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历经百余年革命与建设实践,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从理论维度来看,先进理论指导、优秀传统文化、独特制度优势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思想之基、理论之源和力量之盾;从精神维度来看,党的百年奋斗历史自信、中国梦和中国实际发展成就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底蕴、鲜亮底色和坚强底气;从实践维度来看,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胸怀天下和坚持系统推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遵循、价值遵循和方法遵循。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既有着各国现代化要求的“一般性”特征,又具有“中国特色”,是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所作的新总结、新概括,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具体而言:从理论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展现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继承创新;从历史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凸显着我们党领导中国现代化“走自己的路”的一贯坚持;从实践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呈现着我们党在实践中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深入探索;从价值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彰显着我们党对人民至上价值追求的始终坚守。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现代化生发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奋斗进程之中,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构成了衡量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的双位视角,塑造了中国式现代化基于本土实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并非在西方现代化的传统叙事框架中展开的探索,而是具有深层次的逻辑超越性,这从根本上决定了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意义需要突破民族性实践的单一维度,上升到世界历史的普遍性高度加以认知。从基础理论维度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基于中国本土经验,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理论;从现实实践层面而言,中国式现代化以其现实的经验性事实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的先验性逻辑,为后发民族国家独立自主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国经验;从更高层次的文明维度而言,中国式现代化使现代化实践与新文明再造发生本质性关联,开创了人类文明形态的全新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全面建成小康这一百年奋斗目标,党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性一步,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历程中的战略地位。充分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有利于做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衔接。从理论维度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与时俱进;从现实维度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从世界维度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加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道路选择。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维度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民民主理论的创新形态,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理论的当代体现;从历史维度看,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百余年来民主实践进行经验总结所提出的全新课题;从现实维度看,这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也是创新中国式民主对外传播话语的现实需要;从文化维度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创造性发展了以民为本、天下为公、兼容和合等重要思想;从制度维度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坚实的宏观制度体系支撑,又有不断完善的具体运行机制,人民群众对这些制度的认同正在不断增强。深入研究全过程人民民主五个维度的生发逻辑,对推进新时代人民民主事业,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且物质力量要靠精神力量去创造、引领和支配。从理论维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精神力量的时代意蕴,从价值维度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精神力量的价值指向,从历史维度探寻中国式现代化精神力量的百年演进,从实践维度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精神力量的赓续弘扬。科学认识和凝聚中国式现代化精神力量,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具有丰富的科学理论内涵,要从理论维度、历史维度和现实维度三个维度来把握.从理论维度来看,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母体、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传承;从历史维度来看,根植于基层历练及地方从政的经济探索、基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从现实维度来看,基于新...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农村教育现代化发展道路需要有自身的理论建构。中西比较维度下对西方农村教育现代化道路与理论的批判与超越成为建构中国化理论的起点,这一维度要求中国式农村教育现代化理论要打破西方意识形态偏见,探索不同于西方的本土现代化模式;以世界先进水平为标准定位教育现代化,积极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破除路径唯一性幻象,探索传统与现代共存、乡土化与城市化并进的新型农村教育现代化之路。历史变迁维度下对中国式农村教育现代化发展经验的归纳与总结形成中国化理论的基本框架,包括党的领导是农村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人民创造是农村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动力,人民中心是农村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宗旨,统筹协调是农村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工作方法,依法治教是农村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制度保障。问题解决维度下中国式农村教育现代化理论可以不断丰富完善,未来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是如何在抗拒村落人口过疏化背景下,走城乡教育一体化之路,其理论生长点包括生态发展观、共享发展论、机制推进说等。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现代化是道路、理论、制度与文明形态的有机统一体。中国式现代化是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和制度条件下形成与拓展的,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指引下的现代化,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作为支撑与保障的现代化,也是坚持文化自信自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显著优势和光明前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借鉴。从比较现代化的视角,围绕道路、理论、制度和文明形态四个维度,深刻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价值与世界意义,对正确把握其中国特色、本质要求与重大原则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译论的建构离不开对中国传统译论的挖掘和整理, 文章探讨了中国传统译论的三个维度——语言维度、审美维度和伦理维度。从历时方面看, 这三个维度的生成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关联性, 即不同历史时期的翻译实践类型造就了维度的不同侧重; 从共时方面看, 这三个维度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译论的立体的主体框架。同时指出, 中国传统译论与中国现代译论存在某种程度的同构性, 这就为我们对中国传统译论进行现代转化, 使之成为中国现代译论建设的重要理论资源做了理论上的论证。  相似文献   

11.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也是把握和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在规定不可或缺的维度。在人类现代化历史发展进程中,资本主义现代化占据着先行示范的特殊地位,是研究现代化绕不过去的范畴,问题在于资本主义以资本增殖为中心逻辑形成了对人的发展逻辑的强势压制,由此形成了资本财富积累和人的贫困积累的尖锐化对立矛盾,工人越劳动越贫困的社会问题严重掣肘了其现代化模式的可持续发展空间。马克思深刻洞悉并指出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内含的矛盾,为人类纠正资本主义现代化偏离人的发展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导理论。尽管资本主义现代化为延长其生存发展周期采取了时间、空间以及福利社会政策,但这种不触及资本主义现代化矛盾根源的措施治标不治本,劳动者只能再次深陷资本增殖框架塑造的贫困化趋势中。为此,人类要消除悖论性贫困、走向共同富裕的新型现代化道路,需要沿着马克思的理论和列宁的探索进行创新拓展与发展。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具体历史国情继承发展和创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共同富裕为指向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历史向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着独特的历史资源和恢弘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先贤对共同富裕的构想、近代以来仁人志士对共富的追求以及马克思主义对共同富裕的探索共同构成了其发展的历史资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富裕实践提供了独特历史蕴涵;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以及新时代的百年恢弘接续探索,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发展注入和拓展了共同富裕内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共同富裕向度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制度架构内恢复了劳动者主体性,资本增殖逻辑与人的发展逻辑矛盾得到了和解,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共同富裕向度不仅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深远影响,而且为人类探索新文明形态提供了中国智慧,为后发国家走新型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国方案,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开拓意义的原创性现代化探索,未来必将深刻影响和改变世界历史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2.
