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4 毫秒
1.
随着我国短缺经济时代的基本结束和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经济生活中单一通货膨胀将在不同时点上被通货紧缩所打破,形成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交替转换发生的经济现象.中国1997年第四季度以来的通货紧缩就有着通货膨胀的背景,反映了经济运行周期中,存在着通货膨胀与通常紧缩交替的内在机理,其特征是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面临通货膨胀压力,萧条阶段则面临通货紧缩压力.面对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的交替转换发生,政府必须首先明确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上的宏观调控重点,适时适势转换财政、货币政策配合操作模式,并注意扬长避短,发挥财政、货币政策的优势,以及社会公众的呼应和配合.  相似文献   

2.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的轨迹、特征及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宏观经济中存在的两种极端的经济金融现象。这两种极端的经济金融现象不仅交替发生,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相互转换,经历由通货膨胀向通货紧缩转换或由通货紧缩向通货膨胀转换的过程。尽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相互转换存在一些共同的特征。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受所处经济发展阶段、社会经济制度、世界经济变化、政府调控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共同的特征又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2007年以来中国货币政策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在2007年以来经受了极大的考验,首先是中国经济面临美元贬值,国际资源价格晋遍上涨引起通货膨胀的压力;随后中国经济又经历了由于金融危机爆发引起的通货紧缩的压力。这种大起大落,都在考验着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特别是在通货膨胀时期,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是保证经济稳定运行的最主要的力量。文章通过对2007年以来货币政策实施状况的分析,试图找到中国货币政策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前面临较为严重的通货紧缩,给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增长带来很大压力.文章从不同角度论述了通货紧缩的成因,提出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角度引导我国经济走出通货紧缩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运用历史方法,梳理了货币政策理论“肯定-否定-肯定”的演进历程。以货币政策目标作为解释变量建立了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模型并相应进行了经验实证,其结论是:1984-1997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但伴有严重的通货膨胀;1998-2004年,由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运行面临面临通货紧缩的压力。目前,经济运行中通胀与通缩交织并存,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已不是很大,值得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深入研究与探讨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交替换位的条件 ,以防止二者频繁交替换位给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是理论与实践的迫切要求。本文认为 :经济发展水平是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交替换位的基础条件 ;流通中的货币量与经济发展的背离是主要条件 ;宏观政策调节是重要条件 ;经济对外开放度是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一方面存在着通货膨胀压力,另一方面,社会总需求结构失衡严重,消费、投资、出口之间的比例关系极为不协调。经济失衡的复杂性,使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成为我国宏观调控面临的难题之一。因此,面对新的形势,确定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提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的效果,通过两大政策的配合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优化总需求结构。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价格水平实现了由通货膨胀向通货紧缩,再向适度和显著通货膨胀的转变,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规则和传导机制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通过估计向量自回归模型、描述冲击反应过程和进行预期误差项方差分解等方法,发现信贷传导渠道仍然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传导渠道,货币政策通过信贷传导渠道对实际经济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就业和增长协调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增长和就业并重、宏观经政策的市场化取向以及财政货币工具的合理搭配三个方面的内容。宏观经济政策应实现从增长带动就业向就业和增长协调的方向转变。这种转变面临的宏观的形势是 :当前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并存 ;中期 ,我国经济正进入重工业化阶段 ;人均GDP达 10 0 0美元 ,进入发展的关键阶段 ;第三产业比重偏低。这些都对向就业和增长协调的转变提出了挑战 ,我们的对策是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现转型和政策工具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0.
我国鉴于通货膨胀带来的各种危害和世界各国的经验教训,多年来实行稳健谨慎的货币政策,从而使通货紧缩问题成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困扰中国经济的一个突出问题.从长期来看,通货紧缩的危害性要大于通货膨胀,甚至导致经济崩渍.本文在国内外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目前世界经济状况和中国经济形势,对通货紧缩的成因和危害性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最后针对中国通货紧缩问题试探性的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我国实行国债增发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是在需求不足、通货紧缩和货币政策失灵的情况下被迫采取的,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具有长期大规模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能力。与实施积极财政之初相比,我国当前的经济运行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客观上要求及时推进积极财政政策转型,这必然将影响到我国中长期国债投资政策的变化,对这些变化趋势本文作出了自己的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为了应对经济紧缩,继续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会给全球经济稳定带来负面影响。美元贬值抑制中国出口,同时形成输入性通货膨胀,给中国持续的物价上涨雪上加霜;大量套利的短期资本进入给中国资本市场甚至实体经济带来冲击。因而,在阻击热钱大量涌入的同时,实施金融创新,对流入的热钱应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3.
解决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通货紧缩、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既要运用货币政策,也要运用财政政策,单靠其中一项政策是不行的。当前,我国应通过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配合运用,大力发展国债市场,扩大投资,刺激需求。  相似文献   

14.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要控制经济通货膨胀过快增长的势头,实现快速发展这一目标,首先应保证财政政策自身的独立性,同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弥补货币政策的不足。本文回顾了财政政策与通货膨胀的因果关系,给出了若干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同时,通过研究我国通胀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和借鉴国外资本市场成熟的经验,主要从财政支出、政府转移支付、税收、货币政策等方面,对财政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自 1996年实现“软着陆”以来 ,一直处于经济周期的低谷 ,出现了通货紧缩的势态。本文通过反观我国的经济金融背景、货币政策措施 ,对通货紧缩条件下的货币政策进行效应分析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被正式提出作为进行宏观调控的基本经济手段。当前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运作情况是财政政策的效用递减局面已出现 ,货币政策功能的发挥也因缺乏完善的市场传导机制和信用制度而受到限制。鉴于二者对经济有不同的作用 ,各行其是必然会产生摩擦 ,降低效果力量 ,故本研究提出应充分发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连接点———国债的功能 ,加快有关体制与制度的改革 ,稳中求变 ,在动态中将两者有机协调起来 ,提高其运作效果  相似文献   

17.
我国自 1993年实施财政货币双紧政策以来 ,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特别是在抑制通货膨胀和宏观经济调控方面尤为突出。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主要表现为财政货币政策松紧搭配的局部脱节和政策执行的不甚连贯等方面。毫无疑问 ,认识这种政策的偏差对于我国近期正在实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消费促进内需增长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4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市场自发的投资行为逐步取代政府的积极财政政策,带动了国内投资的单边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前几年出现的消费低靡、通货紧缩的现象是否就销声匿迹了呢?总供给的增加是否必然会导致总需求的增长呢?如果不是,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当前的经济状况?在新的形势下,怎样通过刺激消费从而拉动内需增长呢?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做了简要的回答,并结合我国消费需求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