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企业间生产与广告投资分配的竞争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两企业间进行广告与投资分配决策竞争的一般模型, 对这个一般模型及其特殊形式进行了研究; 证明了模型的Cou rno t 型均衡解的存在性和单调性; 对广告间的影响参数进行了分析; 给出了具体问题均衡解的求解方法; 最后, 通过一个简单例子的分析计算对本文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弹性需求下交通BOT项目特许期决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弹性需求条件下的特许期决策问题,本文以交通BOT项目为研究对象,以实现政府社会消费者总剩余最大化与项目公司收益净现值最大化为决策目标,构建了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求解出模型的精炼纳什均衡解,针对均衡解的性质展开讨论,从价格弹性视角分析了交通量需求变动对特许期决策的影响。最后,通过算例对特许期决策模型和均衡解的性质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3.
政府反恐措施与恐怖分子袭击手段存在着相互观察、适应性演化的过程。本文首先构建了政府作为先行动者、恐怖分子作为后行动者的斯塔克伯格博弈模型,进一步建立了恐怖袭击问题的扩展式演化博弈模型。由于扩展式演化博弈的均衡分析需要考虑代际内和代际间不同层次的信念学习,造成了演化分析的复杂性。本文将"心智模型"概念引入到演化博弈,采取了心智模型演化解的分析方法,得出了简化后的演化均衡解。最后,结合新疆墨玉县6.28暴恐事件进行算例分析,比较怀特流形演化解和心智模型演化解的差异。心智模型演化解的结果表明,根据恐怖分子群体中选择袭击比例是否高于临界值,政府策略收敛到防御或者不防御。该求解方法通过将普遍接受的社会规范引入到演化过程分析,不仅简化了怀特流形的分析过程,而且均衡解展示了更为丰富的、更为切合实际管理问题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陈星光 《管理科学》2015,18(6):58-69
针对道路网络需求时变的交通流达到均衡的条件以及均衡状态的稳定性问题,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和动力系统稳定性理论,提出了流量演化动力学研究的一般框架,建立了多群体多准则出行选择流量演化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证明了流量演化动力学模型平衡点与动态交通流量分配模型均衡解之间的等价性,讨论了模型解的存在性、唯一性和稳定性. 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流量演化动力系统的演化稳定策略等价于动态交通流分配模型的均衡解,流量演化动力系统在某个局部区域总存在着唯一解,并且在出行者个体收益参数满足一定条件的前提下,流量演化动力系统在平衡点附近会表现出不同的稳定性质,通过一个简单路网的数值算例说明了本文建立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本文在出行者博弈行为和动态交通分配之间建立了联系,有助于加深对于城市交通流演化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5.
针对道路网络需求时变的交通流达到均衡的条件以及均衡状态的稳定性问题,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和动力系统稳定性理论,提出了流量演化动力学研究的一般框架,建立了多群体多准则出行选择流量演化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证明了流量演化动力学模型平衡点与动态交通流量分配模型均衡解之间的等价性,讨论了模型解的存在性、唯一性和稳定性.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流量演化动力系统的演化稳定策略等价于动态交通流分配模型的均衡解,流量演化动力系统在某个局部区域总存在着唯一解,并且在出行者个体收益参数满足一定条件的前提下,流量演化动力系统在平衡点附近会表现出不同的稳定性质,通过一个简单路网的数值算例说明了本文建立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本文在出行者博弈行为和动态交通分配之间建立了联系,有助于加深对于城市交通流演化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交通流演化的内在动力机制是出行者的适应性学习及其诱发的路径选择行为的持续改变,当选择行为趋于稳定时交通系统也将达到或接近均衡状态。首先基于累积前景理论建立了一个用户均衡模型及其等价的变分不等式,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对模型解的性质进行了讨论;然后将累积前景理论与演化博弈论相结合,利用复制子动态来刻画出行者日常路径选择的博弈学习行为,建立了一个动态交通系统模型,结合稳定性分析证明了当满足一定条件时系统演化能够实现用户均衡;最后通过算例在不同初始状态和不同参照点更新规则下分别展示了交通流的动态演化与用户均衡的实现过程,对相关研究结论进行了验证。本文拓展了传统交通分配模型完全理性假设和均衡分析方法的局限,更加真实、全面的刻画了动态交通系统长期运行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7.
