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星期天早晨,正在做着美梦的我硬被老妈拉出了被窝。原来妈妈要我去倒垃圾,接到老妈的命令,我嘴里勉强迸出“OK”这个单词。进入第一关——找垃圾。第一个“攻击”的目标是卫生间的垃圾,我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客厅里的也一样。第二关——拎垃圾到垃圾房旁。两只手各拎一个垃圾袋,摇摇晃晃地迈出了我这次倒垃圾的第一步。接着我十分吃力地像一只小企鹅一样一摇一摆地下楼了。好不容易走了十步,突然左手的垃圾袋不小心从我的手上滑了下来。低头一看,咦,我的左脚呢?被垃圾埋得严严实实。我赶忙抽出了脚丫子,风驰电掣般地冲到楼上,拿了扫把便…  相似文献   

2.
社区新鲜事     
《社区》2011,(28):20-21
社区有个垃圾分类“形象大使” 家住杭州市新金都城市花园6岁的小豆豆在这个夏天里喜欢上了倒垃圾的任务,家里一有垃圾,小家伙会一边督促奶奶将垃圾分好类,一边乐呵呵地拎着垃圾袋跑下楼。这个改变彳寻归功于小区家门口的垃圾分类形象大使——小象分分。  相似文献   

3.
北京的金 《老友》2012,(3):49-49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大量地消耗资源,大规模地生产.大量地消费,又大量地生产着垃圾。垃圾问题日益突出。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解决垃圾问题.要先从垃圾分类开始。就垃圾管理而言.日本是这样做的:每个社区的新居民。刚进社区门,就收到一本倒垃圾指导手册。周一和周四只收可燃垃圾,周三只收不可燃的,周五只收资源垃圾。垃圾必须在每天早上8点前倒,否则不收。  相似文献   

4.
董胜利 《社区》2011,(22):25-25
我们小区的垃圾桶旁比较清洁,是因为小区居民有不乱倒垃圾的良好习惯。不过,我发现在垃圾投放时还有一些小的细节需要注意。比如,一位老年居民向我介绍说,他扔垃圾时一般都顺手把垃圾袋打个结,然后再投入桶中,  相似文献   

5.
青草儿 《社区》2012,(30):50-50
有天早晨上班,看见一同下楼的于叔手里竟然吃力地拎着四个垃圾袋,我打趣地问:“你现在开垃圾制造厂了啊?”于叔笑笑摇摇头,像怕被谁听见似的,很神秘地低声对我说:“是我对门那对小夫妻制造的。”  相似文献   

6.
黄建如 《社区》2014,(33):59-59
去年,我和老伴去美国探望女儿。初来乍到,女儿就告诫我们:“在美国倒垃圾也是一门学问,不能像国内那样随随便便。”起初我不以为然:垃圾谁不会倒,只要把它扔垃圾箱里不就行了吗?小住了一些日子后,我才发现,在美国倒垃圾还真不容易。  相似文献   

7.
小红 《社区》2005,(17):38-38
年前去日本伴读,租房子后第一件事自然是清理垃圾。在日本扔垃圾是要分类的,主要分为可回收垃圾、可燃烧垃圾和不可燃烧垃圾。每家都有一本垃圾回收日历,上面写有各类垃圾的处理时间,比如说在规定的扔可燃烧垃圾日,你只能扔可燃性垃圾。扔垃圾要在早上8点之前,过后就不能扔了。丈夫早上出门上班,顺便把垃圾扔出去,也算是帮妻子做了一件家务事。在垃圾袋上写有每家的名字,我想目的应该是为了督促大家做好垃圾的分类吧。垃圾袋必须是透明或半透明的,以便看清楚里面的垃圾是否合乎要求。可有些大型的垃圾,比如旧沙发之类,是不能扔在家附近的垃…  相似文献   

8.
微言博义     
《国际公关》2011,(3):89-89
危机管理专家王微:一头驴掉到很深的废弃深井里。主人权衡一下,认为救它上来不划算,走了。每天有人往井里倒垃圾,驴开始很绝望:就连死也不让他死得舒服点。可是随后驴发现:垃圾垫高了井底,而且从垃圾中还能找些残羹来维持体能。最终,它重新回到了地面——换个角度解读,危机中也有机会。  相似文献   

9.
正眼下骄阳似火,"绿色、低碳、环保"又成人们热议的话题。本期《温州人》把目光投向了我市正在大力推进的一项工作——垃圾分类。说到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它的好处,不少市民都能说出个大概来,比如"变废为宝""保护环境"等等。但要说到现实情况,大家又都要皱眉头:垃圾处理站前垃圾车排长龙,各色垃圾袋不仅污水滴流、臭气冲鼻,而且里面装的可谓"应有尽有"——这一幕又在刺眼地拷问你我:垃圾分类,都做到了吗?!  相似文献   

