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鉴于目前西方翻译理论流派划分中存在范围不同、标准不同、名称各异的情况,从宏观的角度以翻译的研究层次为标准把西方翻译理论分为三大流派:文艺学派、语言学派和文化学派。文艺学派包括语文学派和阐释学派,语言学派主要由对等派、功能派和认知派构成,而文化学派则涵盖了翻译研究派、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以及综合法,其中翻译研究派又可进一步切分为多元系统理论、规范理论和操纵理论。通过从新的视角进行讨论,有助于翻译研究者对西方翻译理论的流派划分能达成更多的共识。  相似文献   

2.
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翻译在全世界广泛流传,以飨各国读者,文学作品的翻译也就承载着实现作者和目的语读者之间的跨文化交际的重任。从功能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的概念——人际意义的角度考察文学翻译作品,可以发现人际意义的成功传译对译文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Halliday的功能语言学将语气和情态作为构成人际意义的主要成分。随着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人际意义的理论框架得到不断的完善,许多实现人际意义的形式为人们所认识。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理论为基础,在语气、情态、评价和称谓语四个层面对文学作品翻译中人际意义的跨文化建构问题进行描述和解释,对文学作品的翻译将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是语言的社会属性,语言变异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学作品中的常见现象.语言变异的复杂性增加了翻译的难度,面对变异译者必须做出恰当的选择.本文拟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介入语境理论,从语音变异、词汇变异、句法变异和语体变异四个层次对语言变异的翻译进行探讨,并认为对变异的语言进行翻译时译者应从多维的、动态的语境角度去把握.  相似文献   

4.
翻译行为理论是德国功能学派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之一。翻译行为理论的出现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转向,即由原先占主导地位的语言学以及侧重形式的翻译理论转向更加注重功能和社会文化因素的翻译理论。这使得译者更多地关注译文和译文读者,更多地关注译文的社会效应和交际功能。此理论不仅对国外翻译界产生巨大影响,也给我国翻译界许多启示。本文对翻译行为理论的产生、发展及其主要观点进行综述,以便我们进一步了解翻译行为的本质,促使翻译实践的衡量标准多元化,从而提高翻译水平和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5.
译入语的可接受性涉及到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不同语体与文体以及不同读者语域等问题.所有这些译入语的可接受性,给翻译理论带来诸多困难;翻译中这些错综复杂矛盾的存在给了翻译理论发展的广阔天地,翻译理论"割裂性"地沿着语言学派和文艺学派不同方向发展才能各自取得目前已有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翻译学界,文化学派主张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进行翻译.因为不同民族的语言交流,实质上是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翻译时译者不仅要了解语言本身的特点,还要考虑语言所负载的文化意蕴,了解中西方行为方式中思维模式和审美情趣上的差异,并遵循"文化传真"这一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7.
西方现代翻译学学派的理论偏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现代翻译两大学流派(语言学派和文化学派)各有其理论偏向:语言学翻译研究使翻译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过强的功利性容易造成对翻译现象的误释和翻译理论学科的消解;而文化翻译研究由于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使得翻译研究作为一门学科的学科边界变得模糊,从而使其失去了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翻译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基本功,可以用多种语言学理论来阐述指导。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突破传统语言学理论瓶颈,结合各语言学派理论的优势,简单实用,可以解释很多传统语言学理论无法解释的语言现象。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强调翻译具有体验性、多重互动性、创造性以及语篇性等特点。通过对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所包含的六大核心观点进行探讨,以认知过程在翻译中的实际运用为焦点,阐述翻译实践中认知过程的重要性,强调在英语翻译过程中应该避免只研究语言内部结构,还要灵活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实现译者、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多重互动,不断体验,最终达到翻译界所倡导的“和谐翻译”。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翻译的目的与作用,翻译的标准和翻译的途径与方法等几个方面简要地论述了赵元任先生的翻译观,认为其翻译思想属于语言学派,既带有明显的现代语言学的特征,又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翻译思想.  相似文献   

10.
翻译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翻译理论 ,都应在一定语言学理论指导下 ,依据一定的语言学模式来进行。本文以立体语言学为指导 ,依据立体语言学模式 ,运用系统论对等值翻译的翻译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黄汉平<德里达的解构翻译理论初探>一文的批评意见,主要从"语言翻译中的不可译性问题","直译与意译","翻译与语言差异的问题"几个方面展开,以确立自己对法国哲学家、文艺理论家德里达的解构翻译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由于文学文本的特殊性,学术界对其翻译评判标准莫衷一是。本文选取德译中和中译德作品各一部,从功能翻译学的目的论角度,采用文本对比的方法,探讨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对纽马克《翻译方法》一书中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在纽马克看来 ,翻译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最终指导实践。一个翻译理论不应只强调动态对等一个原则 ,必须考虑到不同的文本类型和相应的翻译标准。一般来说 ,在文学翻译中 ,应特别关照原文中的各种形式因素 ,甚至包括可能时的声音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按照翻译理论发展脉络,分别对我国的语文学翻译理论、语言学翻译理论和文化翻译理论作了梳理,阐述了各理论的不同特点。指出在具体翻译问题和方法论上出现分歧的根源是对翻译的本质认识不同;翻译研究若能突破自身所属发展脉络的樊篱,将语文、语言和文化的视域结合起来,则能更好的推动翻译研究的发展;语料库翻译研究将成为未来翻译研究的一个新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当今翻译理论与各门学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语境在文学翻译中的研究已相当深入,然而语境在科技翻译中的研究去甚少.本文尝试探讨语言语境与科技翻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理论出发联系实践,通过真实的口译材料来探讨巴氏理论和释意理论在意义传达上的优劣,认为在正式的重大场合,特别是涉及严肃的政治话题时,口译员首先应该准确无误地译出所指意义,并尽量再现说话人的修辞特点、情感态度等,语言内部意义一般可不予考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巴氏所概括的意义类型和意义传达的次序对于口译活动有着很强的指导性.但本文在证明巴氏理论的适用性和合理性的同时并没有否定释意理论,而是认为若能将两派理论的意义观结合,必定可以更好地指导口译实践.  相似文献   

17.
从余光中中西融通的语言观出发,运用对比语言学理论,通过对其译作的描述性研究,更为全面地探讨其“西而化之”、“善性西化”的翻译思想和特色,以展示其文学翻译活动的潜在动机。通过余光中的语言观反思其翻译思想和实践,既有助于提高对语言西化的认识,也有利于理解其翻译特点。  相似文献   

18.
语言风格学是一门从修辞学和文艺理论中分化出来的有关语言运用的新兴学科;工程俄语是科技风格的俄语,是工程技术领域的交流语言。从语言风格学的视角来讨论工程俄语在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特点以及结合实例分析工程俄语的翻译可知,只有正确的掌握专业术语、精准记忆缩略语、准确翻译同根词、把控翻译对象的间架结构,才能提高工程俄语的口头、书面翻译技巧和准确性。与此同时,还应基于俄语和中文的不同语言特点,将工程俄语同译者母语(即中文)相比较,处理好翻译的语序和取舍关系,并且不断积累和更新相关科技知识,才能做好工程俄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19.
模糊语言理论为数字模糊语义翻译开辟了新的途径。英汉数字在民间语言和文学作品中具有模糊语义,重在表义、言情、显势。本文从英汉数字模糊语义出发,对其翻译三原则和五种互译方法进行探讨,寄望于对模糊语言翻译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