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证据制度主要经历了神示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和自由心证制度。传统自由心证有使证据制度从一种极端走向另一种极端的危险,因此建立现代自由心证原则,对法官的心证进行一定限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贾芳菲 《经营管理者》2013,(16):251-251
证据裁判规则是指依据证据认定那件事实的原则。自由心证是一种认定案件事实的方法。自由心证在我国又称内心确信制度,如果法官在证据的审查判断中达到内心深信不疑的程度就谓之"内心确信"。原则对方法总是有一定的规范或限制作用,本文就着重讨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裁判规则与自由心证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自由心证制度是证据制度发展的高级阶段,法官不再受法律的严格限制,而是根据自己的良心和理性自由地认定证据,法官在证据的认定方面享有相当大的"自由",但法官的这种"自由"并不是绝对的"自由",法官在自由心证的过程中也有"不自由"的地方,需要受到多方面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刘星妤 《经营管理者》2013,(16):240-240
自由心证原则与是证据裁判原则现代诉讼中进行事实认定的两大基本原则,两者相互配合,以实现发现真实的目的。自由心证制度是继神示、法定证据制度之后人类历史上出现的第三种证据制度,是指证据的取舍及证明力,由法官或陪审团根据自己的理性和良心自由判断,形成确信并依此认定案情的一种证据制度,是法官在作出判决时必须对认定的案件事实形成的内心确信。  相似文献   

5.
学习目的和要求 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是两个基本的程序法律制度,是司法机关和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刑事诉讼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程序。通过学习,既要了解和掌握两大诉讼法各自的一些基本制度、基本原则,各自程序中所特有的内容,又要了解和掌握两大诉讼法的共同之处,特别是要重点掌握诉讼的管辖问题、证据问题以及两大诉讼活动的基本程序问题等。  相似文献   

6.
试论证据的审查判断和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证据 ?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 ,都是证据。证据是事实 ,它是客观存在 ,它与待证事实之间存在着客观上的必然联系 ,它能够成为诉讼证明中的客观依据。在诉讼过程中 ,侦查是为了收集证据 ,审查起诉就是向法庭提交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审判则是对证据的审查判断和运用。因此 ,诉讼证据在诉讼中处于中心地位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 ,它是认识案件事实的唯一途径 :第二 ,它是司法机关进行诉讼的基础 ;第三 ,它是认定犯罪分子的有力武器 ;第四 ,它是诉讼当事人论证自己主张的权益 ;第五 ,它是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7.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刑事民事诉讼法教程》一书,将刑事诉讼、民事诉讼两大诉讼法的内容总和到了一起。通过学习本教程,我们既要了解和掌握两大诉讼法各自的一些基本制度、基本原则,各自程序中所特有的内容,又要了解和掌握两大诉讼法的共同之处,特别是要重点掌握诉讼的管辖问题、证据问题以及两大诉讼活动的程序问题等。  相似文献   

8.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是两个 基本的司法程序法律制度,是司法机 关和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刑事诉讼 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程序。通过学习, 既要了解和掌握两大诉讼法各自的基 本制度、基本原则,各自程序中所特有 的内容,又要了解和掌握两大诉讼法 的共同之处,特别是要重点掌握诉讼 的管辖问题、证据问题以及两大诉讼 活动的基本程序问题等。 二、重点问题解答 1.民事诉讼中管辖权的转移与移 送管辖的区别 管辖权的转移是指经上级人民法  相似文献   

9.
公益诉讼时当前盛行于我国诉讼法学界及环境法学届的一个热点问题,学者围绕公益诉讼的理论创新、制度设计做了大量研究,而在公益诉讼中,原告主体资格的认定成为公益诉讼发展与完善的第一道槛,本文认为只有从具体国情出发,研究诉讼体制的发展与完善才能真正实现程序与实体正义。  相似文献   

10.
单从表面来看,辛普森杀妻案似乎是美国法律“有失公正”的重要表现,但根据美国的证据制度和陪审团制度等司法制度,美国法院作出这样的判决是完全符合其法治要求与正义理念的。同时本案启示我们,程序正义是需要认真对待的,如果无法保证程序正义,所谓的实质正义往往得不到根本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证据开示制度是源于荚美法系的一种诉讼制度,旨在实现控辩双方的平等武装和对抗,以实现诉讼公正。近些年,我国学者对证据开示的研究比较深入,但对证据开示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解也有相互冲突的地方,这对于建立证据开示制度会产生负面影响,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本文从我国律师法的相关规定着手,分析了证据开示对刑事诉讼的价值,最后论证了我国建立证据开示制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在对抗主义的诉讼模式中,要求控辩双方平等对抗,检察官在诉讼中的地位应当当事人化,以保障双方地位的平等。诚然,在实行对抗制的国家中,许多诉讼制度设计均为保障被告与检察官的平等地位,然而,检察官在趋于当事人化的同时,还必须严格遵循客观公正的诉讼义务,以避免检察官过渡当事人化。检察官只有在恪守客观义务的同时实现当事人化,才能使得控辩双方趋向实质平等,从而达到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最佳契合。  相似文献   