10.
生活态度     
我发现,任何一件事只要加上“是一种态度”,再猥琐再无聊的事情都会瞬间有品位起来。比如:坐马桶上发微博是一种生活态度:自拍是一种生活态度;夏天穿羊毛衫是一种生活态度;给朋友点赞是一种生活态度;没事盯着美女看是一种生活态度;穿着内裤下楼倒垃圾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11.
陈爱民 《21世纪》2007,(7):40-42
在日本,只要是需要扔掉的东西,都会被规定什么时候扔、扔在什么地方、怎么扔下班回家,发现单元门口放着一袋垃圾。唉!这不是我早上出门时,扔在公寓外垃圾站里的生活垃圾吗?怎么会放在这里!仔细一看,垃圾袋上贴着一个警告条儿,上面醒目地写着:请认真阅读《垃圾分类说明书》,  相似文献   

12.
张建成  陈溪光 《社区》2005,(16):31-31
随着市场的日益繁荣,浙江省义乌市吸引了世界100多个国家的6000多名外国人来这里“淘金”。这些外国人有的已买了房子和车子,把家安在义乌,有的租住在义乌的居民家中,他们与当地居民交流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谱写——“爷爷、奶奶早上好!今天天气好,我上你们楼顶晒被子。”上午,租住在浙江省义乌市鸡鸣山社区江东四区22幢1单元二楼的约旦人依麦德·那什万与妻子抱着一床云丝被上楼晾晒时,正好碰见房东贾永顺与老伴下来倒垃圾。依麦德随手接过贾永顺手中的垃圾袋说“:爷爷,你们就别下去了,这垃圾等我晒好被子会带下去…  相似文献   

13.
社区新鲜事     
《社区》2011,(19):20-21
社区有个垃圾分类"形象大使"家住杭州市新金都城市花园6岁的小豆豆在这个夏天里喜欢上了倒垃圾的任务,家里一有垃圾,小家伙会一边督促奶奶将垃圾分  相似文献   

14.
在夏天什么事情既让人讨厌,又不得不做?那就是倒垃圾。天气炎热,垃圾房在烈日的炙烤下散发出难闻的气味,高温潮湿的环境也为许多虫子提供了滋生的环境。当你走近垃圾房,许多小飞虫伴随着浓烈的异味扑面而来,你不得不屏住气,尽量把手伸长,将垃圾袋甩进垃圾桶,快步离开。  相似文献   

15.
侯爱兵 《可乐》2010,(11):64-64
表哥是一家企业的老总。前几天,我给他打电话:“我能不能到你那儿找个饭碗?”表哥一听,笑了:“你要是真来我这儿,部门任你选!” 一大早,我就去表哥的公司报到。表哥说:“你先到各科室看看,看哪个岗位更能发挥你的才能,千万别大材小用了!”  相似文献   

16.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德国的土地上到处是一片废墟。美国社会学家波普诺带着几名随从人员到实地察看。他们看了许多户住在地下室的德国居民,而后,波普诺就向随从人员问了一个问题:“你们看像这样的民族还能够振兴起来吗?”  相似文献   

17.
马志信 《社区》2013,(5):59-59
现今流行“穿越”一词,我就讲六个“穿越”:第一是我先“穿越”去结识小说《黄土地的女儿——金城公主》作者,德国作家莫妮卡·冯·鲍里斯伯爵夫人。这要越过几个亚欧国家和乌拉尔山到多瑙河岸边的德国,才能与莫妮卡夫人精神相见。  相似文献   

18.
小黑     
我家有一只小狗,它全身黑黑的,我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小黑”。小黑可聪明了。有一次,我在写作业,小黑跑过来在我跟前转了几圈。我心想:“它一定是饿了。”我装作没看见,继续写作业。过了一会儿,它看这一招不灵,就又到我的身边,在我的腿上用尾巴甩了几下,  相似文献   

19.
《人生与伴侣》2014,(4):61-61
爆笑网文: 再拿几个 和我妈去逛街的时候,路过一个水果摊,看到有新鲜的木瓜,果断挑了几个。称重时,我妈问:“你买那么多木瓜干吗?”我脱口说:“听说可以丰胸!”我妈看了我一眼,然后,就默默地又拿了几个放到了秤上……  相似文献   

20.
王文 《社区》2010,(2):39-39
来到德国这样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柴米油盐这些东西与中国完全不一样,在德国购物说句俗话那是要“悠”着点。 完全一样的东西,在不同店里,价格能相差一倍以上。买东西的学问可大了:要买一般食品可以到几大廉价超市“REAL”、“PLUS”、“LIDL”等等。噢,当然不能忘了还有“ALD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