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港住房保障准入程序包括受理、初审、再审和配屋等阶段,再审不仅能够证实和证伪初审结果,而且能够根据申请者家庭状况的变化取消资格或加快配屋。在住房保障准入条件上,申请者的住房状况、收入状况和其它资产状况均有严格标准。在公屋退出和居屋退出方面,分别有不同方式和相应规定。香港住房保障在"申请受理"、"准入轮候"、"住户跟踪与退出"、"信息公开与共享"以及"违规惩罚"等方面的做法或经验值得内地借鉴。  相似文献   

2.
公共租赁住房是保障性住房中的新成员,它对于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难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我国没有统一的保障性住房立法,导致我国公租房保障对象狭窄、没有完善的准入退出机制以及缺乏司法救济制度等问题突出。为此,我们应制定统一的保障性住房立法并扩大公租房的保障对象、完善其准入退出制度并规定申请人复议、诉讼等权利方面的救济途经。  相似文献   

3.
内地公共住房没有一套完整长期持续的计划,衡量一个地区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成绩是是否按质按量按时完成政府分配的保障性住房任务,即以计划建设量与开工量来衡量,该种方式在当下环境中是不科学的,建立合理的衡量指标问题日益迫切。从香港公屋的"轮候配屋制"入手,探讨衡量保障房建设情况的合理方法,得出应用平均轮候时间衡量地区保障房落实情况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沈阳市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现阶段沈阳市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拓宽筹资渠道,加大保障性住房投资;扩大保障性住房房源:保障性住房配售过程透明化;提高经济适用住房政府补贴;进一步落实保障性住房准入和退出管理制度等完善沈阳市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香港公屋准入管理分为申请、审核、轮候和配屋等几个环节.公屋准入申请环节不仅有科学的申请程序,而且对申请者的住房状况、收入状况及资产状况等也有严格的标准;公屋审核环节,分为初审和配屋资格审查与核实阶段,配屋资格审查与核实阶段既可证实或证伪初审结果,又可根据申请者家庭状况的变化取消资格或加快配屋;在轮候和配屋环节,也分别有相应规定.借鉴香港经验,内地并轨后公共租赁住房准入管理应制定严格的准入标准,由专业部门进行专业化运营和管理;准入审核管理应科学化、周期化及常态化;准入监督管理应加强动态审查与重典处罚;同时,应实行精细化管理,体现必要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卢媛  刘黎明 《调研世界》2013,(10):43-45,56
保障性住房作为当前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提出一种基于收入分布函数拟合方法的保障性住房准入标准线测算方法,把计算结果与实际准入标准线做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现行准入标准过低,保障性住房体系内三种主要保障模式比例失调。  相似文献   

7.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住房保障法》列入立法规划,相关部门正积极草拟。本文针对准入退出机制这一《住房保障法》的立法难点,首先对直接规范准入退出关系的基础制度提出初步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就准入退出机制执行中面临的信息环境进行了分析。明确其在适格性审查、适格性监控以及履约性监督三方面遭遇信息失灵后,从直接和间接层面提出了信息发布、诚信公示、法律推定、悬赏举报、名誉罚等八项信息失灵克服辅助制度建议,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且具可执行性的住房保障准入退出机制建议。  相似文献   

8.
廉租住房制度是保障社会低收入群体住房权益的重要举措.在社会流动的作用下,廉租住房管理受社会群体收入双向变动和住房梯度消费需求的影响,呈现出进入—退出—进入的动态格局,其中退出机制是实现保障性住房资源有效配置的关键.但是,目前康租住房退出机制的运行仍面临着政府重视程度不够、收入监澍机制缺乏、规章政策层级较低、激励配套制度欠缺等困境,降低了廉租住房资源利用效能,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本文从加强政策宣传、住房征信、动态管理、制度立法、配套激励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廉租住房动态管理格局的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政府构筑的保障房体系中,廉租房是最基础的层次,但由于廉租房在制度上缺乏有效的退出机制,准入制度的设计也存在缺陷,再加上整个住房保障体系层次间流转不畅,我国各大城市廉租房普遍存在"只进不出"现象。因此。从整体来看,政府需要完善准入制度,构建动态监管的廉租房退出机制,并完善多层次阶梯式的住房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保障性住房是房地产市场不可逾越的鸿沟,而廉租房是衔接保障性住房与房地产市场化之间的纽带。现阶段必须从保障公民居住权出发,完善廉租房相关法律制度,从资金来源、住房分配、退出机制等多方面入手,建立完整的廉租房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