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三行博物馆是彰显千年商都广州城市精神之魂的最好载体;十三行博物馆的内涵与外延具有历史性、国际性、现实性意义;选取十三行商馆遗址构建专题博物馆能产生良好的效果。筹建十三行博物馆并不需要大拆大建,并能更好地保护历代普遍遗产,促进历史街区的整体保护与复兴,形成具有规模效应的十三行商埠文化特色旅游区,带动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打造广州世界文化名城品牌。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正式组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将迎来大发展.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当前实施产业升级换代的重要选择.福建与新加坡同处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本研究开创性地就双方合作发展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展开研究,将有助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对促进福建省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融入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海上丝绸之路"是东方和西方之间交通的一个重要桥梁和纽带。潮汕地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曾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综合分析海上丝绸之路的汕头史迹,对汕头海上丝绸之路相关史迹史料进行系统梳理和研究,就汕头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渊源、汕头"海丝"申遗的特色进行纵深研究和论证,试图勾画出"海上丝绸之路"汕头文化遗存的大致范围和轮廓,认识和把握"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性质和内涵,力求全面、准确反映汕头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地位,挖掘、整理出汕头符合申遗条件的历史遗存特色和亮点,汕头加盟海上丝绸之路申遗面临的机遇、挑战及瓶颈问题,希望能从其他城市"海丝"申遗工作中获得一定的实践性经验教训,借助申遗契机,保护和开发"海丝"文化遗产的措施和模式。  相似文献   

4.
海上丝绸之路一直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是经济共赢、文明互鉴的合作范本.妈祖文化融合儒释道文化与海洋文化的精华,具有世界文化共性,代表着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是东方海洋文化的一面光辉旗帜.去年10月30日~11月初,第二届妈祖文化高峰论坛——2016年国际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妈祖故乡莆田湄洲岛举行,论坛旨在弘扬"立德、行善、大爱"的妈祖精神,推动妈祖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广州十三行商埠文化旅游区的规划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十三行是中国社会形态发展史转折点上最有影响的外贸”特区”。开辟十三行商埠文化旅游区乃名城历史文化遗址整饬利用的最好模式。其规划理念、景观设计、交通组织、开发途径 ,文章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面对申报世界遗产的严峻形势,在"丝绸之路"整体申报的大环境下,综合分析了"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申报世界遗产的状况。在世界遗产"文化线路"的架构下,提出"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报"和拓宽"申遗"思路的模式,希望对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申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森林资源丰富,与我国需求结构相似,加强中国与其林产品贸易往来,能够改善目前我国林产品贸易饱受金融危机、贸易壁垒和政治因素影响的状况.因此,探究我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间林产品的贸易现状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三维引力模型,选取2002—2015年"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如越南、马来西亚等)的相关数据,以林产品为例,研究中国对"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贸易双方经济规模、汇率、距离和贸易壁垒等因素对我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林产品出口有显著影响;越南、马来西亚、埃及的进口效应显著,印度、老挝则不明显.提出了加强与潜在进口需求大的国家的贸易、加大对进口效应大的国家的贸易支持力度、完善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市场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海上丝绸之路”肇始于雷州半岛等地古越人文化和南越、西汉的外贸方各,而“海上丝绸之路”又为雷州文化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但雷州文化又未能真正继承“海上丝绸之路”的远涉鲸波、开拓进取之精神,局限于“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未能走向以海为商的发展道路,以致民性保守,“惰向外志向,乏进取毅力”。在谁拥有海洋谁就拥有世界的当今,真正继承和发扬“海上丝绸之路”的精神,应是发展雷州文化的应有之义、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对于岭南早期建筑资源的研究至今仍是学界较为薄弱的研究领域。由于年代久远、政治变迁、史料匮乏等原因,要像对中原地区秦汉时期建筑的考证那样也对南越国建筑状况得出较为确切的结论,尚较困难。近年来,随着南越国"秦汉造船工场遗址"、"五华狮雄山建筑遗址"、"南越王宫署遗址"等重要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南越国建筑提供了重要的材料,使我们对南越国建筑的发展状况逐渐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本文依据对建筑遗存资源的分析和考释,揭示出南越国建筑既具有独特的地方建筑文化特色,又具有多元化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泉州是东南沿海的历史文化名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的"东方第一大港".泉州地区宗教文化现象既与泉州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与历史背景有关,也同闽南文化的复合性与开放性密不可分,由此形成泉州宗教文化的多元性、移民性、民间性与外向传播性等特征,由此对泉州地区社会民众的文化生活与精神生活均产生了深刻和久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铜陵博物馆的设计力图表达地域文化的建筑创新.本文通过分析地域文化与建筑创新在博物馆建筑中的意义,结合铜陵博物馆在地域文化创新中的表达,从地域文化建筑创新审美的原真性、文脉的现代性、环境的共融性、技术的相宜性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丝绸之路文明是世界不同地域、文化、信仰、种族的人民相互碰撞的结晶,一些外来宗教沿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它们不同程度地与中国文化发生了互动。以伊斯兰教为例,在早期传入时期中国人对它无意识的误读,到明清时期回族思想家有意识地借用佛教用语来诠释伊斯兰教的有关概念,说明了在汉语文化语境下,伊斯兰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动适应。  相似文献   