13.
何晓颖 《经营管理者》2009,(20):140-140
证据契约,指平等的当事人之间就正在进行的或将来可能发生的诉讼之事实确定方法所达成的,旨在直接或间接产生诉讼法上效果的合意。我国存在证据合意的规定,但尚未建立起证据契约制度,在我国构建证据契约制度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殷伟  杨海涛 《经营管理者》2013,(29):211-212
痕迹检验鉴定书和痕迹检验意见书在诉讼和审判过程中具有不同的证据效力,必须准确把握二者之间的不同,才能正确运用。本文首先介绍了证据、证据力、和证据效力三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分别分析了痕迹检验鉴定书和痕迹检验意见书的各自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不同,指出痕迹检验鉴定书是对所检验痕迹进行同一认定的书面的表达形式,具有充足的证据效力,而痕迹检验意见书只能作为痕迹检验鉴定书的辅助材料,不具备明显的法律效力。在案件的侦破和诉讼过程中应当清楚的认识到二者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实施,标志着我国证据制度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强调了司法公正与效率,第一次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将医疗纠纷侵权之诉纳入推定过错责任范畴。本文通过对在医疗侵权诉讼中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制度的思考,阐明了笔者对该制度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民事诉讼在三大诉讼中的受理数量持续增加.民事诉讼的证据问题受到了法学界和司法实践部门的重视,但是证据该如何提交,什么时间提交,如何认定一直是法学界研究的课题.200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该规定于2002年4月1日施行,但是该规定毕竟只是最高的司法解释,与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不衔接并且有矛盾之处.虽然该规定在我国首次确立了举证期限制度,目的是实现证据由随时提出主义向适时提出主义转变,但是制度的滞后性和不完善性,影响了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工作的顺利进行.导致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中产生了很多问题.从司法实践的角度看,解决民事审判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理顺法院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保障民事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将“举证责任期限”问题进行立法和细化. 举证期限制度本意是为提高诉讼效率、促使当事人尽快的提交证据、保证司法程序的公正.但是由于当事人缺乏基础的法律知识,和相关的配套制度不完善,导致举证期限在民事审判工作中无法发挥其作用.本文引入律师强制代理制度、和法律援助体系对举证期限制度的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何鸣 《决策与信息》2011,(12):35-36
亲属拒证权制度作为证人作证原则的例外,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证据制度的一项重要原则。它具有悠久的传统与深刻的现实基础,而我国刑事诉讼法却缺失这一制度。本文试探讨我国传统的亲亲相隐制度和西方国家亲属间拒证特权制度, 在我国将来修改的刑事诉讼制度中确立亲属免证权制度,以期发展、完善我国证据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刑事民事诉讼法教程》包含了我国的两大诉讼制度,简明、全面地阐述了我国刑事、民事诉讼活动中的法律规定。要通过司法实例与理论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重点把握诉讼的基本原则和制度、管辖、司法机关、诉讼参与人、诉讼证据、诉讼保障措施、期间、送达以及刑事、民事诉讼活动的程序等内容,从而增强司法人员和普通公民的诉讼意识,强化人们依诉讼法办事的能力。 二、重点问题解答 1.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各自的特征 刑事诉讼作为一种特定的国家活动,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刑事诉讼是由法定的国家专门机关主持进行的…  相似文献   

19.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作为一项新的司法改革措施,与"加强人权司法保障"的法治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针对当前司法实践中侦查中心主义仍占主导地位、控辩双方地位依旧不平等以及整个庭审过程虚化等不良现状,应当在人权保障理念的指导下,从侦查、起诉、审判三个方面来实现审判中心主义的完善与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基本措施:通过实行司法令状制度、弱化口供作用以及加强律师辩护权来规范侦查工作;通过改革案卷移送方式,建立预审制度来改进公诉方式;通过贯彻直接言词原则、扩大法律援助范围以及落实证据裁判原则来完善庭审制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反不正当竞争法中一般条款的设置问题,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在诉讼过程中所涉及的诉讼主体、请求权的配置等问题作简单阐述,以期就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完善提出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