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松 《百姓生活》2013,(7):60-60
应县木塔全名为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县城内西北角的佛宫寺院内。木塔始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高67.31米,外观5层,实为9层。若以纯游山玩水的心态来看应县木塔,没准会兴致而来,失意而去。殊不知,应县木塔在国际学术界名气大得很,它与意大利的比萨斜塔、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的木结构塔式建筑。  相似文献   

2.
应县木塔秘藏中的《大乘杂宝藏经》变文,素材多来源于现实生活,文字生动形象,比喻也十分精当,为听众所喜闻乐见。与后来的说唱戏曲艺术关系密切,是研究辽代讲唱文学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3.
应县木塔发现辽代遗珍一百六十件,《文物》杂志一九八二年六期已做了报导,曾引起国内学术界和宗教界的极大兴趣,普遍认为系国内外重大发现之一.珍藏于木塔二层和四层释迦牟尼塑像内的两套七宝与佛牙舍利,本文准备详加介绍,并作初步探讨.1966年6月18日,在三层佛座下发现一花式银盒,内藏佛家七宝、佛牙舍利及折叠存放之“南无释迦牟尼佛像”等.此银盒与木塔四层主佛——释迦牟尼佛塑像木构骨架之中柱上端凹槽尺寸相合,又木塔发现之辽代瑰宝多放置此佛塑像内,故估计此花式银盒原放置在此塑像内,十年内乱中,有人偷偷取出,准备带走,因客观原因未能带走,方放置于木塔三层佛座下.此花式银盒及其内藏之佛家七宝与佛牙舍利等珍宝,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4.
1974年发现的应县木塔辽代秘藏,是继1899年敦煌文书发现之后,同类文物的又一次重大发现。其中有许多辽代僧人辑撰的经讲和俗讲,是研究辽代俗文学的珍贵资料。《大乘杂宝藏经劝善文》变文与敦煌莫高窟所出《维摩诘经变文》在形式和内容上既有相似之处,又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5.
在应县木塔秘藏中有两件辽代印制戒牒,时间上与敦煌戒牒相衔接,均为菩萨戒牒,弥补了宋朝中期戒牒的空缺。由于辽朝制度多仿照唐宋,而宋代内地戒牒未有流传至今者,这两件戒牒不仅是研究辽代佛教史的实物,对于研究宋代戒牒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是一座融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艺术宝库,人们在观瞻木塔时,不仅为它的高大雄伟而发出由衷的赞叹,更会被其无以伦比的艺术之美而深深震撼。本文从美术学的角度,对释迦塔的建筑美、雕塑美、壁画美、书法美等方面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辽王朝在境内设有五京,上京乃辽太祖创业之地,为辽朝政治中心。辽朝的文化中心却不在辽上京,在辽南京。根据有三:一、史书记载辽南京经济文化发达;二、《辽藏》工程浩大,约六千多卷,历时七十余年,雕造於燕京阳台山清水院(今北京西山大觉寺);三、1974年山西应县木塔发现一批辽代印刷品均为辽南京雕印。  相似文献   

8.
应县木塔秘藏中发现的辽代雕版印刷书籍《蒙求》为现存最早的《蒙求》刻本,保存了《蒙求》正文的大部分内容,并附有《音义》,均为敦煌出土《蒙求》抄本所缺内容,与传世补注本也多有不同,更接近李瀚《蒙求》的原貌,具有重要的学术和校勘价值。  相似文献   

9.
山西应县有座木塔,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此塔是全木性结构,无一钉一铆,而且,连一个木棒、一点粘合剂也不使用。从外面看为五层,从里面看为九层,这样高大且又全木式的结构巨塔,怎样搭起来的?说来不可思议--简直是神奇式的"积木"。这种建筑被称之为"插柱造"式。下层的许多木柱,简易的立在地上。每根柱子的上端,都有一个凹槽,随之再将上一层柱子,直放进下层柱子上端的凹槽中,依此类推。外五内九的高大木塔,就是这样搭放起来的。这样的木塔,被风一吹就造成塔体的明显晃动,且发出很响的吱吱声,使人感到此塔随时有可能崩塌,简直…  相似文献   

