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人翟永明作为中国当代诗坛"女性诗歌"的代表之一。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女性诗歌"写作的"青春期"后,诗歌创作呈现出复杂的面貌,戏剧性、叙述性以及对诗歌经验的重视等,都体现了她对诗歌艺术的不懈探索,对自我的不断更新,通过对翟永明不同时期诗歌作品的细读与分析,理清翟永明诗歌艺术探索的内在理路、诗歌风格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汉代的女性诗歌是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女诗人身份的不同,可以将她们的诗作分三类,即宫廷诗、民间诗和异域诗。通过对汉代女性诗歌的研究,既可以了解汉代众生百态特别是女性的真实生活,又可从中把握文人五言诗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3.
晚唐女诗人鱼玄机的诗是我国文学史上女性意识书写的,19世纪美国作家迪金森的诗歌是美国诗歌女性意识真正觉醒的标志,开创了女性意识的觉醒期.但是两者分属于东方和西方,由于在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对于女性意识的书写表达方式也有差异,表现为中西女性意识的诗学特征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女性诗歌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躯体写作后,90年代转向了语言写作。90年代以来,伴随着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对诗歌认识的改变,女性诗人不仅以诗歌的姿态表述自己,而且以具有女性主体性的"人"的立场进入诗歌,聆听和感受世界,既不放弃性别立场,又不放弃艺术价值,使女性诗歌达到人文价值与诗性价值合一的高度。90年代女性诗歌的语言写作,使女诗人以独立的女性话语与充分女性化的写作策略,实现了女性世界的完全自立和性别表达,并形成自己独立的审美体系,从而实现了女性诗歌写作的"宁静的丰收"。女性诗歌从此走上包含性别但又超越性别的更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女性诗歌是当代诗歌重要的写作现象,在20世纪80、90年代的书写中表现不同的话语特征,从一味的女性身份的自我抒情、独白逐渐走向都市化、日常化的叙事,从起始激进的女权意识向平和的女性主义意识演变,不断走出女性诗歌的性别身份,回归语言的诗体表现意识。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以来女性诗歌的三种写作姿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以来女性诗歌大致分三个阶段,呈现出三种写作姿态:第一阶段(1977-1983),敏感的觉醒者,代表诗人是舒婷和林子;第二阶段(1984-1999),执着的建设者,代表诗人是翟永明、唐亚平和伊蕾;第三阶段(2000- ),轻松的游戏者,代表诗人是尹丽川和巫昂.写作姿态的转换与共生,形成一种内在的女性诗歌秩序.通过它,不仅能对新时期女性诗歌三个阶段的不同代表诗人及其作品有准确的把握和认识,而且还能勾勒出一幅相对清晰的女性诗歌地图.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和西方最早的女诗人,庄姜和萨福的比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两人都是古代杰出的诗人,也是伟大的女性,代表着中西方不同文化的二者有着不同的思想和情感。从女性主义视角比较,二者对待爱情及对女性地位的认知有较大出入;她们的诗歌有各自不同的创作手法和情感基调。差异之外,两位女诗人与其诗歌在某些方面也有着显著的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8.
半个世纪以来,海峡两岸的诗歌发展受时代因素和社会思潮影响,相当复杂多变。女性诗歌的发展正好契合了中国女性解放和女性觉醒的社会思潮。女性的人格建立与身体书写所引发的女性角色确认,无不显示出两岸同根同源的女性诗歌既有同质感应,又有异质变奏。  相似文献   

9.
就精神气质和写作意识而言,在以舒婷为代表的朦胧诗时期的女性诗歌写作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一种清澈的光明意识,并以此和同一时期的男性诗歌相区别。针对舒婷的光明意识,新一代女性诗人翟永明针锋相对地提出黑夜意识加以颠覆。新的一代女诗人在意识上和写作的技艺上都有别于前一阶段的诗人。在上一代女诗人已经取得的成就基础上,她们以更为开放的姿态和广阔的意识从中外诗歌中合成养分,不断在写作实践中锤炼和提高自己的诗艺,把女性诗歌推进到了扎实而富有成果的新阶段。池凌云诗歌中的黑暗意识与1980一代女性诗歌中的黑暗意识有某种渊源,而又经诗人以新的自我意识、生命智慧和诗歌技艺加以改造,从而和存在构成了一种新的对应关系,也为女性诗歌写作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有关“女性诗歌”的评论一直夹带着某种男性目光的审视力量,其中包含着对女性从事诗歌写作能力的蔑视、诗歌的评价标准的男性中心主义倾向以及以批评实践对“女性意识”的巧取豪夺式改写。我们应该通过对1980年代女性诗歌写作和相关的批评话语梳理,回到当时语境中的女性诗歌那里,重新阐释其所蕴涵的女性书写特征的复杂性,譬如对女性性别身份的真实体认,对女性经验的深切开掘以及对于女性书写风格的自觉探索和诗歌文体的实验意识。  相似文献   