13.
福建自贸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始发点"和"支撑点",要充分利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广阔市场空间与机遇助推自身的升级发展,更好地服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但福建自贸区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存在竞争优势不够明显、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与沿线国家合作不够顺畅等问题。提出了福建自贸区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对策:完善福建自贸区港口航运功能,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深化金融创新,试行高标准的国际投资贸易规则,发挥华侨华商优势,将福建自贸区打造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物流枢纽以及经贸合作、资金融通、制度创新和人文交流的前沿平台。  相似文献   

14.
8至14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既体现了东西方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又体现了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经由海上丝绸之路所发生交往关系的人和物,都是传播媒介;借此传播媒介所传递的种种信息,因其模糊性和变幻性,引发双方的无限想象。此类"无限想象"本身又成为传播的信息。海上丝绸之路所引发的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是西方人对传统中国认知观念变革的重要原动力。这种建构在浪漫想象基础上的"东方形象"是一个复合体,既有形而下的贸易和战争,又有形而上的哲学、宗教和艺术,互为交织,既是复杂的历史进程,也是复杂的传播活动。考察西方的文化认知对构建"东方形象"的具体影响,可以较好地阐释海上丝绸之路从形而下到形而上,又从形而上到形而下传播活动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这是中国新一代的领导人面对世界新形势、新格局提出的新战略构想。中国要向西拓展,与中亚国家加强政治、经济联系,也要向海洋发展,首先要抓紧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升级版,进一步提升区内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希望与东盟在经历了"黄金十年"之后再创"钻石十年";其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包括了印  相似文献   

16.
中国海洋文化遗产是一个巨量文化遗产存在,内涵丰富,价值重大,存在状况堪忧,保护任务艰巨。一直以来,人们对"海上丝绸之路"重视有加,但"海上丝绸之路"不是孤立的遗产存在,而是中国海洋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研究重视、保护开发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将其放置于中国海洋文化遗产的整体视野之中是必要的。这一方面有利于对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整体认知,也有利于对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整体的"生态保护"和整体的价值利用。  相似文献   

17.
当年广州十三行商馆区——一道耀眼的西洋建筑风景线,蕴含了中国古代社会向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史。作为西洋建筑文化的西来初地,它演绎了中西两种文化相互碰撞、叠加与融合的悲喜剧,开启了中西合璧建筑文化景观百多年来在天朝大地的延续、发展与共识,已熔铸为至今培育广州世界名城代表性的城市景观形态,有必要加以保护、利用与发扬。  相似文献   

18.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后,"一带一路"战略已经浮出水面,受到国际社会积极评价和广泛重视。2015年2月11-12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新华社、中国社科院、中国外文局、福建社会科学院共同承办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在"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召开,来自俄罗斯、日本、韩国、印度、泰国、巴基斯坦、新加坡、印度  相似文献   

19.
广州南海神庙与我国数千年的海上对外贸易、文化交流发展史密切相关。为配合"重走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性活动需要,将这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与周边环境整合成一个像样的文化旅游景区十分必要。文章对其规划要点作了探讨,以求共识。  相似文献   

20.
福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区域,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盛行,留给福建的是开放的视野、海洋的精神、兼包并容的心态以及遍布世界的福建华工,这些因子成为福建文化嬗变的重要力量.当历史推进到某一特殊时刻,面对深重的民族灾难,福建勇敢地承担起历史重任,自觉成为中国近代中西文化的撞击点.船政学堂是民族自救的一面旗帜,其培养出来的人才直接引领了中国近代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可以说,海上丝绸之路铸就了福建近代中西文化的历史性撞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