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6 毫秒
1.
转型期社会建设基本概念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是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社会建设的历史大背景。从社会转型的视角研究社会建设问题是社会建设理论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通过对社会转型的内涵及其复杂性、对社会转型期认识的梳理以及社会建设范围与内涵的研究分析,解读并归纳转型期社会建设概念,希望借此引发人们对转型期社会建设问题的关注,并推动有志于此的学者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李聪明  李文利 《河北学刊》2006,26(4):220-224
中国正处在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人治向法治、身分等级社会向公民社会过渡的转型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新旧两种社会体制并存,行政伦理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行政伦理的内涵及其特征入手,结合中国现实,并对中国社会转型时期行政伦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作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张勇濂 《理论界》2008,(12):13-14
贵州瓮安“6·28事件”的发生,是我国转型期城市社会问题和矛盾交织的突出表现。因此,维护转型期城市社会的稳定,避免社会冲突,必须以动态的思路把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理念和社会转型的实际情况、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和处置。在推进城市和谐建设和发展中确定和建立科学的维护城市社会稳定的目标、策略和机制。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也是一个社会心理学的范畴。改革和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心理主要表现为改革心理,它与改革实践和社会转型之间的关系结构是一个在历史维度上辩证运动的社会场结构。“和谐”,是标识其运动方向并具有吸引倾向的场吸引子;避乱致序、排异耦合是其基本目标;催耦机制(包括正催耦、自催耦和交叉催耦)是其基本手段。这一研究思路可求证和谐社会的一种内涵——改革心理与社会转型的耦合效应;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能力——改革心理与社会转型的催耦调谐。  相似文献   

5.
关于社会转型期犯罪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学者对社会转型期犯罪问题的研究,大都集中在经济发展与犯罪的关系和社会转型与犯罪增长的关系两个方面,主要有正比论、同步论、代价论和双重效应论四种理论观点①.本文试图在法学、犯罪学的传统理论范式之外,从社会学视角分析中国社会转型期犯罪问题的主要特征,揭示其社会根源之所在,并试图寻求有效控制犯罪问题的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已进入转型期,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文化交流交锋交融,社会各领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文化冲突。认真研究转型期的各种文化冲突及其影响,探求文化建设路径,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迫使家庭必须同时进行转型。但家庭作为一种制度有其稳定性与制度惯性和惰性,因而急剧的社会转型必然造成家庭的内部冲突。转型期引起农村家庭冲突的具体原因有社会转型引发的农村家庭失范,农村家庭成员在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和家庭角色转型的过渡性。因而对农村家庭冲突的对策应是着眼长期效应的社会政策、社会工作和社会进步并举。  相似文献   

8.
论社会转型期的规范问题吕耀怀社会转型具有过渡性质,是介于社会的两种稳态之间的暂态过程。尽管转型是暂态过程,但如果其间发生的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则可能对后续的稳态社会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可能因此而完成不了由此达彼的过渡。社会转型中的问题多种多样,需要人们...  相似文献   