确定评价者的权重是评价理论与方法重要的一步.提出了基于网络博弈框架的新的评价者权重分配方法,并就解和参数的性质进行了详尽的讨论与验证.将评价者视为网络节点,评价者的评价行为形成评价者之间的联系,构成网络的边,根据评价者的评分信息定义他们之间的“合作”和“冲突”矩阵构成网络的权重矩阵,建立了网络博弈的模型,其最优解即为权重值.给出了模型最优解的求解方法,并证明了该最优解是Nash均衡的内点解,并且是这一问题唯一的Nash均衡解.分析了最优解与网络中心性测度之间的联系,较为本质地分析了最优解在网络科学中的含义,将决策理论与网络科学的知识关联起来.通过数学证明和仿真分析,揭示了模型中参数的含义,其对于解的“保序性”和“稳定性”两个优良性质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提出了根据数据集特征选择参数值的相机抉择的管理思想;并在真实的数据集上进一步做模型的应用分析.本文提出的考虑网络交互影响效应的权重分配方法具有实用性,能够平衡解“保序性”和“稳定性”两个良好属性,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的博弈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国际工程承包的市场竞争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指出其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了国际工程承包的市场竞争模型。并给出了该模型的一个均衡解,最后对均衡解进行了解释并指出该模型带来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发展了一个基于水平创新的四部门内生增长模型,探讨了人口增长、自然资源耗竭、内生技术进步与长期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对模型的社会最优均衡分析和竞争性市场均衡分析,分别求出了均衡解、均衡解存在性条件以及在人口增长和资源约束下经济可持续增长所需的条件,并证明了分权经济条件下的市场均衡解往往是非帕累托最优的,进一步分析了导致市场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及其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10.
高苛  刘长滨 《中国管理科学》2007,15(Z1):310-314
在中央计划者经济框架内,将无房户率引入效用函数,构建关于公共住房投资和租金补贴的最优增长模型.通过中央计划者的最优决策得到均衡状态,给出均衡状态下的模型最优解和鞍点路径,得出公共住房存量增长对无房户率的影响规律.结论显示,住房保障政策的选择与住宅市场发展阶段、住宅市场供给状况、政府偏好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为我国住房保障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子博弈完美均衡作为分析工具,将协同运输企业分配协同运输利益时的交易地位与交易者的贴现因子联系起来,一方面从贴现因子对均衡解的影响分析了合作双方的利益变化,另一方面,通过利益变化对合作关系的策略选择进行了研究。最终得出结论,贴现因子是影响各参与方所得收益与合作关系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绿色供应链管理中有举报行为的政企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绿色供应链管理中有举报行为的政企博弈,从而为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在制定具体监管政策及措施时提供一个模型与定量的方法。应用博弈论方法来研究绿色供应链中的政企关系,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发。对模型做了基本假设,考虑了消费者的举报行为,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得出纳什均衡解和混合策略最优化解。对比分析了是否存在举报行为的最优策略解,阐述了举报行为对博弈双方的策略选择的影响。总结了模型的最优策略解,并在此基础提出了政府主管部门在具体监管策略制定上如何运用该定量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3.
