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一个名叫席慕蓉的蒙古族女子,她的诗歌风靡当代台湾诗坛。她的诗,正如她自己所说,是“甘如醇蜜、涩如黄连”的感觉交织的结晶;富于抒情而蕴于哲理。本文介绍了诗人的三首短诗,短则短,却可以隐约窥听到她在诗歌道路上吟韵中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2.
当代诗人赵恺善于创作现代抒情诗,他的代表作《镍币》便巧妙借用了新诗戏剧化的艺术手法来抒情达意。《镍币》展现了作者对诗歌内容形式戏剧化建构的执着追求:即戏剧化的场景,戏剧化冲突,戏剧化独白、对白,并由此产生了诗的整体抒情效果。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普希金(1799—1837),从八岁开始学习写诗.他的诗歌创作是从写抒情短诗开始的,一直到他逝世前,他都在写抒情短诗.他的一生共写了880首抒情短诗.尽管普希金的诗歌创作是多方面的(除抒情短诗外,还有叙事长诗,诗体小说,诗体大型悲剧等),而他一生创作的高峰,则是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但是,他一生创作数量最多、最能体现他的诗歌的艺术风格、成为他其它诗作的基础的,是他的抒情短诗.可以说,不了解普希金的抒情诗,就算不上认识了普希金.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文艺理论家别林斯基称普希金为“俄罗斯诗歌之父”,俄国和苏维埃时期的  相似文献   

4.
在西汉至东汉中期的两个半多世纪的时间跨度里,称霸当时诗坛的诗歌形式是汉代楚歌。汉代楚歌以自己独特的文学体式和强烈的人文主义文学精神而成为汉代诗歌群体中的重要一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成为中国诗歌由《诗》体、“楚辞”体向五言诗体的过渡与中介,并且以自己的创作回响于当代诗坛。  相似文献   

5.
海子抒情诗风格论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子以抒情诗创作为起点,最终转向史诗写作,成为当代诗坛上最有成就的年青的史诗诗人。本文把论述重点放在海子的抒情诗方面,对海子吸收西方文化精华,发扬本民族诗歌传统,在神性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进行了探索,并阐明海子神性抒情语体的建立和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对当代诗文化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海子诗中大量的田园意象,代表了古典精神与现代精神、乡土中国与都市文明、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结合。海子是80年代先锋诗歌的代表人物,从1984到1989年的5年时间里,海子创作了数量惊人的作品,其中尤以抒情短诗著名,他的抒情短诗大量运用“田园”这一意象,它传达与昭示了多种文化的结合,完成了当代中国最具价值的精神与文化追求,使理想主义不会因为人类对物质金钱的狂热追求而土崩瓦解,作为一种信仰,一种精神信仰,必将成为现实以及未来的一个永恒的生存与文化话题而存在下去。为此,海子以惊人的才华,将古代精神与现代精神、乡土中国与都市文明、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在精神与文本上为我们留下了难以估量的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7.
(一)艾青诗学理想的主要内容:诗美是诗真、诗善的“外衣”,三者密不可分;诗美是诗人情感的闪灼与进射。诗歌作为一种抒情文学,感情的真实是最主要的功能;诗美是一种完成的艺术。任何艺术美都必须是完成的艺术。(二)艾青的诗学理想对中国现代诗学的影响及对当代诗坛的启示:它让中国新诗摆脱了格律的束缚和形式的单调,脱离了语言的陈腐、生涩和人工的雕琢,走向了口语化的道路,赋予诗以新的气息和内容,这正是我们当代诗坛应提倡和借鉴的,这样,当代诗歌才能改变被读者漠视的现象,才能走向民族的、大众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台湾著名作家墨人(张万熙)先生,初入社会时是从事新闻工作,初入文坛时是写诗。早在1940年他二十岁时,就发表了《希望》、《路》等新诗作品,于是一发而不可收,陆续又在报刊上发表许多抒情短诗和长诗《赣州礼赞》、《锄奸队长》、《最后的胜利》等.墨人是写着诗抗日、写着诗离开故乡九江的。他的最早两部文学作品集便是诗歌《自由的火焰》和《哀祖国》。入台后,他才慢慢把文学兴趣转向小说创作和散文创作。当然,他忘情不了诗歌,1980年又出版了一部诗集《山之礼赞》。他写新诗、写格律诗;不写中国传统诗词调研究专著,《全唐诗导的…  相似文献   

9.
岛崎藤村诗歌创作的经历并不长,从发表第一部诗文集《嫩叶集》的一八九七年到最后一部诗文集《落梅集》出版的一九0一年,不过五年左右的时间,其短诗共有九十四首.这不足百篇的诗却是日本近代诗坛上的划时代的作品,它奠定了日本近代诗歌基础,促进了日本浪漫主义诗歌的繁荣.明治之后的诗坛,异常落后,拟古典的诗歌和仿西方的浅薄作品充斥了诗歌界,真正体现时代精神的近代诗还在“遥远的彼岸”(《藤村诗集修订版·序》).岛崎藤村的诗作打  相似文献   

