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三峡考古发现与巴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将重庆这一区域文化的研究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与会专家就巴文化形成的生态环境及历史条件,巴族的起源、发展与壮大,三峡新石器时代文化与渊源,巴文化考古学特征,巴人的遗迹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从而形成诸多共识:巴文化起源于清江流域,巴文化与蜀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有紧密的渊源关系,巴文化具有浓厚地域特色及博大精深的内涵,是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古代巴国的历史,是一部血与火的战争史。战争为巴文化的产生创造了历史前提,提升了巴文化的声誉和历史地位,铸造了巴文化的特殊品格,造就了巴人的文化精神,促进了巴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并对巴蜀地区移民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2010年12月3日至5日,由重庆市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委会、重庆市巴人博物馆、重庆师范大学三峡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重庆市巴人博物馆承办的巴文化研讨会暨重庆市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委会第四届年会在重庆市九龙坡区巴国城九龙园区举行。来自美国加州理工大学、陕西、四川、重庆、湖北、贵州等地各大高校、地方博物馆、文管所等二十多个相关研究机构和单位近80余名的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会议。与会代表围绕巴文化与重庆历史地理、巴文化与重庆及周边地区历史发展进程、重庆区域经济开发与借鉴三个年会主题展开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深入研讨和互动交流,充分体现了各地专家学者对本次研讨会学术主题的热情关注与精深思考。  相似文献   

4.
曾超 《天府新论》1998,(3):90-93
巴人极为尊信崇拜白虎,在巴人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随处可见巴人“白虎”之影像,形成了特有的巴人白虎文化。深入考察巴人“白虎”的文化意蕴及其文化精神是很意义的。一、白虎:巴人的图腾人类最早的祖先是图腾,其功用价值就在于它表明了群体起源的同根同源性,是追根寻源的民族认同与归属,是维系群体统一,凝聚群体之力的情感,体现了传统继承之源。巴人以白虎为图腾,视白虎为祖先,史有明确记载,且得到当代史学家和民族学家们的普遍认同。潘光旦先生在纳西北的“土家”与古代的巴J一文中,经过细致慎密的考证,确认土家族是古代巴人…  相似文献   

5.
处于祖国西南山地的巴文化,是中华文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化的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巴人先民是中华民族的源头之一;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巴文字是中华文字的重要源头之一;巴人及其后裔在中华民族的统一和独立中做出过杰出贡献。研究巴文化及其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我国和谐社会及其和谐文化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甲骨文中有“巴”字,其形是“妇女怀孕”之状。谷斌、刘雁二同志不同意此说,认为“巴”字与“巴蛇”有关,“巴”之本义为蛇。“巴”字字形与“蛇”形不类,字义上没有共通之处。《说文解字》对“巴”字的解释有误。殷周时代的“巴人”分三部分,即丹阳巴人、巴子国和夷城巴人。丹阳巴人是甲骨文中的“巴方”。“商榷”一文所论的是“夷城巴人”,而“夷城巴人”不是甲骨文中的“巴方”,而是殷末周初的“虎方”。他们崇拜“虎”,而不是“蛇”。故“商榷”一文所论没有中的。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峡地区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人类起源地之一,从地理方位、自然条件等来看,这块地区是远古巴人的发源地。巴人和巴文化的典型特征或表现形态是"巴风巫韵",而巫文化最早则起源于巴人的制盐术,并与女性分不开,它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心理积淀产生了较大影响。在构建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的过程中,整个长江三峡地区都应该确立"巴风巫韵"的历史文化基础。而巫山则处于"一肩挑两头"的核心地位,因此,必须进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开发,才能使巫山真正成为长江三峡旅游的文化象征和情感归属之地。  相似文献   

8.
张硕 《江汉论坛》2002,(8):53-57
本文以科学考古发掘材料为主线,结合历史学、文字学、民族学和历史地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成果,重新探讨了巴文化的起源问题。作者认为,至少在殷周之际,巴人就已经在汉水流域的汉中盆地聚居生息。而从渭河上游和汉江上游到嘉陵江上游的西汉水和白龙江,也正是巴人的摇篮。这个结论,恰好与传说、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9.
巴人因"巴"而得名,"巴"最早是一种动物名(五步蛇),后来逐渐演变为地名(有五步蛇的地域)和族称(在巴域生活的族群)。甲骨文■(巴)字正是契合了巴人的这一特征,巧妙地将人与蛇的形体融合在一起。而巴式青铜器上的核心纹饰"手心纹",同样可以解释为人与蛇(或称"族群"与"蛇头")的组合,寓意为"祖先"与"图腾"之间的亲密关系,这更是在考古学上证明巴人是崇拜五步蛇的民族。  相似文献   

10.
巴人一词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指最早的巴氏族部落的名称而言;随着巴族的支系繁衍,势力强大,竟融合和兼并其他氏族部落建成了巴国,国内各族也因此而被称为巴人,这时它已属于广义,成为整个巴族群的称谓了。《山海经》记有巴人的世系,其文曰: “西南有巴国。太昊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  相似文献   

11.
巴人与土家族关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在湘鄂川黔四省交界处的一百余万土家族的族源问题,从五十年代起学术界争论了三十余年,终无定论。本文运用丰富的史实,从古代巴人的来源、巴国的疆域、巴人的经济和信仰等方面,进一步论证了今日土家族的先民主要是古代巴人。  相似文献   

