在明代后期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瓷都。尽管世界上不少国家先后从景德镇获得了制瓷技术,但是在手工业时代,由于景德镇人的技术底蕴、资源优势和吃苦耐劳精神,景德镇瓷器一直是国内外陶瓷市场的佼佼者。工业革命之后,景德镇的手工制瓷业落后了,世界陶瓷市场被西方机器制瓷业生产的瓷器占据了。鸦片战争之后,随着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剧,国内的陶瓷市场也被西方陶瓷占据了大部分,景德镇瓷业已经奄奄一息了。新中国成立,为景德镇瓷业发展除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束缚。改革开放,为景德镇瓷业的崛起又带来了巨大的机遇。然而,如何抓住机遇,崛起景德镇瓷业?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7,(3):148-154
景德镇是著名的瓷业移民城镇,明清时期,由于瓷业生产和贸易繁盛,来自全国各地移民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在景德镇创办了以会馆和书院为主要承载的公产。这些公产担负着救济同乡、联络乡谊的意义,也诠释了中国传统社会慈善理念。但近代以来,由于制瓷业衰退和社会转型,同乡公产救济功能大为削减。民国后期,同乡公产在失去传统救济功能后,仅通过租赁来维系。随着局势稳定和生产恢复,原有的租赁问题由于同乡关系和个人私利产生纠纷,进而引起相关方矛盾。在财产纠纷中,以公共利益为借口既能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又能取得道德认同的优势,且在法律诉讼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公产纠纷中的复杂关系让案件本身变得无足轻重,更多凸显出诉讼各方利用私人情谊、同乡关系所展开的复杂利益博弈。  相似文献   

4.
王翔 《浙江社会科学》2005,45(3):152-158
丝织业是中国传统手工业中发展得最为充分的一种手工行业,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本文以浙江丝织业为考察对象,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传统丝织业在近代史上的转型过程:(一)鸦片战争前的浙江丝绸生产;(二)海外市场与浙江丝织业的发展;(三)国际竞争与传统丝织业的转型.  相似文献   

5.
维新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第一次作为具有某种独立性的先进政治力量正式登上政治舞台,掀起批判与改造封建专制制度及思想文化的社会改良运动。维新知识分子首先总结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的失败在于政治黑暗腐败,主张引进西方君主立宪政体进行变法维新,但因受传统制约,采取了"托古改制"的变革模式。其次,开始批判传统价值观念体系,倡导人性解放。再次,初步认识到国民素质低下导致社会政治落舌,提出改造国民素质的重大课题,将维新运动推向深入。维新知识分子群体促进了中国社会政治及文化的近代化,与此问时,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人格心态、参政模式、道德观念及行为方式,也初步开始由传统向近代转型。但是,由于他们受传统经学意识、功名意识影响,对西学普遍缺乏系统而深刻的理解,又过于崇尚理想主义,因而变法既不彻底且以失败告终,知识分子群体也未能实现彻底转型。  相似文献   

6.
近代史上,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对华经济侵略的步步加深,中国传统的手工业生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其中,面广量大、与国计民生关系至为密切的棉纺织手工业的状况格外引人注目.长期以来,人们多认为鸦片战争后汹涌而来的外国棉纺织品冲垮了中国的棉纺织品市场,摧毁了传统的棉纺织手工业生产,造成了中国棉纺织手工业的衰败和破灭.这几乎已经成为近代经济史研究中的定论.  相似文献   

7.
评《艰难的转轨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艰难的转轨历程》·陈鹏鸣·中国社会由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转变为近代社会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一番艰难的转轨历程。在帝国主义国家洋枪洋炮的打击下,中国虽然不是心甘情愿,却也不得不打开长期以来闭关自守的大门,从此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在这转型时...  相似文献   

8.
基督新教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艰难而又缓慢.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一代代有识之士为推进中国近代化进程,不断以新的思维方式,和着世界近代化大潮的节拍,进行着艰辛的探索.从中国近代化嬗变的过程中,人们可能已经认识到中国近代化的产生和缓慢发展,既取决于国内诸多因素,也与外部环境的影响联系在一起.本文拟通过基督新教对中国近代化影响的论述,就新教在中国近代的历史作用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9.
"为乡邦顾此体面":民国时期的江西绅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近代中国,一大批江西绅士们往往习惯性地立足于传统的朝代更替的遗老心态,拒不出仕民国,甚至积极参与共谋复辟.复辟失败后,他们被迫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转而专心于治经著书,冀以救天下后世.政治上的失意,无意中反倒成就了其在江西地方文化事业方面的贡献和地位.对这批民国时期的江西绅士群体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加全面、完整地了解和把握近代江西(中国)社会,进而有助于我们深刻反思传统江西乃至中国社会近代化的痛苦历程.  相似文献   

10.
彭南生 《江汉论坛》2007,1(9):98-107
"九一八"事变前,以织布业、缫丝-丝织业为代表的中国乡村手工业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生产工具的改良与生产工艺的改进,使农村手工业产品产量与质量进一步提高,区域外市场迅速扩大."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及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沦陷区市场丧失,生产基础遭到摧毁性破坏,乡村手工业从技术进步的、以区域外市场为依托的半工业化生产向一般商品生产、甚至向自然经济退化,中国近代乡村手工业的良好发展势头被迫中断了.  相似文献   

