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江茶市有着两千多年的茶叶利用种植历史和"九省通衢"的山、江、湖区位优势和水运条件,使得九江自古就成为江南乃至全国最好的茶叶集散地和中国茶文化史上拥有许多第一之地。发掘九江(庐山)特色茶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打造九江茶文化市场乃至世界茶文化市场的精神之魂,优化庐山云雾茶的品质,可为建设九江茶文化市场奠定"地利"基础;依据世界名山研究平台,可为建设九江茶文化市场奠定"天时"基础;开发庐山茶文化旅游基地,可为建设九江茶文化市场奠定"人和"基础。庐山云雾茶文化市场的天时、地利、人和一体化,可促使九江(庐山)打造世界一流茶文化市场,建设举世闻名的世界茶文化名城名山。  相似文献   

2.
九江地处长江中游,传统之南北陆路商道与长江商贸路线在此处汇合,是近代著名的三大“茶市”和四大“米市”之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九江被迫开埠通商,西方列强竞相在此设立新式航运机构,利用先进航运工具控制九江水运市场。夺取航运自由特权。以机械化、运载大、速度快为特点的近代新式航运业在九江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中应运而生,有力地推动...  相似文献   

3.
茶,自古就以其独有的文化特质而自成一道,干百年来深深根植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国是中国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中国茶树,利用中国茶叶和栽培中国茶树的国家。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九江开埠和庐山近代旅游业的繁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主要论述了九江开埠始末及其与庐山近代旅游业繁荣的关系。从九江近代交通业发达和近代商业繁荣两方面着手分析九江开埠对庐山近代旅游业的影响,以期丰富庐山旅游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九江口岸的开埠和贸易发展,意味着近代江西经济在外力的作用下开始走上了近代化的历程。贸易的增长与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推动着近代江西传统市场向近代市场转换,进而促进初级市场数量增加,中级市场商品交换扩大,区域市场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6.
朱仙姑先生是我国第一代纺织工程学家,中国纺织学会创立者之一,第一任中国纺织学会理事长。他的一生对我国近代纺织工业的发展有着较大影响。他创办的九江第一家纺织厂——久兴纱厂,对九江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朱仙防生于1887年正月十四日,江西省临川县长乐乡百源朱村人氏,出身寒微。少时脱颖,随父就读。清朝末年,朱仙航以优异成绩考取官费留学,东渡日本,进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选学纺织专业。当时的中国,纺织业局限于家庭手工业和手工作坊的规模,传统工艺代代相传,技术落后。而此时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及亚洲的日本…  相似文献   

7.
关于东北近代工业形成与东北工人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过去史学界有一个传统提法,即东北近代工业首先产生于外国资本所办的近代工业里,并由此产生东北工人阶级。本文认为东北近代工业形成与发展和东北工人阶级的产生、发展,是在一个历史时期内完成的,而不是一两个小厂的出现,就可以构成整个东北近代工业,也不能说由此产生了东北工人阶级。据现有史料,东北近代工业起步于洋务派在东北所办的近代企业。从1880年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为东北近代工业形成、发展和东北工人阶级产生、发展时期。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即(一)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办阶段(1880—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前);  相似文献   

8.
九江特殊的位势,使其所扮演的角色带有双重性。近代开埠通商以前,九江不仅是江西的地方行政中心之一,同时也是长江流域重要的货物调剂中心;近代开埠通商之后,九江成为江西进出口贸易的中心,但随着上海与汉口等城市的崛起,九江在长江流域开始边缘化;因此,如何处理九江与江西以及九江与长江流域的关系就成为当今九江城市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两湖地区的矿业可以上溯远古,但是大规模、产业化的采矿业却在晚清形成.湖广总督张之洞大力举办近代实业,从根本上改变了两湖地区的工业格局,使矿业成为“湖北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湖北新政”对湖南的影响不大.湖南矿业的提振是在民国初年之后.因锑、铅、锌等矿的大规模开采,湖南一跃成为中国的矿业大省.然而,因缺乏优质的煤炭和铁矿,湖南的近代工业化严重“缺氧”,动力不足.  相似文献   