12.
对巴文化起源、发展和兴盛的历程考古学分析,发现巴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由西向东播迁的总体趋势。同时,伴随这一过程的还有楚文化在重庆峡江地区的出现,其西渐的态势反映了巴、楚势力的消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巴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兴衰历程。  相似文献   

13.
楚国灭巴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巴在商代被称为“巴方”,是距商王朝邦畿不很远的方国之一。西周时,“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于巴。”从此,巴国成为周王朝的属国,经常输献于周,即所谓“自武王灭商……巴、濮、楚、邓、吾南土矣”。春秋时期,巴人活动于汉水之域,与楚、秦以及江汉诸国交往频繁,“虽奉王职,与秦、楚、邓为比”。然而,由于楚国的崛起,江汉诸国为楚吞并殆尽,巴受楚的威胁和压迫,逐渐向西南方向迁徙。从鲁哀公十八年(公元前477年)“巴人伐楚敢于(?),是后,楚主夏盟,秦擅西土,巴国分远,故于盟会希与”。其江汉故地全为楚人所有,巴人只有退保川东,凭藉巴山菱峡之险与楚人抗拒。由此,巴与中原诸国交往不多,历史文献中,有关巴国的记载也不多,战国时期巴国的史迹便少为人知。巴国在秦惠文王时(公元前337-前307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举措。重庆是具有深厚巴文化底蕴和多民族的聚居地,巴人及其后裔土家族创造了大量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土家语、“啰儿调”、摆手舞、南溪号子、傩戏、梯玛神歌、薅草锣鼓、吊脚楼工艺、悬棺葬、“西兰卡普”织锦工艺等。然而面对这些灿若明星的民族文化,其保护还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应迅速行动起来,对其进行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  相似文献   

15.
汉末,道教的世俗教祖张道陵选择了当时三峡巴人生活的腹心地带创生道教,使道教宿命式地与巴巫结下了不解之缘,巴人的诸多巫术操作模式及鬼灵观念都对道教起到了一种潜在的建构作用,在符箓派与丹鼎派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相似文献   

16.
说“巴巴”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用语中,可以发现许多像“干巴巴”、“紧巴巴”、“急巴巴”、“可怜巴巴”这样一类以“巴巴”作词缀的形容词。“巴巴”表示程度很深的意思,它主要是用来补述前一个语素并起衬音作用。“巴巴”本是实词,那么它是怎样虚化成词缀的呢?我们从“巴”说起吧。“巴”本指古代传说中的大蛇。《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以后,巴也用以指代四川东部地区。生活在这里的人叫“巴人”。这里的民歌叫“巴调”,在唐代已经很有影响了。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文化的繁荣,“巴”的意义扩大了。唐朝时,“巴”的用法多起…  相似文献   

17.
值巴人(王任叔)诞辰九十周年之际,由中国作协、人民文学出版社、文艺报及巴人家乡宁波、奉化等地方文联共十三个单位联合发起于十月十一日至十三日在宁波市举行第三届巴人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八十余名,收到论文三十五篇。巴人是我国新文学史上有重要贡献的作家、文艺理论家。他一生勤于写作,有一千余万字的著述。巴人的研究,早在解放前就有专论发表。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近十多年来,巴人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已经发表巴人研究的各种专论300多篇,专著6种,它们分別从不同的角度,对巴人作了比较全面的探索,并且在研究方法上也表现出多样化的选择,巴人研究已成为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镇。其二,在收集、整理、出版巴人遗作方面成绩显著。近十年来,已有全国八家出版社出版了巴人论著与创作共20余种,另有一些巴人生前未曾发表过的作品目前也正在整理中。其三,成立了巴人研究会,研究会配合有关部门至今已召开三次全国性的巴人学术研讨会。与会者还讨论了巴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概括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总体上说创新意识不强,许多论述有大同小异之感。因此,观念上的突破与更  相似文献   

18.
《求索》杂志1983年第4期所刊发的《古代巴国南疆考》(以下简称《南疆考》)一文,提出春秋战国时,巴国的"黔中"即其"南疆",应在今天川东南、黔东北、湘西北,而且包括今天湖南省沅陵县在内,是"巴黔中"的"北部"."巴黔中"的"南部",达到什么地方呢?作者未明言.但从作者的基本观点来看,实际上是认为广大的湘西、湘南、黔东北、黔东、川东南以及鄂西地区,本来都是巴子国的领土(或叫"巴人"地区),都是"巴黔中"和"巴南疆".照此说来,楚国的黔中郡在什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广汉三星堆遗址、成都金沙遗址的惊人发现,以及配合三峡工程上马而进行的对三峡库区的抢救性发掘,古老的巴蜀文化再次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为进一步推动巴蜀文化研究,2004年11月20—22日,由中国先秦史学会与西南师范大学联合在重庆举办了“巴蜀文化暨三峡考古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川、湖北等13个省市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专家学者围绕巴蜀文化和三峡考古等议题,各抒己见,新见迭出。现将主要内容综述如下。一、关于巴人的来源王善才(湖北文物考古研究所)认为,巴人起源于鄂西清江流域的长…  相似文献   

20.
从民族来源、祖先世系、图腾崇拜论述了巴与蜀、巴与楚在文化渊源上的不同;再从行政区划上论述了巴与蜀在3000多年历史上的九分九合,分多于合;进而从文化分类原则、文化积淀原则、文化个性原则和“巴渝”二字的渊源、内涵四个方面论述了只有“巴渝文化”才能代表重庆的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