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于就业、生存压力等诸多因素造就不少“啃老族”,从最初颇受争议到如今渐渐被理解,“啃老族”似乎已经淡出了人们关注的视线。而近期,与“啃老族”相反的另一类被称为“啃嫩族”人群又成为了众人热议的焦点。虽然对于“啃嫩族”,目前定义尚不明确,可泛指那些能自食其力,却过分依赖儿女的父母族群。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啃老族理论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中国的“啃老族”队伍在不断壮大,带来了巨大的社会隐患,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升级”为一个社会问题。一边是劳心劳力、白发苍苍的父母,一边是赖在父母怀里不“断乳”的子女,日益成为全国性的社会问题,不容忽视。“啃老族”的出现,有其复杂的成因,国人对子女根深蒂固的“养身之道”,学校教育的功利化和工具化,以及社会转型期的一些变革等等因素,造成了这些“成年孩子”拒绝长大。这对青年自身、家庭以及社会都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笔者以为要解决“啃老族”这一新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多方面的努力,才可能奏效并且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3.
在老龄化问题研究中,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啃老族”的存在与继续扩大,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更使得老龄化问题“雪上加霜”,而且也直接影响着“啃老族”未来生活,急需采取相应的对策和举措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黄瑛 《社会学》2007,(3):62-64
“啃老族”正日益成为当前中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啃老族”的出现,有三大原因:一是观念上的,中国的父母觉得自己一生的努力就是为了孩子,让年轻人接受父母的支援是理所当然的;第二,目前社会处于转型期,生活成本急剧攀升,客观上形成了他们向父母和家庭伸手的社会原因;第三,最主要的原因,是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一定的偏差、就业能动性没有显著提高。帮助“啃老族”走出人生误区。一是要抓思想教育,教育年轻一代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尽快走出及时行乐的“游戏时空”;二是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啃老族”就业之路。  相似文献   

5.
一些年轻人心高气傲,对工作期望值高、价值观出位,在择业上“高不成、低不就”。这种“就业压力”催生的新一代“啃老族”成了一种社会新现象。  相似文献   

6.
刘向上 《老年世界》2006,(23):15-17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有将近七成的家庭存在着“老养小”现象,有三成左右的成年人需要父母为其支付全部或部分生活费用,舆论称这一人群为“啃老族”。成年自立,本该反哺父母养育之恩的儿女为什么“啃”定爹娘不放松?  相似文献   

7.
电视剧《老牛家的战争》通过一家人因房产、金钱而发生的大战,聚焦了“啃老族”、“房产战”、“孝顺与赡养”等社会问题,带给人深深的震撼与反思。该剧虽不星光灿烂.但和平民百姓的生活十分贴近。  相似文献   

8.
养儿啃老     
何惜薇 《老年世界》2009,(19):28-28
“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在中国,这一系列形容词说的是一个正日益扩大的群体,也就是“钱来伸手、饭来张口”依赖父母的“啃老族”。  相似文献   

9.
小非 《老人世界》2014,(6):10-11
和“啃老族”不同,“老啃族”属于被啃一族,为老所“啃”,他们身上有着诸多辛酸。“老啃族”多是出身农村但在城市工作的年轻人,他们抱着改变命运的梦想,迈进城市的大门。但同时,他们需要报答身在农村的父母的养育之恩,背着沉重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0.
心理案例:乃岁的林大妈老伴早年过世,自己辛辛苦苦把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拉扯大。大儿子在外地开厂,女儿也嫁出去了,她和小儿子生活在一起。林大妈考虑到自己身体不太好,于是就想先把财产——套房子和15万元存款分配好。由于大儿子在外地开厂,生活“不差钱”;女儿出嫁后,小日子也很滋润;小儿子却生活比较困难,是个“啃老族”。  相似文献   

11.
柳絮 《女性天地》2014,(12):29-31
“啃老族”是指无能力独立生活,靠父母供养的年轻人,社会学家称之为“新失业群体”。目前,“啃老”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一边是年老的父母养着“未断奶”的孩子,一边是潇洒悠闲终日与网络为伴的青年。这种现象也让不少爱儿心切的父母扪心自问:当初的溺爱是否已遭到无情的报复?  相似文献   

12.
“傍老族”也称“啃老族”,是指在学校毕业后不寻找工作,赋闲在家,衣食住行全靠父母的一些年青人。这部分不在业的青年中,有一些在继续参加各类学习,有的准备复习考研,有的参加有关培训准备考各种技术证书。但确实还有不少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打发日子;有的日日与麻将为伍,生活虽不宽裕,但也觉得过得轻松,乐此不疲;或是到处游荡,潇洒自在。对这一现象往往是社会急,家长急,而他们自己不急。国外发达国家也有类似的状况,如欧美称之为“袋鼠族”,英国、日本称之为“NEET”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后,日本社会大规模出现啃老族,在少子高龄化的严峻形势下,这一现象引起了日本政府与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日本啃老族人数规模庞大,并且呈现高龄化趋势发展,其成因与严峻的就业形势、宽松的教育体制以及来自家庭的溺爱不无关系。针对这一社会问题,日本政府已制定相关政策加以应对,并初见成效,对未雨绸缪地处理好中国社会即将面临的啃老族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总工会9月3曰发布的《上海职工劳动就业状况分析及趋势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上海的失业者中,有38.5%为35岁以下青年,这些处于就业黄金年龄段的年轻人因没有工作,经济上不得不依靠父母,成为“啃老族”。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已经是知识社会、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很多青少年还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缺乏独立自强的精神,一切都等着父母给准备现成的,离开父母就寸步难行,成了名符其实的啃老族,所以本文希望无论社会、学校还是家庭,都要行动起来培养青少年的强大精神。  相似文献   

16.
大学毕业生啃老族现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毕业生“啃老族”是指受过高等教育,已经习得较丰富的知识,有一技之长并获得被社会公认的学历文凭,但在就业过程中因主观或客观原因没有获得满意的工作岗位或者害怕进入激烈的就业市场转而退出就业或处于游动就业状态,部分或全部依赖父母,寄生于家庭中的特殊群体。此乃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的畸形现象,对于社会、高校、家庭和大学毕业生自己都是十分有害的。从教育社会学角度研究这类群体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其产生的根源和危害,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这一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身份标签型"网络流行语——"北漂族""蚁族""月光族""啃老族""拼爹族"等新兴词汇广为流传、广泛使用,网络语言身份标签化现象明显。本文以"恐归族"为例,探析其折射出的群体现象。  相似文献   

18.
世相写真     
《老年人》2008,(8)
⊙啃一本书,啃一口父母。——对那些一直靠父母给的生活费来考研究生并屡败屡战的"啃老族"的描述⊙人贴人,完全不用扶手。——网友形容公交车上的拥挤  相似文献   

19.
刘平 《职业》2013,(4):50-51
"啃老族"是近年来在就业不景气形势下的流行名词,指一些被娇生惯养的年轻人,并非没有谋生的能力,也不是不想工作,但因为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他们总会因为所谓这样那样的理由而放弃一次次工作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总工会9月3日发布的<上海职工劳动就业状况分析及趋势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上海的失业者中,有38.5%为35岁以下青年,这些处于就业黄金年龄段的年轻人因没有工作,经济上不得不依靠父母,成为"啃老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