11.
作为当代女诗人中极富个性的一员,海男成为女性诗歌中一个独特的研究亮点。从"个人写作"的立场出发,海男使用独特的、个性化的诗歌语言营造了一个属于女性的诗歌世界。她的诗歌语言具有鲜明的"先锋性",诗歌创作饱含抗争的力量,以战斗的姿态坚决地争取女性的主体地位。诗歌风格女性特征鲜明,诗句字里行间充满矛盾和含混,用女性特有的声音诉说"女人话"。  相似文献   

12.
女性诗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新时期的女性诗人回归女性自我,开拓出诗歌中的女性性别场域.女诗人通过女性主义诗歌的书写,表现了一种“反叛”的诗歌精神.女性诗歌的语言冲击构成了富有诱惑力的反叛,诗句的词汇摘选形成了富有熟悉感的陌生.女性诗歌通过黑夜意识的书写、身体的再发现以及情欲、生命欲等一系列以往被压抑的欲望的表达,营造出一种“交流”的对话.在诗歌中进行自我的“传递”与“交流”,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女性诗歌最为珍贵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唐代女性教育的主要内容有道德礼法、经史、诗歌、女红,这些教育内容对她们的诗歌创作都有一定影响。道德礼法教育使女性的诗作频繁出现"三从""节义""移天"等道德礼法内容;经史教育使女性在诗歌创作中大量化用经史语典,或借用经史语典言事抒情,或化用经史语典巧妙措意;唐代女性诗歌教育在内容上主要是学习男性诗人诗作,在方法上主要为诵习抄写,这样的教育特点使她们的诗歌多有借鉴和模仿男性诗人诗作的特征。同时,唐代女诗人又以其特有的女性视角,为唐诗创作提供了新的关照事物的角度,使诗歌表现出独特的女性书写特质;女红教育使唐代女性诗歌中出现了较多诗歌与女红物事并现的女红化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女性诗歌既是对20世纪女性诗歌书写的承续,亦有坚定的悖逆与拆解。历史想象力的重铸是 “独白”姿态的一种转向,女性诗人从自身转向历史与现实,有效勾连了自我与世界的现实关系;女性经验的拓展则承续了1990年代女性诗歌的经验书写,但连续中有着鲜明的变异,即女性诗人挣脱了闭抑的、概念化的性别经验的呈现,而将女性经验融入到个人具体的生存境遇之中,并藉此抵达更为阔大的生存本相;日常美学的扩张是新世纪常态化社会语境下,当代女性诗人对于诗歌书写范式的一种自觉选择,将诗意下沉至日常生活,并从中形构出一套寻求诗意的诗学方式。上述三种书写向度都表征了一种新的女性诗歌的形成,包涵了新世纪女性诗人特有的精神立场。  相似文献   

15.
英国桂冠诗人华兹华斯以其新颖质朴的诗歌创作理论开创了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华兹华斯把自然看作是神性、理性和人性的结合,而把儿童看作是成人之父,童年时期的经历和回忆是人类重返自然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华兹华斯的诗歌中还出现了大量的女性意象,并赋予了她们深刻的寓意和内涵。通过分析华兹华斯诗歌中自然、儿童与女性的主题与意象,可以发现华兹华斯诗歌中自然、儿童与女性三位一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华兹华斯与拜伦诗歌中完美女性形象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和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同为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两人在诗歌中塑造了有巨大差异类型的完美女性形象。本文对两位诗人在塑造不同完美女性形象上进行对比分析,诗人的出身背景及政治生涯决定了作者对于完美女性的不同刻画手法,不同的生活态度及审美情趣造就了不同类型的文学风格。  相似文献   

17.
大陆与台湾女性诗歌的发展正好契合了女性解放和女性觉醒的社会思潮。女性的人格建立;身体书写所引发的女性角色确认;女性爱的延伸和升华,无不显示两岸同根同源的女性诗歌既有同质感应,又有异质变奏  相似文献   

18.
约翰.邓恩在探寻人生之初就与女性结了缘,女性成为他早期作品中主要描写的对象。从邓恩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两个方面来解读邓恩的女性情缘,邓恩既有美化女性的一面,又有批判女性的一面,这有助于结构邓恩的诗歌及其女性观,这也是邓恩诗歌艺术魅力的一种凸现。  相似文献   

19.
王维诗歌中的女性意象数量众多,类型多样。有些寄托了他的人生感慨,有些则是表现了他对女性之美的欣赏和对女性命运的关注。这些女性意象的存在不仅表明了王维生活经历的丰富多彩和内心精神的健康活泼,而且对构成王维诗歌风格的多样性发挥了巨大功能。  相似文献   

20.
"女鲸诗社""女子诗报""翼"这三种女性诗歌群体和出版物是近二十多年间汉语诗歌的重要实绩,作为一个群体——无论是以结社还是以刊物为核心团结女诗人的方式,需要加以省思的,确如"女鲸"同仁自觉意识到的那样,是考虑作为性别群体的女诗人通过写作究竟能为我们这个时代、社会做一些什么的问题。仅仅提供发表平台,聚集人气,作为文学目标是不够充分的。女性诗歌写作需要的是主体意识强烈的"击浪",而非奢侈、悠闲的"畅游"。互联网技术更新快,信息空间利用的新方式的不断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上诗歌写作的交流。或许,我们可以把进入互联网空间的女性诗歌视为女性诗歌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