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下简称《自治法》)实施10周年的日子,这部具有中国特色的调整民族关系的基本法律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走上了法制化的新阶段。10年来,《自治法》的贯彻实施,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民族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已于1994年5月12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文件的颁布及实施是我国政治和法律制度建设中的一件大事,符合社会主义法制"有法可依"的基本要求,标志着我国立法进一步完善。它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享有依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促进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提供法律依据。因此学习并掌握该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其中的主要内容阐明作者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3.
中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以下简称法律适用法)起源于中国汉代对涉外婚姻关系的调整,这部法律的成文法规定起源于中国的唐朝,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法律适用法的国家;1918年《法律适用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调整涉外民事关系成文单行法的诞生.中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获得史无前例的发展,《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法》的制定标志着我国调整涉外民事关系法律的法典化,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伴随着我国涉外民事交往的发展走向勃兴.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的迅速腾飞,一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一方面也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矛盾。为了化解这些矛盾,实现中国在稳定和谐中持续发展,必须进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使社会承担更多的责任,减轻政府的压力,提高公民对于公共事务的参与度。目前,中国现行的非营利组织法律制度在审批上过于严苛而又监管缺位,同时缺乏足够的税收激励制度和人力资源保障制度,这样的法律制度缺陷成为了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瓶颈。针对这些问题,要削弱控管制度加强监管制度,增加财政激励保障人力资源,以此为目标完善非营利组织的法律制度,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胡健 《华人时刊》2005,(7):12-17
作为中国首部干部人事管理方面的综合法律,《公务员法》吸取了中国实行十多年公务员制度的许多成功经验。细细解读这部法律,人们不难发现,它不仅从法律规定上全面完善了公务员制度,而且从中国实际出发,在思想观念上有不少新突破,可以说是特色鲜明,新意盎然。  相似文献   