文明形态是文明发展程度和文明成熟水平的标志,人类文明新形态在继承传统社会主义文明形态合理原则的基础上,依据时代发展要求有所继承、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为人类文明发展开辟了新道路、提供了新样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孕育并催生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启人类文明新形态,折射出人类文明新伦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光芒照亮了全人类共同价值。人类文明新形态对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发展完善:人类文明新形态对马克思“现代文明”理念的阐释发展,对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继承创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破解全球治理失灵的重大难题。人类文明新形态释放引领人类进步的价值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社会支撑,永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定位,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开放包容心态引领全世界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理论、历史和实践相统一的必然产物。马克思主义关于现代化是社会结构的整体性重构、现代化创造人类社会新文明、现代化道路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现代化旨在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等思想观点,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确立了“工业化”的现代化目标,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将现代化目标由“工业化”拓展到“四个现代化”,改革开放新时期明确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新时代正式形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主要实现了从外在拉动型到自觉内生型、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民为中心、从单一低度发展到全面高度发展的实践转向。  相似文献   

14.
人类文明新形态并不是突兀出场的,而是三重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理论逻辑看,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当代运用;从历史逻辑看,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规律性在当代中国的生动体现;从现实逻辑看,是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内生出来的新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呈现出多维立体表现形态:第一,本质形态是人类文明的中国版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第二,总体形态是“五位一体”的整体文明;第三,道路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生出来的文明;第四,价值形态是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双重重要意义:从理论上看,这一理念的提出,彰显了中国发展进步对于人类文明的独特贡献,是以“中国话语”“中国声音”阐述中国方案的标识性概念,掌握了关于人类文明走向的话语权;从实践上看,新形态的创造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而且变得更强大的中国正在并将继续深刻影响世界。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与改革的百年奋斗史,始终朝着现代化目标迈进。经过长期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这条道路具有与以往现代化模式不同的突出亮点:其一,它不是套用西方资本现代化的模板,而呈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逻辑;其二,它不是照搬苏联模式的翻版,而吸纳了“市场经济”的鲜活力量;其三,它不是重蹈国强必霸的再版,而展现出“和平友好”的复兴姿态。在21世纪“现代化剧本”的舞台上,中国坚定“走自己的路”的方案、智慧和力量,为人类贡献了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6.
先进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文明的象征、进步的阶梯。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80年的时间,中国早期现代化建设举步维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为早期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现代理念和文明制度的导向,特别是党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发展道路,为早期现代化建设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并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从而为早期现代化建设向实质性的现代化过渡提供了重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现代化以崇高的价值追求和远大的价值理想创造了伟大成就并破解了人类现代化进程中的三大基本问题。中国式现代化以增进全体人民共同福祉为价值指向,把人民群众作为现代化的价值主体,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价值自觉,追求物质财富极大丰裕与精神财富极大丰富;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担当,倡议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卫生健康共同体、人类安全共同体。继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应当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了文化建设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作用,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简称“三大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自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熔铸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事业之中。“三大文化”各有其生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它们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三大文化”也各有其价值边界,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沉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念,孕育着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信念,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文明的基因。革命文化中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引领,新民主主义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文化发展方向,革命精神谱系则塑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精神品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是在汲取古老中华文明和世界现代化思想精髓,继承老一辈领导人的现代化思想内核,不断总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以民生人本为价值取向,以和谐社会为目标任务,以改革创新驱动为动力源泉,以党的建设为保障力量的“中国式现代化冶。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已经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乡镇作为中国城镇体系中最基本的地域综合体,其发展逐渐以满足人民生活为立足点,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展开了深刻的实践。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目标给全面推进中国乡镇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全力推进乡镇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必须认清中国乡镇在新时代发展中的地位,深入分析中国乡镇在整个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特征和现实基础,以探寻乡镇实现现代化发展的新路径。基于此,文章提出乡镇现代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组成,乡镇是建设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城乡融合的重要支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引擎。进一步,文章从乡镇的历史发展和现实条件出发,论述了乡镇在经济活动发展区、人口流动集聚区、历史文化传承区和宜居生活典范区建设上具有坚实的基础。在经济发展上,近代以来乡镇经济活动功能已初具雏形,乡镇企业的兴起促进了乡镇工业的发展,继而推动乡镇承担更多的经济活动;在人口流动上,城—镇—乡之间的人口流动更加频繁,随着乡村振兴和镇的发展,乡镇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乡镇的人口集聚作用更加突出;在历史文化上,名镇、名村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价值,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到中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体现出乡镇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特色景观的营造;在宜居生活上,建设美丽宜居乡镇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在产业体系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生态环境治理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针对中国乡镇发展的现实基础,文章提出推动中国乡镇现代化发展的路径和举措。在坚持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上,要从“四高理念”出发做实中国乡镇现代化发展的基础,以扩大对外开放,实现高水平开放;以促进经济要素活力,助力高质量发展;以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打造高品质生活;以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探索高效能治理,以期为全面提升中国乡镇现代化发展质量、制定精准的乡镇发展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