11.
论近代中国农家经营模式的变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取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近代农家经营模式①的变动进行归类分析,认为“耕织结合”的传统模式主要呈现出四种变化:(1)以农业为主,以市场导向为目的的家庭手工业生产为辅;(2)以市场导向的手工业生产为主、以农业为辅;(3)纯农业经营户;(4)纯手工业经营户。从总体上看,前两种模式变动占据主导地位,纯粹的农业经营户和纯粹的手工业经营户在近代农村并不具有规模意义。因此,“农工结合”始终是近代农家最主要的经营模式。但是,结合的性质不能一概而论,它既可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也可能是面向市场的商品经济,关键取决于家庭手工业生产的性质。在“农工结合”的经营模式中,以市场导向为目的的家庭手工业,有两种不同的类型,即维生型与唯利型。站在农村工业化的角度看,唯利型的“农工结合”的经营模式是符合经济发展趋势的。但是,近代中国的农情决定了维生型的农工结合的经营模式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近代农村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海防思想每一阶段的发展,都对船政的近代化起到了指导作用,而近代船政则经历了萌芽、发展、短暂“盛世”及衰亡的历程.船政近代化的历程显示,任一事物近代化的指导思想必须是先进的、成熟的.在晚清,由于海防思想本身的不成熟,最终导致船政近代化的断裂.  相似文献   

13.
宋至清前期景德镇的形成和发展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瓷业生产和贸易是景德镇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所以一部景德镇发展史,也是一部瓷业发展史。对景德镇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较为具体的剖析,将有助于我们探索以手工业生产为主体的市镇发展的某些特点。这里拟把景德镇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来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传统资源型城市经历了两次转型:第一次转型发端于清末民初完成于新中国建国以后,实现了以传统手工业为基础的资源型城市向以机器生产为基础的资源型城市的转型;第二次转型始于20世纪末,逐步由以机器生产为基础的资源型城市向以新型产业为基础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本文阐述了传统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及其研究价值,并对传统资源型城市的近代转型和现代转型的演进轨迹、转型内容、转型的路径选择进行了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法制的转型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 ,它深刻表明 ;与法律外在形式的变化相比较 ,其价值取向和内在精神方面真正实现近代化显得尤为关键。北洋时期首次大规模的经济立法 ,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的主要领域都有涉及 ,基本确立了以市场经济为主导 ,以政府干预为辅助的二元经济体制。因此 ,具有一定的历史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消费者行为的宏观分析张东刚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尤其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了其经济近代化的历程。与传统社会相比,近代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消费者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深入探讨消费者行为,对于揭示近代消费需求变动以及经济运行规律将大有稗...  相似文献   

17.
孟玲洲 《兰州学刊》2014,(3):44-48,120
在近代济南"低度工业化"局面下,城市传统手工业依靠"低度工业化"提供的发展空间和条件,依据工业化的结构来调整行业结构和生产结构,与现代工业形成产业互补关系,寻找生存空间,并且注意吸收工业化所提供的优势资源,来改变自身的相对落后性,经历了技术上的现代性转变,逐渐向机器工业过渡。在工业化的多重刺激下,城市传统手工业实现了对传统的突破,适应与创新是其生存之道。这体现了近代城市手工业与时俱进的时代品格,不能用保守与落后概而论之。城市传统手工业的近代转型反过来对近代工业化的推进产生了积极作用。现代化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不仅没有脱离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利用了手工业所提供的资源。在一定的地理与市场空间下,传统手工业与现代工业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与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前近代手工业经济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明孔 《文史哲》2004,(6):79-85
我国前近代手工业经济具有显著的特点,这既包括其自身(这些特点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手工业存在着一定的差别)的特点,同时也存在着与近代企业之间的不同。中国前近代手工业经济的特点为:一、家庭副业手工业一直比较活跃;二、官府手工业自始至终相当发达;三、集生产与销售于一体的前店后坊模式比较普遍;四、合伙制具有近代企业萌芽的某些特征;五、民间手工业生产者有土地投资偏好;六、工匠的身份变化比较大;七、工匠技术的传授主要通过父子相承或兄弟相承。  相似文献   

19.
张謇与南通近代城市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一般的中国近代城市发展模式不同,南通既不是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模式,也非由外贸起因进而发展成为商业贸易中心的模式,而是以乡村家庭手工业为依托,通过直接引进国外先进机器设备的工业化发展进而实现城市化的。从“一城三镇”的田园城市格局、“以工兴城”的城市发展模式和全方位、立体形的城市建设思路等三个方面来阐述南通的近代城市化模式。  相似文献   

20.
传统社会崩解与中国现代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 4 0年以来 ,中国开始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的现代化历程 ,由于传统社会内部机制的限制与现代化外部条件的险恶 ,中国传统社会非但未能完成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最终却在近代化过程中崩溃 ,中国现代化面对不断变化的形势不得不做出新的道路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为现代社会的整合与重建提供了主体性文化结构和价值原则 ,中国共产党最终成为中国现代化事业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