6.
以区域政府合作促进区域合作是建设“粤赣湘红三角经济圈”的理性选择。红三角区域政府合作的现实障碍主要表现于合作观念上存在过强的地方保护主义,体制上缺乏权威的组织协调机构以及制度上缺乏有效的区域合作法律法规等。结合红三角经济圈的实际情况,本文从合作理念、合作机构、协调机制和合作制度四个方面提出了红三角区域政府合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人权入宪的理论缘由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此次修宪的内容之一即是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这标志着我国立法技术的进步、法律体系的完善,以及人权观念的发展。我国的人权观念经历了由否认到确认的历史发展过程。人权入宪,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本质要求,在我国宪政理论与实践上均有重大意义。应坚持及完善这一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政府在推动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政府过多和不当的干预使政府行为异化,有悖于其促进证券市场发展的初衷。在对转轨期中国证券市场中政府行为异化的主要表现和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和完善监管法律及法规,改革和完善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和发行制度,加大对证券市场上违法和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等是矫正中国证券市场中政府行为异化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9.
欧洲思想家主要对中国的专制主义制度及其刑罚、法律与道德的结合、中国衰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尽管认识对象相同 ,但其所持观点和得出的结论又使他们分成两派。批判派认为中国政府的形式必然是专制主义 ,把法律与道德混在一起是极大的错误 ;辩护派则坚持与任何其他政府相比中国更接近于理想模式 ,中国人正是依靠道德政治获得了成功。需要注意的是 ,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出个性自由的缺失导致东方大帝国悲壮落伍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不发达国家学习和引进西方法律制度时,主要侧重引进西方法制技术方面的因素,而忽视了对于法律观念的引进。而任何法律制度都是法律价值观和制度本身有机的整体,只引进机制,而不引进法律价值观,则是舍本求末。移植法律必须注意植入与之相适应的法律精神、意识和观念。从而迅速缩小不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促进不发达国家的法制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论农民工平等就业权的政府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等就业权是现代法制国家宪法赋予劳动者的法定权利。由于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农民工在就业领域普遍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表现在就业机会、就业待遇、就业安全和就业服务等方面的不平等。农民工平等就业权的全面充分的实现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权力后盾。因此,要改变户籍制度,强化平等观念,完善各项法律制度,促进农民工的就业平等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许经营法律规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入世后为了促进特许经营在中国的全面发展 ,我们急需建立、健全符合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相关法律制度。在立法过程中应结合欧盟国家的相关立法经验 ,并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特许经营应纳入我国反垄断法律规制的范畴 ;通过制定特许经营条例或实施细则完成特许经营的政府规制 ;采取政府推进模式促进特许经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建设现代法治政府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设法治国家要求全面切实推进"依法行政"建设现代法治政府。为此,首先要大力克服认识观念上和实践上的"误区",科学界定并强化政府责任,健全政府责任法制,严格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和强化行政权力的全方位监督机制,以保证政府的廉洁、勤政、务实和高效,促进政府切实保障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14.
非典突发事件冲击下的法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非典突发事件从新的角度对我国法治建设提出了挑战。它不仅考验现行法律体系和政府体制,而且考验政府的法治观念。事实证明,只有法治才能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紧急状态来临时,在正常状态下被遮蔽的法律制度中的缺陷可以被暴露和发现,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法律制度,并实现法治的跳跃性发展。但同时我们也要充分注意到紧急状态下立法的局限,把握适用紧急处置权的原则,及时对因紧急状态立法而出现的法律规范间的矛盾进行协调,健全相应的机制和制度,进一步完善法治。非典突发事件也集中揭示了我国宪政存在的问题。能否成功地应对突发事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自觉地见微知著,从宪政角度认识问题,取决于能否制定和强化各种保证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法律机制和程序,从而推动我国宪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诉讼法律制度可否移植、是否应当移植这一关于制度移植的基本问题入手,在得出法律制度包括诉讼司法制度移植重点在于移植必然遭遇具体制度或操作问题上的难题的结论基础上,重点论述了诉讼法律制度移植中不可回避的四大问题和困难,通过大量具体例证的阐释说明,一方面展现中国诉讼法律制度移植的现状,一方面更力图表明诉讼法律制度移植应着重关注的要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从分析地方政府合作的必要性入手,阐述区域内地方政府间合作存在的困境,并从意识形态、官员考核机制、法律制度和协商机制等四个方面分析困境产生的原因,进而在借鉴国内区域地方政府合作经验的基础上,从转变官员的观念、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完善法律制度、构建协商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解决区域内地方政府合作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经济的发展与物质的繁荣,在更深的层次上,是促成了人们法律观念的进化.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民众在法律意识上逐渐积淀起规则意识、平等意识与维权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法治的基础水平,形塑了现代公民的法律形象.当然,在法律意识方面,当代中国也存在着种种问题,需要从制度上、观念上来加以合理解决.  相似文献   

18.
在政府采购制度中,其采购主体、采购目的、采购权、采购原则和采购程序等方面既不同于以往民事法律制度,又区别于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行政法律制度,具有明显的公、私法相融合的现代经济法精神的政府商事法律制度特征。政府采购制度是政府商事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结合我国《政府采购法》的具体内容,进一步探讨政府采制度的法律特征,目的在于以现代经济法之理念和精神来认识和理解我国《政府采购法》,努力使政府采购行为真正纳入法治轨道。  相似文献   

19.
<正>《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以来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先前的劳动法律法规相比,这部法律更具体、更系统并且充满了"刚性"条款。因此,它被喻为中国人力资源上的"萨班斯法案"(萨班斯法案是美国自20世纪30年代颁布财务规则以来,最为严厉和企业必须严格遵守的财务法则)。这部法律实施给企业所带来的影响完全可以用"广泛"、"深远"来形容。所谓"广泛",这部法律对  相似文献   

20.
《企业国有资产法》的进步与不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10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这部立法是我国近三十年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总结,它的颁布,标志着世界上拥有最庞大国有资产的我国朝着国有资产制度化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及现实的制约,特别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的管理与监督体制的建立仍处在探索之中,这部法律在调整范围、出资人及其职能设置、国有资产的监管体制等方面又留下了诸多缺憾和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