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近来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频繁发生,为了更好的预防自杀.从系统分析角度,探索大学生自杀心理发展过程.确定大学生自杀干预包括社会、学校、家庭三个层次.特别在学校层次方面,如果做好预防系统、预警系统、处置系统和跟踪系统四个子系统的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自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自杀之特点、原因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报道2005年,全国23个省份近100所高校内,发生大学生自杀事件116起.其中83人死亡。2006年更是成为高校学生自杀的高发期.广东某高校在开学后短短10天内就发生3起学生自杀事件。这两年来,多起大学生自杀事件见诸报端。然而,由于发生自杀事件的高校对信息的封锁.发生在我国高校的学生自杀事件远远多于媒体的报道。  相似文献   

3.
对某省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模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现有的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工作普遍存在着“过于依靠专业力量、对优化学生心理环境关注不足”的状况。从大学生自杀因素和自杀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如何增加对大学生心理的保护性因素、减少危险性因素,优化大学生心理环境,帮助大学生适应性发展问题,提出高校全民参与的心理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模式。  相似文献   

4.
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保障网络,目的是针对不同的大学生群落,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高校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自杀、杀人事件,破坏性大,其负面影响尤为引人注目。因此,高校大学生心理疾病预防和心理危机干预网的建立和运作,对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大学生健康心理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容乐观,很多高校因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都出现过休学、退学、被骗事件,甚至自杀、凶杀事件。这对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其重要。文章从心距、心力、心度、心智四个角度探讨了大学生不健康心理的形成原因和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建构,帮助大学生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改善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状况。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生自杀现象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学府里自杀事件屡有发生的现象令人深思目前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相关的社会问题。心理障碍、学习和就业压力大、情感挫折、经济压力、家庭变故、生理疾患以及媒体诱导和周边环境影响等,都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原因。高校学生自杀呈现出自杀因素的多元化、自杀过程的情绪化、自杀手段的极端化和自杀比率上升化等特征。高校学生的自杀现象对高校的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等心理健康教育课题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近段时期,大学生因心理危机而导致的厌世、失控、自杀、伤人等事件频频发生,给高校的正常运行和大学生的成长带来了较大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否,不仅是大学生的个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大学生心理问题如得不到及时疏导,容易引发心理危机,进而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要有效解决当代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必须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形成因素、干预介入和修复途径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自杀危机预警及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大学生自杀等危机事件不断发生,引起社会各界和高教界的高度关注。构建高校危机预警及危机干预体系是预防和减少大学生自杀等危机事件的有效途径。结合工作实际,文章从危机预警与危机干预的概念界定,构建大学生危机预警及危机干预体系的依据及构建的思路等方面,对高校危机预警及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做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自杀的心理分析及预防与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些年来,自杀大学生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其后果极为严重。因此,对大学生自杀现象进行心理分析研究,并据此提出预防与干预对策,对于保障大学生的生命安全,增强高校对大学生自杀行为的防范意识,维护高校的稳定和家庭的完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生命的不可逆性,自杀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的后果和创伤是十分惨痛的,而且有时事态的发展会严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社会的稳定。通过运用文献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大学生自杀事件发生的规律,并对影响其自杀行为的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总体积极、健康,甚至是有建设性、前瞻性的,比如对道德的精神属性,对与自然、自身关系的认识等。社会的道德观念在变,我们的舆论引导要旗帜鲜明。性别不同,道德理想、态度不同:男性更具创业激情,道德上更宽容;女性更平稳,对两性关系态度更平淡。工科学生谨严,诚信学风更好;农科学生压力更大,追求更现实也显得更高,比较保守;文科学生更开放,更宽容,但作弊诚信状况也应引起重视。大三学生应予特别关注,他们考虑道德判断的比例在四个年级中最低,对作弊、两性关系的态度处于模糊程度的比例较高。总之,大学生整体道德状况令人欣慰,重塑社会的诚信体系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使用《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新疆837名维吾尔族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以下问题:维吾尔族大学二年级学生比其它年级学生承担更多的学习压力、健康适应压力;多数维吾尔族大学生能积极地应对压力,但低年级维吾尔族大学生比高年级学生更多地采用自责和幻想的应对方式;维吾尔族男生比维吾尔族女生承担更多的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压力,更多地使用退避和合理化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3.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风格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学习风格的定义入手,概述了学习风格的基本特征、研究趋势以及前人对中国学生学习风格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新疆少数民族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风格进行了调查,并利用SPSS(13.0)对各种学习风格的大致分布规律、不同群体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及其显著性进行了分析,试图唤起中国学者对学习风格这一学习者个体差异的更多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校扩招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心理问题日益突显。教育工作者要正确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并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联合学校和社会,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早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调整大学生就业期望值,加强毕业生自我心理调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60名少数民族外语学习者的问卷调查,探讨了少数民族外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使用情况。研究的主要结果有:学生使用的补偿策略多于其他策略,且英语成绩只与补偿策略具有显著相关性;女生使用的记忆策略、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要多于男生;理工科类学生和艺术类学生在社交策略的使用上有显著性差异;民族文化背景和工作经历对学生的外语学习策略使用没有影响。研究结果为少数民族学生外语教学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778名汉族和776名藏族大学生调查的有效问卷分析,发现不同人口学变量下汉藏大学生信仰存在差异:藏族大学生比汉族大学生更有超自然信仰和实用信仰,年级之间、专业之间差异显著。主要表现为不同年级藏族大学生比汉族大学生具有宗教信仰、神灵崇拜;不同年级藏族大学生比汉族大学生具有生命崇拜和家族崇拜;不同专业藏族大学生比汉族大学生具有金钱崇拜和家族崇拜;藏族医科、师范大学生比汉族医科、师范大学生具有生命崇拜。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高校扩大招生规模 ,各个学校的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 ,但是学生管理工作却一直沿用未扩招前相对落后的管理方法 ,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着较多新问题 ,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提高。本文分析、总结了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几个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引起高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对其相关的理论研究越来越深入。在此背景下,为何因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发出的不和谐音符却越来越多呢?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确定位,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特征的准确把握,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危机干预工作的程序切实到位。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未婚同居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大学生未婚同居现象日益增多,引起了学校、社会、家庭、学生等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和争议。社会多元的价值观日益形成,对于婚前同居的规范环境无论从法律上还是从社会上都宽松了许多,人们都倾向于按照自己认可的方式去行事,婚前同居早已不是新闻,越来越多的此类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在校大学生。通过调查分析,大学生未婚同居问题有社会、高等学校、大学生自身等多方面的原因,并提出对大学生加强健康性教育,树立正确恋爱观和婚姻观;对待已发生的大学生同居问题宜“疏”不宜“堵”;尽早健全和完善高等教育行政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20.
选取948名城市和农村的初一、初二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教师领导行为问卷”考察教师领导行为的城乡差异。结果发现:(1)城市和农村初中生期望的教师民主行为均多于知觉到的教师民主行为,但期望的教师权威行为均少于知觉到的教师权威行为;(2)城市初中生期望的教师放任行为多于知觉到的教师放任行为,而农村初中生期望的教师放任行为少于知觉到的教师放任行为;(3)农村初中生期望的与知觉到的教师领导行为(除权威行为外)之间的差距均大于城市初中生;(4)与女生相比,男生期望更多的教师权威和放任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