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计算分析了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形连续刚构桥加速度多点激励随机振动响应,对桥梁进行力学建模分析,结果表明:在桥梁的顺桥向对基础施加2个不相干激励(加速度功率谱)时,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桥上部结构的跨中部分受到的影响最大,其位移量最大为3.5 cm,上部结构受影响程度从桥梁中部沿顺桥向向两侧递减。  相似文献   

2.
粘滞阻尼器可有效减少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以其特有的使用空间灵活的优点被广泛采用.文章运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通过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对比分析设有粘滞阻尼器和未设有粘滞阻尼器的两种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减震控制结果,分别计算其层间位移角、速度、位移和顶层加速度.笔者认为,粘滞阻尼器的设置对高层建筑物可以起到耗能减震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可靠指标β来度量抗震结构可靠度。取结构失效准则为:地震作用下结构层间位移响应超越结构层间位移能力限值。将时程分析方法与J.C方法相结合,建立了计算抗震结构变形能力可靠指标β的时程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软土区深基坑的支护结构在基坑开挖时容易变形破坏造成安全事故。以镇江市软土区深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阶梯式支护结构的变形规律。通过现场实测和数值模拟对阶梯式支护结构进行综合分析,重点对比了支护桩位移结果。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基本一致,可以准确地反映支护结构的变形规律;在开挖过程中,基坑中部支护桩的水平位移最大,桩顶最大水平位移为33.4 mm,并且水平位移沿桩身呈“弓形”变形模式;通过对比基坑南北两侧结果,发现采用阶梯式支护结构可以很好地控制支护桩的水平位移。  相似文献   