10.
现将九江行政区划的沿革情况作个简略介绍。(本文所述“九江”,均指今九江市及其所辖十县范围。) 秦以前时期 九江什么时候被开发,尚无确凿材料加以证明。但据考古发现,九江有居民活动,大概最早可以上溯到距今四千年左右的原始社会。例如,在修水县境内发现了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山背文化”,这是居住在九江的原始人留下的遗迹。(见《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241页)在星子县境内曾发现商周时期的遗址和文物。(见《中国历史学年鉴(1983)》360页)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史学方法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史学以梁启超首倡的“新史学”即资产阶级史学为正统。它主导史学领域期间,中国史学有很大发展。近代“新史学”史家们创造了许多有价值的史学方法,其中有新意且成型的如:比较研究法、归纳研究法、历史统计研究法、二重证据法、语言文字比较研究法、诗文证史研究法、碑志证史研究法、“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方法、“历史演进”考辨法、史书章节编纂法、借助“引得”寻检史料方法等。中国近代史学方法,具有历史进步性,也带有时代局限性;在我国史学方法发展史上有一定地位,起过承上启下、承外启中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由器物、制度、心理等三个层面组成的有机整体,这一结构决定了文化的功能。由于独特的地理和历史原因,造就了相对独立的九江地域文化,这一文化的基本特征可以“码头”文化来标识。在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传统的九江地域文化既具有许多先天优势,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众所周知,中国是茶的故乡,是最早发现和栽培茶树的国度,也是世界上最早生产、加工和利用茶叶的国家。然而,从古至今,茶在国人眼中,更多地停留在文化层面。尽管通过我国茶叶科技工作者和茶叶产业大军的持续努力,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产茶国,但是,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传统茶业的规模与效益、提高茶叶资源的利用率、拓展茶叶的应用领域、提升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使中国从茶叶大国向茶业强国跨越,是一直摆在我国茶叶  相似文献   

14.
郑锋华 《今日南国》2006,(17):60-61
神农是中国的茶祖。我国第一部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即现在的茶)而解之。传说神农为百姓治病,采集百草尝试,以发现治病救人的草药。一日,神农尝百草,中毒晕死于树下,茶树上面的水恰巧流入口中,得以起死回生,自然地发现茶能治病。又传说神农煮水时,茶树上叶子飘入锅中,他试饮后觉得味苦咽甘,饮后解毒,因此发现茶叶可解毒,以此为饮。这表明神农发现了茶树及其药用功能,所以陆羽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神农尝百草”,那是4000多年前的古代神话传说。今天,在南方水乡——广西昭平县境内,有一座海拔千…  相似文献   

15.
1911年10月23日,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九江发动新军起义,成立九江军政分府,宣布脱离清王朝统治独立,在辛亥革命史上写下了重要的篇章。 九江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自古为“来商纳贾”的都会,有七省通(?)之称,曾是全国著名的三大茶市、四大米市之一。英、法等国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通过《天津条约》(1858年),强辟九江为通商口岸。1861年3月25日,英国代表巴夏礼迫使江西官员张集馨订立《九江租地约》,首先开辟九江英租界。接着,美国也步英国后尘侵入九江。九江开埠后,英国在九江逐渐建立一整套半殖民地的海关制度,操纵海关行政权,为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提供便利。各国商人纷纷在九江开设洋行,掠夺原料,推销商品,凭借值百抽五的关税和低额子口税,甚至走私漏税,把鸦片、洋纱、洋布、煤油和百货运销九江,或经九江销往江西腹地。资本主义商品输入,使九江及江西地区  相似文献   

16.
日本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经济强国和技术王国有多方面的原因,从历史的角度看,日本人自近代以来大规模地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则是其重要因素之一,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第一、日本近代的技术引进是在政府有计划的指导下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茶与茶料理日本著名民俗学家柳田国男在他的《白山茶花》中指出,中国是茶树原产地。但他也同时指出,日本本土也有野生茶树,“从关东到九州南端,只要你到山里看一看,就会发现到处都有茶树。只是分布如此之广的茶树竟是从生长在背振山、尾山等地的、为数很少的野生茶树那里繁衍而来的。如今已成为饮料的茶很早就有了,只是一直未被我们的祖先发现而已。”有关茶的来源问题,一直是日本学者争论的热点问题。松下智在他的《茶的起源与传来》中写到:在中国大陆的茶种传入日本以前,日本就有茶树了,一般称它为“山茶”。这种山茶生长在九州、四国、…  相似文献   

18.
一、九江经济的历史状况与经验 说九江古城,可以归之为一句话:立城甚早,发展极其缓慢。从汉初立镇(约公元前196年)到晋代为城,一直到九江开埠通商(1861年)之前,经历了二千多年,尽管城址从未迁徙,却仍然是一座弹丸小城。九江的地理优势与人文优势并没有转化为明显的经济优势。按照明清时期的标准,九江府与德化县(今九江县)仅仅是“次繁”级,而邻近的饶州府与鄱阳县(今波阳县)、南昌府与南昌县却是“繁级”。(见明人赵秉忠《江西舆地图说》与王世懋《饶南九三府图说》)九江古城的市面冷落,商业清淡,手工业无特色可言。人所夸口的九江米市与茶市尚默默无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四大米市之一的九江米市,在近代稻米输出地位尤为重要。然而,清末民初,九江米市曾出现过一度萧条,其原因主要为:传统米市政治优势的丧失;自然灾害较为频繁,赣省多次禁米出口;南浔铁路未通,新型米市诞生的条件尚未具备;以及芜湖、长沙米市初兴的牵制等。此时期是九江米市从传统米市向近代新型米市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近代法国的世界殖民活动和法国文化的历史选择入手 ,分析对近代法国经济有特殊作用的殖民地经济的范围、内容和特征 ,探索近代中法经济贸易活动特征形成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