10.
辽代的版刻事业曾盛极一时。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先后在山西应县木塔、河北丰润天宫寺塔和内蒙古庆州白塔发现了辽代刻本佛经、书籍、杂刻和版刻佛画等印刷品300余件,显示出辽代雕版印刷业的高度成就。从中我们了解到,辽代雕刻印刷业的雕印流通机构和主持、编纂、校勘人员等已一应俱全,基本具备后世出版发行机构的雏形,对研究编辑出版业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山西的山,山西的水,山西的景色实在美。云冈石窟话沧桑,应县木塔说智慧,平遥古城展新姿,皇城相府再生辉,太行峡谷天铸就,壶口瀑布吞云吐雾显神威,壶口瀑布显神威。五台山上沐宝光,悬空寺里生敬畏,莺莺塔下听恋歌,永乐宫里看彩绘,大槐树下诉衷情,杏花村里欢歌笑语举起杯,杏花村里举起杯。山西的汉,山西的妹,山西儿女有作为。让那黄河撒珍珠,让那长城吐翡翠,让那太行更雄伟。  相似文献   

12.
标田 《老友》2012,(10):52-52
永宁桥位于江西省石城县高田镇岩岭管理区上柏村水口,始建于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于桥上增建亭阁。桥身由麻石砌成,单孔,横跨溪流,长34米,宽5.2米,拱跨10.6米。桥上加廊,廊阁分为12间,为单层桥廊;中部两间为二层亭阁。亭阁分为5段,左右各5间。中段最高,两边逐级降  相似文献   

13.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于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归宋,到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被迫退休,在整整度过十一年投闲置散的岁月之后,才于光宗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起用,但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又被迫退休,直到宁宗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才再次起用.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三月,被派任镇江知府.  相似文献   

14.
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是个有影响的人物。唐皇朝统治中国将近300年。其中武则天执政时间超过六分之一。她从显庆元年(公元656年)起,代高宗详决百司表奏几乎30年;文明元年(公元684年)至载初元年(公元689年),以皇太后临朝称制6年;从天授元年(公元690年)建立武周皇朝至神龙元年(公元705年)中宗李显复位结束,历时14年;总计差不多半个世纪。  相似文献   

15.
应县方言的儿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应县方言儿化音的来源,并从语音、词汇、语法、语用几个方面描写分析了应县话的儿化现象,通过与大同话、普通话的比较显示了应县方言儿化韵的地方特色和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一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人。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举进士,官拜大理评事。宋仁宗景(?)三年(公元1036年),出任扬州天长(今安徽天长县)知县,后调任端州(今广东高要县)知府。景(?)五年(公元1038年),调京城开封任监察御史里行,后改为监察御史。景(?)五年到皇五年(公元1038—1053年),出使契丹,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转运使、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河北转运使、三司户部  相似文献   

17.
岑参(公元715——770年),南阳人,是我国唐代中叶杰出的诗人之一。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于天宝八载(公元749年)、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两度出塞,在边塞生活了六年,创作了不少反映边塞生活的优秀诗歌。回朝后,由杜甫等人推荐任右补阙,转任起居舍人等职。大历元年(公元766年)任嘉州刺史。后罢官,于大历五载(公元770年)客死于成都旅舍。其诗风格与南北朝  相似文献   

18.
北宋理学的几个中心人物中,有一对同胞兄弟,当时和后世称为二程。哥哥名颢,字伯淳,生于宋仁宗时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死于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活了五十四岁,后人称明道先生。弟弟名颐,字正叔,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死于宋徽宗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活了七十五岁,学生称他伊川先生。程颢、  相似文献   

19.
李贺生于唐德宗贞元七年(公元791年),卒于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值晚唐初叶,距《切韵》问世(公元601年)和《广韵》成书(公元1008年)各为两百年左右。李贺是河南福昌县昌谷人,自幼随母长成,除二十岁居长安一年、二十二岁至二十四岁在长安任奉礼郎外,没有长期客居的经历。观其一生,李贺的口语无疑是当时河南一带的北  相似文献   

20.
长春子名丘处机,元代著名道士、养生家。曾随成吉思汗西征,他生于南宋高宗绍兴18年(公元1148年),卒于元太祖22年(公元1227年),享寿79岁,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