利用博弈论方法建立了政府在给予BOT电厂项目购买保证时,应如何确定最优保证购买电量,以及项目公司在政府给予的保证购买电量基础上,应如何确定最优自销电量的决策模型,求得了该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的精炼纳什均衡解,并根据该均衡解的性质,探讨了目前政府确定保证购买电量的思路所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保证购买价格对政府的保证购买电量决策和项目公司的自销电量决策产生的影响.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对均衡解性质所作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在实中大量存在的双方信息不对称现象,建立了双方逆向选择问题的一般化模型,提出双方逆向选择可能出现的分离一分离、分离一混同、混同一分离、混同一混同四类均衡.通过将经典的垄断限价模型扩展为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双方逆向选择模型,从而验证了双方逆向选择中的四类均衡,并分析了在双方逆向选择垄断限价模型中不同情形下高成本类型企业数量对均衡价格区间及均衡价格造成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从资本市场互联的网络角度,讨论金融资产组合优化与均衡规模问题. 在金融资产与负 债非平衡条件下,给出单个部门的投资规模、投资风险控制模型. 从金融网络角度,分析多部门 间金融工具的均衡问题,建立描述系统均衡规模、均衡价格的模型. 并在不同投资效用函数下, 求解单个部门及多部门模型的最优解.  相似文献   

16.
以包含两个销售商的库存系统为例,构建了一个描述库存共享应对突发事件的非合作博弈模型,证明了其纳什均衡解是唯一存在的。研究结果显示库存共享策略总有可能使得销售商的期望利润得以改进。另外,比较静态分析反映了转载价格和转载成本显著影响库存共享销售商的最优订货量和最优期望利润。最后,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求解模型纳什均衡解的启发式算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建立了两个企业的序贯价格竞争模型,基于有限理性预期调整,研究了企业博弈的动态演化特征,分析了模型的均衡解及其稳定性条件。研究发现,边界解和纳什均衡解是一定参数条件下的局部稳定均衡。基于有限理性的动态博弈能够实现基于完全信息的纳什均衡。单纯跟随策略是一定条件下的均衡策略,并能使跟随企业获得更高的销售价格。企业之间报价的相互跟随程度和企业预期的调整速度将会影响均衡点的稳定性。本文对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当参数不满足稳定性条件时会出现分岔、奇异吸引子等混沌现象。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对相关行业的企业竞争和稳定市场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研究零售商质量控制和供应链成员风险规避背景下供应链网络均衡问题。应用条件风险值度量风险规避程度,利用变分不等式理论描绘供应链参与者的最优经济行为,设计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考虑风险规避和质量控制策略对均衡的影响,证明均衡解存在且唯一,并运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求解均衡模型。最后对重要参数进行数值分析,揭示质量控制和风险规避对供应链均衡解以及参与者条件风险值的影响。研究表明:供应链参与者越规避风险越有利于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风险规避程度的加深会降低制造商或零售商自身的CVaR,同时增大对方的CVaR,对因产品合格率提高带来的利益而言,制造商所得优于零售商。  相似文献   

19.
运用秩依期望效用理论研究鹰鸽博弈模型,在考虑局中人带有情绪因素的条件下研究博弈均衡解的存在性条件以及局中人情绪因素对均衡解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局中人情绪因素虽然不影响纯战略意义下的博弈均衡解,但对混合战略纳什均衡解存在非常大的影响.如果博弈双方争夺的利益大于双方同时采取"鹰"策略时的总成本,则无论局中人情绪如何,博弈不存在混合战略均衡;如果博弈双方争夺的利益小于双方同时采取"鹰"策略时的总成本,则当局中人同为悲观情绪且情绪指数的倒数之和小于等于1时,博弈不存在混合战略均衡解;否则,混合战略均衡解存在.特别地,如果博弈双方争夺的利益等于双方同时采取"鹰"策略时的总成本,则无论局中人情绪如何,存在且有无数个混合战略均衡.此外,在混合战略均衡存在的条件下,各自的混合均衡战略是分别关于自身或对方情绪指数的单调函数.  相似文献   

20.
如何通过营销信号来降低电子市场逆向选择风险是影响网络营销企业业绩的重要因素.本文以两家企业垄断市场为例,建立了企业信号传递博弈模型.通过对分离均衡与混同均衡存在条件的分析,讨论了信号传递成本以及不同消费者群体所占比例对企业营销信号决策的影响.分析结果有助于网络营销企业在电子市场中选择营销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