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香港公屋准入管理分为申请、审核、轮候和配屋等几个环节.公屋准入申请环节不仅有科学的申请程序,而且对申请者的住房状况、收入状况及资产状况等也有严格的标准;公屋审核环节,分为初审和配屋资格审查与核实阶段,配屋资格审查与核实阶段既可证实或证伪初审结果,又可根据申请者家庭状况的变化取消资格或加快配屋;在轮候和配屋环节,也分别有相应规定.借鉴香港经验,内地并轨后公共租赁住房准入管理应制定严格的准入标准,由专业部门进行专业化运营和管理;准入审核管理应科学化、周期化及常态化;准入监督管理应加强动态审查与重典处罚;同时,应实行精细化管理,体现必要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住房保障法》列入立法规划,相关部门正积极草拟。本文针对准入退出机制这一《住房保障法》的立法难点,首先对直接规范准入退出关系的基础制度提出初步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就准入退出机制执行中面临的信息环境进行了分析。明确其在适格性审查、适格性监控以及履约性监督三方面遭遇信息失灵后,从直接和间接层面提出了信息发布、诚信公示、法律推定、悬赏举报、名誉罚等八项信息失灵克服辅助制度建议,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且具可执行性的住房保障准入退出机制建议。  相似文献   

3.
公共租赁住房是保障性住房中的新成员,它对于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难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我国没有统一的保障性住房立法,导致我国公租房保障对象狭窄、没有完善的准入退出机制以及缺乏司法救济制度等问题突出。为此,我们应制定统一的保障性住房立法并扩大公租房的保障对象、完善其准入退出制度并规定申请人复议、诉讼等权利方面的救济途经。  相似文献   

4.
从政府定位、资金来源、住房补贴、法律体系、保障体系以及准入退出制度六个方面,介绍了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构建住房保障制度的经验.针对我国保障性住房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措施:主要有选择适合的住房保障模式、健全住房保障法律体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拓宽融资渠道、注重住房保障的层次性等.  相似文献   

5.
立足《河北省保障性住房准入退出管理办法》,重点从保障性住房的准入、轮候、退出3个层面,对当前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河北省保障性住房已初步形成"准入——轮候——退出"三位一体的管理机制,严格审核制度、核定轮候顺序、明确退出办法,为其他地区保障性住房管理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金陵瞭望》2011,(25):105-106
一是退出机制协议化。由被保障家庭与区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签订享受廉租住房补贴协议.详细注明被保障家庭人员情况、可享受保障面积标准以及发放租赁补贴金额.同时明确表示将对被保障家庭进行资格复核,对已不符合条件的家庭予以清退。二是复核程序规范化。严格执行街道初审、民政部门对收入与房产部门对住房的复审、房产部门终审三级审核,针对被保障家庭的变化,对保障资格、方式和额度进行调整.对不符合廉租住房补贴标准的家庭将书面形式告知其退出。  相似文献   

7.
我国中部六省于2001年开始逐步推行了城镇廉租住房制度.从实施现状来看,成效是明显的.但是,这一制度在推行过程中仍存在保障对象界定不合理、公房转租、房源不足、房屋质量欠佳和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应从健全资格审查制度,完善准入、退出和管理机制,规范二手房租赁市场,加强建设监管,完善周边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和管理等方面完善城镇廉租住房制度.  相似文献   

8.
在政府构筑的保障房体系中,廉租房是最基础的层次,但由于廉租房在制度上缺乏有效的退出机制,准入制度的设计也存在缺陷,再加上整个住房保障体系层次间流转不畅,我国各大城市廉租房普遍存在"只进不出"现象。因此。从整体来看,政府需要完善准入制度,构建动态监管的廉租房退出机制,并完善多层次阶梯式的住房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最低生活保障作为一种收入再分配,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而且更加注重公平。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准入-退出"不利加剧了农村低保的不公平,入保不公、退保不畅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没有为低保公平开展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在分析农村低保入保不公,退出不畅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农村低保要实现公平,就需要构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准入-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中国香港实行市场私营和政府公营的双轨制住房供应体系。对该体系中的政府公营保障性住房部分进行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从私人救灾力量中萌芽,香港保障性住房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至今呈现出横向覆盖多样化,纵向保障一条龙的格局特征。总体来说,目前中国香港保障房体系处于良性运行状态,但在配屋效率和流转公平上还存在诸多问题,而该体系从宏观模式上对中国内地借鉴意义不大,内地只能学习其管理经验而不能复制其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发挥住房保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需要从规范性角度探讨两者的内在联系。马克思的第一需要理论、福利经济学、政府干预理论和“第三条道路”的主张,为住房保障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住房保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能够通过影响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二次分配和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得以实现。不同的住房保障政策调节收入分配的效果不尽相同,我国需要在保障形式、配租方式、保障标准和规划建设等方面完善住房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2.
张静晓  李扬 《南都学坛》2008,28(3):132-134
廉租住房是指政府(单位)在住房领域实施社会保障职能,向具有本市非农业常住户口的最低收入家庭和其他需要保障的特殊家庭提供的租金补贴或者以低廉租金配租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普通住宅。我国要实现“居者有其屋”这一住房目标,就不光要看社会上有多少豪华的住房,更重要的是看  相似文献   

