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论新时期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在新时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当及时抓住时代特点和学生思想实际,重新审视德育工作的内容体系,力求构建以现代化的德育思想为指导,融知、情、意、行、理于一体的德育育人体系,研究和探讨大学生道德养成之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坚持全面发展的观点,对高校德育工作做了深刻阐述和整体部署。贯彻落实《意见》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全面的德育思想,用全面的要求审视、研究、统领工作,实现全面的德育和德育的全面。文章从德育全面性要求出发,对高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内容体系、对象等进一步加深理解,提高认识,以实现德育理念的提升,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全面德育的方式、途径等。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对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途径、德育评价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构建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运行模式 ,是摆在每位德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心理健康教育和高校德育具有目标上的一致性和功能上的互补性。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拓展德育的途径、丰富德育的内容,从而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德育现代化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时期,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应当确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德育思想和三维统一的现代德育目标,建构以核心价值观为重点的现代德育内容体系,并力争在德育方法与手段上实现突破性创新,非此不能扭转大学德育之颓势.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在新形势下,要促进高校德育目标的实现,就应在高校德育中实施双向目标管理,以进一步调动和激发校系两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通过制定双向目标体系,明确双向目标管理内容体系,完善双向目标管理的考评体系,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探讨了德育工作在高校得到高度重视的同时,其有效性却每况愈下的问题。作者认为,高校德育对大学生的人性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否则,高校德育会在内容、目标、方法等方面出现问题。高校德育应该以人为本,追求知、情、意、行相统一的现代德育理念。  相似文献   

8.
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高校德育工作在德育内容、目标、过程及模式等方面存在的五大误区,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应树立德育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观念;建立理想教育模式与德育的现实取向相结合的德育目标;在德育过程中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大学生道德能力的培养;加强德育前瞻性研究,发挥德育防范功能  相似文献   

9.
大学开放德育范式是对以封闭、知性和技术化管理为特征的传统德育范式的转换,是一种适应现代开放型社会要求的新型德育范式。在开放中对话,以对话促大学生道德养成是大学开放德育范式的核心理念。为此,要以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为视域,从目标体系、主体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大力构建大学开放德育范式的整个体系,并把它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常抓不懈,使之成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0.
网络信息化的发展,改变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对高校德育模式提出了挑战。对此,高校如何构建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理论学习延伸到社会实践的全程化、全方位的"大德育"育人模式就成为了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现实中,当前高校德育工作中普遍存在德育目标理想化、内容空泛化、教学的应试化、学生价值观取向功利化、评价体系不完善以及学生德育的知与行相脱节等问题,为此,结合高校德育工作的实际,从优化德育过程,加强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性、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全程化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等方面探索构建高校"大德育"模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高校生活德育模式的研究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香善 《延边大学学报》2009,42(5):154-156,F0003
高校道德教育要增强实效性,必须从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中摆脱出来,并把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其自主发展;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能力、感悟能力和选择能力的培养;注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陶冶和影响,通过德育目标、内容、过程指导的生活化,把教育的重点放在转变和深化学生的品德“情感”上。  相似文献   

12.
感恩教育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感恩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应全方位多渠道铺开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教会学生“感恩于心,报恩于行”,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要互相配合,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3.
在高校德育中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 ,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自我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 ,应注意帮助学生确立理想的自我 ,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 ,训练学生的道德行为 ,从而真正将受教育者头脑中“内化”过来的品德意识“外化”为品德行为 ,形成社会认同的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14.
在大学德育实施中,运用以美育德的桥梁作用,从德育的角度发掘美育的道德教育价值,有助于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大学德育层次,增强大学德育的实效。在以美育德的实践活动中要防止用德育“包办”美育、一概抹杀理论灌输、无视针对性、急于求成和急功近利等各种误区。大力拓展德育资源,加强对审美实践各环节的德育指导,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生活和社会实际,并将之贯穿于素质教育的全过程,实现德育与美育在育人目标、育人内容等方面的统合,达到德美相长,共同育人。  相似文献   

15.
当前,学校的德育工作非常重要,必须认真反思,与时俱进。近年来,连云港市的连岛小学一直坚持育人为本,推进德育创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突出道德体验和道德实践,推出"三色德育"("红色"德育、"绿色"德育、"蓝色"德育),让"红色"、"绿色"、"蓝色"为海岛师生生命成长奠基,打造"三色德育"系统工程,构建出一个"以人为本"、良性循环的"德育生态圈"。  相似文献   

16.
以西南石油大学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为例,探讨了基于大学精神的培育和弘扬的创新德育教育思路和方法,认为重视大学精神德育功能的发挥,是推动高校德育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论述了大学精神的时代特征,即强烈的民族精神、厚重的人文特质、坚定的科学理性和勤勉的务实作风,指出大学精神具有导向、陶冶、激励和凝聚等德育功能,应始终注意发挥大学精神德育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思想政治课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鉴于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在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要求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规律所决定的。构想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贴近学生的实际,选取生活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在生活中进行教育;强化实践环节,回归真实生活。  相似文献   

18.
在德育重要性问题上“道德危机论”以及“社会变迁论”的研究取向比较突显。“社会变迁论”视野更开阔、态度更积极、分析更深入。德育不仅重要,而且很难。其困难之处在于观念的执行。案例教学在于激活学生的道德认知,强化道德实践,从教育学、心理学、及德育学科的角度认识,案例教学是适宜促进道德由知转化为行的途经。在案例教学中坚持价值主导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等;把握引导方向,引导学生确立振兴中华的理想信念、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修养健康的心理。  相似文献   

19.
交往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 ,包括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 ,体现着主体间性的交互作用。当前的大学德育仍然是一种知性德育 ,强调道德理性 ,缺乏真正的交往 ,导致了德育的弱效。由知性德育向交往德育转变 ,应成为大学德育创新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高校德育是建立新时期社会价值体系的关键。面对新的形势 ,高校德育应注重拓展德育内涵、加强德育的导向性及树立终身的德育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