5.
制式器材由销栓连接组成的应急工程结构,其销栓孔隙引起的几何位移不容忽视,给出一种六四式军区梁拼组结构几何位移的计算方法,并给出拼组结构在实际工况下的位移算例,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6.
砖—混凝土组合抗震墙体是一种新型的墙体结构,由于其组成材料沿高度不同,因此其位移特征也就不同于单一材料的墙体。本文作者通过对带构造柱的组合抗震墙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向位移的试验数据分析,并结合已有的墙体侧向位移理论计算公式,总结出了砖—混凝土组合抗震墙体侧向位移近似计算方法。希望此计算方法能够为其它组合结构的位移计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根据结构连续化方法,采用完备的函数形式表示六边形核筒悬挂建筑结构中简体在竖向集中力作用下的位移函数,并推导出核筒中的正应力和剪应力公式.在此基础上,得出核简各部分的应变能.而后,根据最小势能原理,建立竖向集中力作用下核筒的应力场微分方程组,并确定了相应的边界条件,从而求解方程组得到了核筒的竖向位移函数方程.由此,得到了核筒整体位移及应力、应变和弯矩等.文中提出的连续化方法可以为工程实践计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无碴轨道是一种新型的轨道结构型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高速铁路。目前,无碴轨道结构计算理论还不完善,多采用叠合梁的方法。现采用平面有限元方法,把荷载和轨道结构看成一个系统,对板式无碴轨道在荷载作用下的竖向位移和内力进行了分析,并通过MATLAB编程实现,计算结果符合无碴轨道结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9.
大跨度多功能的地标性桥梁建筑在城市桥梁建设中频繁出现,其抗震性能的分析计算成为控制设计的主要因素,传统的桥梁结构的抗震设计不考虑固定支座破坏的非线性力学性能,但该假定是不切合工程实际的。以某大跨度钢桁架桥为例,采用MIDAS CIVIL有限元软件,分别采用地震反应谱和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对考虑固定支座破坏与否的情况下桥梁结构的地震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考虑支座破坏分析后桥墩水平地震力大大减小,上部钢桁架与桥墩均未屈服,摩擦摆支座位移符合规范要求,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更符合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10.
用广义变分法来计算桥上无缝线路附加力,提出了研究桥上无缝线路附加力计算的新方法。基于已有的试验及计算结果,先假设钢轨伸缩附加力函数,由此得到钢轨位移及梁轨相对位移函数,再通过对梁轨体系总能量进行广义变分计算,建立起结构体系的平衡方程,最后编制相应的计算程序,得到了符合工程实际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作为上层建筑的司法制度也必然会进行变革。信息社会为司法的变革提供了物质基础,已经相对成熟的远程视频通讯技术使法官身处异地审判成为可能。我们设想由随机产生的不同地域的法官组成合议庭通过远程视频系统审理案件,并当庭作出判决,将法官从熟人社会中彻底解脱出来,完全不受人情、金钱和权力的影响,只凭证据和法律作出判断。但远程视频审判的实现有赖于一个比较充分的庭前准备,只有双方在庭审前充分的交流,包括证据和意见的展示,才可以使庭审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社会基本矛盾主要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虽然存在着矛盾,但不构成社会基本矛盾或基本矛盾的一部分。经济关系内的矛盾是基本的,是本质的,而上层建筑内的矛盾则是对经济基础内在矛盾的反映。经济结构内在的矛盾是本质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则类似于本质与现象的矛盾关系。因此,即使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关系,它们也不会成为社会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13.
作为经济基础的市民社会和作为上层建筑的民法总是相生相伴,没有无市民社会的民法,也没有无民法约束的市民社会。相对于市民社会的变迁而言,民法既是反应装置,又是推动装置。在许多场合,民法对市民社会的反应和推动往往体现在民法与市民社会的某种互动进化过程之中,并导致民法与市民社会的相互进化。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二级学院的自主权越来越大,在整个学校发展中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重。这就要求组织部门运用序列论的理论将二级学院领导班子组合好,恰到好处地做好排列,适时位移,使每个二级学院的领导班子成员都能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而更好地发挥二级学院的作用,促使各二级学院特色交融,互相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为学校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梭伦改革对雅典社会文明转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明发展角度重新探讨了梭伦改革的意义。指出 ,梭伦改革对雅典社会文明发展来说 ,不论在经济基础的层面上 ,还是在上层建筑的层面上都不失为一次革命性的转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文献〔1〕刚性地基上框架—桁架结构斜撑刚度优化数学模型中,考虑结构—地基相互作用,将位移相互作用影响系数引入优化数学模型中.经对计算结果的回归统计,得出柔性地基和刚性地基上斜撑刚度间的关系,使复杂的优化结果便于工程设计应用  相似文献   

17.
传统哲学教科书忽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生产力发展是否也有内在动力?唯物史观理论如果不能对生产力发展这一“动力的动力”做出回答,就没有彻底回答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实质上是人类利益关系的运动规律。实现自身利益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最终动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的共同实质是社会利益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变革的根源是社会各阶层、集团或阶级对社会利益格局调整的要求。离开马克思主义利益思想,离开了利益分析的方法,就无法说明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  相似文献   

18.
试论科技与法律的辩证互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兴邦与依法治国密切配合,是科技与法律走向互动的现实基础。作为生产力层面渗透性因素的科技与作为上层建筑一部分的法律,二者构成了作用与反作用的辩证关系。科技对法律是一种决定性力量,它促进法律的发展;法律对科技具有能动的作用,它促进和保障科技进步。科技与法律走向互动的现实对策,在于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以法律的形式引导科技朝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基本适应、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基本适应,是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生命力的内在根据,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经济、政治基础。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解决自身矛盾的本质力量,是和谐社会能有生机活力的源泉。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还有不适应、不和谐的相互矛盾的方面,总体来看,这种矛盾是非对抗性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概念是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动态结合点,发挥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驱动作用会推动社会主义事业朝着共产主义方向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异化思想中的"对象世界"自身存在着两条发展线索,即对象世界从精神主体"自然界"转向现实生活中"生活世界"的对象再到后来的现实社会的"社会生产"这种以实践方式存在的"对象世界";从历史逻辑来看,它又是从上层建筑到经济基础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