13.
再审制度改革的目标是既要有效地强化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权利,又要有效地维护法院的司法最终裁决权,建立当事人再审之诉是其关键。民事再审之诉与起诉和上诉不同,有独特的内涵和价值。我国民事再审之诉的制度构建应从提起主体、管辖法院、再审理由、立案受理、审理程序、再审期间等多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4.
退出管理科学与否关系到并轨后公共租赁住房的有效流转和公平善用。并轨后公共租赁住房退出管理面临着退出管理政策的适用性和执行压力的困境。借鉴香港公屋退出管理的经验,并轨后公共租赁住房退出管理应夯实退出管理的基础,健全退出管理动态监管与审查纠错机制,构建科学化、人性化退出方式并培育非政府组织,实现多元监督制约。  相似文献   

15.
根据当前我国廉租住房制度的实施状况,提出应将我国廉租住房制度的保障群体进行细分,以便于提供差别化的配租方式。具体地:在房源供给方面应鼓励中档住房的增量供给,提高住房过渡速度,并借鉴国外经验,引入廉租房REITs融资新模式。以此通过政府与市场的协调配合来达到调节住房资源、实现住房配置效率与公平的新均衡。  相似文献   

16.
自2021年8月在全国四级法院审判职能改革,强化高级法院再审审判职能的背景下,实证考察高级法院再审程序的运作,无疑对高级法院再审案件的品质提升与新时期审判监督的改革,将兼具理论与实践双重意义。本文通过对A高院民事申请再审审查程序运行的实证调查发现,立法规定作为开启再审程序大门钥匙的再审事由,既没有得到当事人的普遍适用,也没有得到审查法院的严格适用。这种状况,一方面,导致法院按照再审之诉路径受理的再审之诉缺乏合法性及合理性的核心要件,造成再审之诉的“空洞化”;另一方面,诉讼程序内的“诉源治理”原则要求,造成再审之诉的诉讼与信访(简称诉与访)混合不分,诉访分离的效果不佳,诉讼程序难以终结。查其主要原因有:在再审程序内,由于申请再审案件数量与申请再审率逐年增加上升的态势与审判资源投入不足的供需矛盾,以及负责审查案件的人员之审查作业对再审事由的把握“模糊”所致;在再审程序之外,因法院须承担诸如对涉诉信访等社会治理职能,以及保障审判独立制度与法官职业保障制度“容量”仍然不足。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再审事由的适用规范化,再审审查程序的运作效果将得以逐步提升。  相似文献   

17.
建立健全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制度,切实解决其住房困难,与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一样,是政府公共政策的重要内容。我国政府多年来非常关注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为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并采取各种措施保障政策的落实。但是,土地供应不足、建设资金短缺、准入退出机制的不健全等问题制约了现行住房保障制度的有效实施。因此,各级政府履行政府公共职能是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制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8.
卢媛  刘黎明 《调研世界》2013,(10):43-45,56
保障性住房作为当前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提出一种基于收入分布函数拟合方法的保障性住房准入标准线测算方法,把计算结果与实际准入标准线做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现行准入标准过低,保障性住房体系内三种主要保障模式比例失调。  相似文献   

19.
在保障农民户有所居、鼓励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的制度探索中,保障村民宅基地合法需求以及退出宅基地后的住房保障成为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基于对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的调查情况分析,从"宅基地换房"模式的角度,探讨农民安置房的政策优势和特点、群众需求以及存在的问题等,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我国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廉租住房政策、棚户区改造政策和公共租赁住房政策等,实施的成效是明显的。但是,这些政策在实施中也存在保障对象界定模糊、配套政策不完善、动态调整机制未形成和政策执行走样等问题。应从完善金融和税收相关配套政策,健全申请、审批和退出制度,成立专门的住房保障管理机构和加大政策实施监督力度等方面,完善我国城镇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政策并确保政策全面实施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