9.
韦岚 《南方论刊》2012,(5):8-11
探索何为"社会转型"是对于中国社会转型问题研究的集中概括,根据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搜索,目前对社会转型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社会转型的内涵探讨和分析框架上,而映现对象关系的"社会转型"意蕴和作为研究背景的"社会转型"时段是研究成果中需引起关注的两个重要方面。剖析社会转型,重视现有理论成果,避免对社会转型这一关键词不加讨论地使用,将有助于审视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转型期的社会危机与政府能力建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社会转型期是社会问题的多发时期,同时也是爆发社会危机的危险时期。社会危机指社会陷入的一种不能正常运转的紧急状态或者面临的一种普遍性的危险,它对于现有的社会秩序有很大的破坏力,所以必须进行有效防范。在转型期,政府在防范并解决社会危机中处在关键地位,具有主导作用,因此应当切实加强政府能力建设,有效防范社会危机。其核心措施是政府应当加强以提供公共产品和有效的公共服务为主的职能,从优先经济目标向优先社会目标转化,使政府能力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童星  文军 《学术界》2001,(6):61-69
维护社会稳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然而,在我国维护社会稳定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长期遗留的误区.其主要是第一,过于强调社会要素的稳定,忽视了社会结构的稳定;第二,过于强调资源配置的集中,忽视了社会分化的影响;第三,过于强调社会冲突的负功能,忽视了对手段性冲突的引导;第四,过于强调政府在社会控制中的作用,忽视了中介组织的调节.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宁夏在创新社会管理过程中一些实证案例的调研考察,分析了目前宁夏在社会管理领域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前30年的"计划经济"时期和后30多年的"改革开放"时期。因为在执政基本思想、执政理念、路线方针和管理手段上的差异,不同时期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政策"的表述也不尽相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管理",就是在承认个性化、多元化的基础上,通过沟通、对话、谈判、协商、妥协、让步,整合为各个阶层都能接受的社会整体利益,最终形成各方都必须遵守的社会契约,并用"社会政策"的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仇睿 《晋阳学刊》2009,(4):41-44
社会资本从提出到现在,己经被广泛地研究和使用,人们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对社会资本的内涵做出了规定。这些定义虽然各有独到之处,但作为社会资本质的规定性,还存有一定的缺憾,主要是不能把社会资本的基本特征作为一个整体表现出来,从而造成社会资本与其它一些事物的混淆。科学的社会资本,既涵盖了资本的一般属性又突出了社会资本的特殊属性。它正确的质的规定性:投入在社会关系中又必须能够获得社会收益的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两汉社会保障制度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汉代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大体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优抚、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三个方面的内容,是我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典型代表。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相比,汉代社会保障制度还相当粗放,具有保障水平低、只起辅助作用以及等级化、人治化等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管理方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美娟 《兰州学刊》2008,(12):77-80
中国的社会转型远远滞后于经济的转型,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脱节所产生的问题不断加剧,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加快社会管理方式创势在必行。当今社会管理方式创新应包含以下内容:打破行政垄断,使社会管理主体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整合社会管理手段,使社会管理方式由单一僵化向灵活化转变;进一步开放信息,使社会管理方式由封闭转向开放;推进民主建设,使社会管理方式由强制干预转向沟通协调;加强媒体建设,使社会管理方式由指挥命令转为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处于急剧转型期,乡村社会管理出现利益主体多元、管理内容复杂等特点,传统的乡村社会管理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乡村社会管理作为社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国全面发展的根基之所在,其成效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展。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对于乡村社会管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创新乡村社会管理追在眉睫。现阶段,整合各种资源,协调各方利益,形成良好的管理运行机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社会组织在民生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加强和改善民生建设,应更加注重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引导社会组织在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全面推进民生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应该正确认识到社会组织是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重要主体,是补救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良方,是特殊群体分忧解难的依赖,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参与主体;同时应该积极借鉴国外经验,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9.
唐贤兴  肖方仁 《学术界》2012,(4):31-41,283
社会资本理论可以成为分析新时期社会矛盾的一个全新视角,它为人们思考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可用的理论基础。当前社会矛盾的一些特征表明,社会矛盾容易激化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缺乏社会资本的必然结果。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政府管理体制的传统角色及其自利行为;经济理性导致公众、政府之间缺乏实质性的了解和交流,这些都成为严重影响社会资本积累的主要因素。培育和积累社会资本,应该成为新时期社会管理创新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来自内部的改革实践和来自外部的先进理念与实践影响两股力量,共同推动了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交迁。从历时角度看,以“利益分化”和“社会流动”两个维度为轴心,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变迁经历了四个阶段,包括:从1978年至1984年的阶段,以“社会维稳”为特征;从1984年至1992年的阶段,以“社会流动”逐渐增加为特征;从1992年到党的十六大的阶段,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特征;自党的十六大以来的现阶段,以“科学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为特征。同时,这个变迁过程具有渐进、非均衡、开放动态、社会管理载体社区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结合五个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