10.
中国诗歌的叙事传统源起于《诗经》,到了汉魏六朝得到了长足的进展.《孔雀东南飞》是此时期最重要的叙事作品,其中的叙事形式与笔法深远地影响了唐朝以及之后,尤其是清朝的叙事诗传统.《孔雀东南飞》除了在诗歌主题、抒情传统以及社会文化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之外,在叙事形式,尤其是在叙事声音与观点、聚焦书写形式、系列与情节结构、人物描写上,更是展现出当时诗歇最高的叙事成就,并深远影响着后代诗歌的叙事书写传统.藉由当代西方的叙事理论,就其中的叙事声音、观点以及聚焦形式,来分析这篇作品如何在浓厚的抒情氛围之下述说故事,又如何在叙事之中传递浓郁的抒情气氛,以此来重新探索这篇叙事杰作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台湾当代海洋诗的繁荣,是中国20世纪诗坛的一大风景。台湾当代海洋诗渗透了海洋文化精神,消除了功利色彩,而致力于“海”味人生的写作。在艺术风格上,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形成了一源多元化的格局。  相似文献   

12.
当代诗人昌耀独具魅力的诗歌品质的形成,与他特殊的人生经历以及远离主流文化的亚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他用诗建构起了属于自己的世界,他用诗诠释了精神追求对于生命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阅读诗歌以及中国诗歌也许能够帮助理解或解决现代主义和世界文学本身固有的矛盾。如果文学现代主义确如艾略特·温伯格所言,倾向于发现从前未予关注的作品,并以"国际风格"无明显地域性的普遍主义为显著特征,那么用非西方语言创作的所谓现代主义诗歌并非代表着在西方文化逻辑驱动下对地方文化的消除,而是代表着当地文化重新发掘各自自我的过去以应对西方伦理及美学。20世纪80年代,中国当代诗人西川以"后朦胧"抒情诗人姿态步入诗坛,后来发展到以散文诗形式持续探究古文化奥秘。通过细读西川诗文,可以探索现代主义确定性特征的方方面面,并将它们彼此联系;可考查在文学研究、尤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世界文学理论流派;最后,将西川诗与中西美学的双重关系为参照,可探究翻译其诗的特别之处。  相似文献   

14.
华南的新诗歌运动,在抗日战争初期特别活跃,发展异常迅猛,诗歌刊物不断涌现。其中,《诗场》是一份应予重视和肯定的刊物,因为它在这个运动中起了很好的作用,同著名的《中国诗坛》有非常密切的血缘关系。1936年秋,广州艺术工作者协会(简称“艺协”)的诗歌组同人首先办起《今日诗歌》。该组组长温流任主编,黄宁婴、叶春、陈芦荻、陈残云、苏翰彦、陈华、黄道辉等人参与活动,前后只出了两期。翌年5月15日,《诗场》第1期出版,由黄宁婴、陈芦荻、陈残云、黄鲁,加上鸥外鸥5人合办,每月一期,共出4期。第3期出版前半个月,即1937年7月1日,《广州诗坛》创刊号问世,其组织核心和基本队伍,大致上与上述两个诗刊相同。《广州诗坛》从第4期起改名为《中国诗坛》,这是从《今日诗歌》到《诗场》,到《中国诗坛》的承传关系。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中、后期,中国当代诗坛引人注目是西部诗群。它植根于旷远深厚的民族历史、苍茫辽阔的地域文化和超常艰辛而又充满希望的现实土壤,以着力表现"西部氛围"、"西部意识"和"呼唤浩歌"为其美学追求,成为众多诗歌流派中最有当代中国特色和生命力的诗歌流派,其创作堪称中国西部文学乃至80-90年代中国当代文学精神和艺术上的一座高峰。  相似文献   

16.
《摩罗诗力说》已经成为中国现代诗学实质性的起点,在这篇文献里,鲁迅对诗歌的起源、社会功能及审美特征等重要文艺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是他阐述的诗歌精神对于当代诗坛仍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中国诗人中,雷抒雁是曾经活跃、成就突出的一位.他上世纪70年代步人诗坛,几十年来执著于诗歌写作,出版有诗集十几种.1979年,因政治抒情诗《小草在歌唱》成名于诗坛.2008年出版了1979年至2008年30年的编年诗选,以《激情编年》名之,作为自己诗歌写作的阶段性总结.雷抒雁的写作后期,将更多的精力给予历史散文、文化散文和哲思散文,同时又有以凝重感情、浓厚笔墨写就的体式宏大的抒情诗面世,两种文体的交相书写,体现出了诗人的智慧之诗和智慧之思.  相似文献   

18.
艾青,作为中国当代诗坛的泰斗已走过了五十余年的创作道路,从他放下画笔拿起诗笔创作第一首新诗《会合》开始,就以澎湃的诗情为中国人民的苦难和争取光明的斗争而热烈歌唱,他以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出了各具其态的艺术形象,为中国现代和当代诗坛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面拟就其早期诗作与建国初期诗作,做一探讨。人民苦难与追求光明的歌者  相似文献   

19.
曹植长于五古,并以众多的数量、广泛的题材、上乘的质量,确立了五言诗在诗坛的牢固地位,曹植擅于抒情,并以强烈的抒情性和丰富、精湛的抒情手法,使中国诗歌结束了在抒情与叙事间的左右摇摆而一头扎向抒情一途;曹植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一改诗歌质素简朴的诗风,确立了中国诗歌“壮美”的美学定格和文和彬彬、情文并茂的发展道路.这三大艺术功勋,奠定了曹植“一代诗宗”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20.
在近二十年的诗歌历程中,安琪创作了大量短诗,尽管题材内容有所不同,但抒情构成了它们在存在形态上的艺术共性。在抒情内容上,安琪短诗在通过文字的字面意义书写情感内容的同时,更着力呈现创作主体书写话语文本(包括抒发情感)时的情感样态和生存情状。在抒情方式上,安琪一是借助感叹号、疑问或反问句、语气助词等精心设置感叹语气,一是经由重复、排比等语言策略打造抒情句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