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元代的回回茶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回回人严格按照伊斯兰教规定的宰牲法--"断喉法"宰食羊肉,以羊肉为主料或佐料制成回回茶饭,它不但烹饪精巧,味美可口,而且具有一定的食疗价值.一些回回茶饭还流传到国外,深受国外人民的喜爱,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篇.  相似文献   

2.
元代北曲中的回回元素突出反映在《回回曲》以及北曲的伴奏乐器琵琶中。一方面,文章在《回回曲》的分析、考证中,不仅贯通了元杂剧中《回回曲》与昆曲中《回回曲》的关联,而且贯通了元杂剧中《回回曲》与《南村辍耕录》中《回回曲》的关联,认为汉文文献所载的元代《回回曲》,特指元时西夏旧地的回回歌舞曲,《回回曲》也由此成为西北风味之一种。另一方面,对于北曲的伴奏乐器琵琶,并非强调其西亚出身,而是关注其演奏中的回回"新声",明人以回回饮食之特色"蒜酪味"形容北曲的风格,关键也在于此。  相似文献   

3.
杨志娟 《西北民族研究》2012,(1):148-157,207
蒙元时期,回回人屡次策划或参与蒙古宫廷的斗争和政变,给蒙元政治带来重大影响,这与一些蒙古统治者支持推行回回法有直接的关系.随着回回法的兴废,回回商人也因此或沉或浮.  相似文献   

4.
论回回民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基本特征是民族学和民族理论学科范畴的概念,是构成民族的要素。本文从共同语言问题、共同地域问题和共同经济生活问题、共同心理素质等三个方面对回回民族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探述,认为回族具有自尊、自强意识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5.
回回国子监的创办是元代统治集团权力斗争的产物。元廷中的色目官僚为了培植自己的势力,巩固色目人的社会地位,在朝廷中与蒙古势力、汉人势力一争高下,直接促成了回回国子监的创办。这一性质也就决定了回回国子监的发展命运始终伴随着元廷的政治斗争而浮沉。回回国子学以亦思替非文字为教学内容,它与当时元代社会流行的波斯语并不是一回事。它是当时西域诸国经济文书中通行的一种文书符号和计算方法,是与西域诸国经济交往的一项专门技术。  相似文献   

6.
元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记载了十余种“回回石头”即阿拉伯宝石名称及色泽、质地等,这表明在元代阿拉伯宝石学就已传到了亚洲东方。元代朝野人士不仅学阿拉伯人佩带宝石,也接受了有关外国宝石的科学知识。阿拉伯宝石学对当时中国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产生过怎样具体而积极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考察、探索  相似文献   

7.
高丽史中的回回人张舜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喜蕾 《回族研究》2000,(3):8-11
张舜龙是公元1274-1297年问活跃在高丽政坛上的风云人物之一.他在长达24年的时间内,为维护高丽同元朝的友好关系,促进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变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作为一个回回人,也为回族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作出了贡献,在中、韩友好交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自从有了回族书籍,回族古籍整理工作就从未间断,它是书籍阅读与利用并使知识不断延伸与再造的内部要求,并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具有学术规范的现实意义。现存400余种回回古籍正处于流散、损坏之中,编辑《回回古代全书》(纸本、光盘)的构想若能付诸实际,可彻底挽救这批濒临灭亡的珍贵古籍,并辑佚、复原主要著作,为深入开展回族文化研究备一份权威性的基础材料。最后,就现代书籍中有关郑和的错误记载,通过考证原著,对《航海图》的编著者、郑和朝觐等议论纷杂的问题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9.
《竹枝词》 ,本巴渝一带的民歌。唐贞元中 ,诗人刘禹锡“以里歌鄙陋 ,乃依骚人九歌作竹枝新词九章” ,根据原民歌体制改作新词 ,歌咏三峡风光和男女爱情。在刘禹锡和白居易等人的积极影响下 ,后人仿效其体写《竹枝词》的很多 ,且多咏土俗琐事。七言绝句、语言通俗、音调轻快成为其鲜明的形式特征。在保存下来的古《竹枝词》中 ,有大量有关回回先民风土人情的作品 ,并因其民歌风格而使许多丰富的回回生活历史素材得以鲜活再现 ,这为我们探究古代回回生存状态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元代回回人的汉化要放在回回人当时生存的大背景中加以考察.回回人来华未久,与汉人在宗教、礼俗上的差别很大,因此在小范围内囱成聚居,并同汉人之间彼此隔绝.而汉化则是由许多客观因素造成,主观因素并不明显.另外,元代汉人学者关于回回人的著述在某种程度上也摒弃了非汉化成分,夸大了回回人的汉化.我们对待这些资料时要仔细辨析,免受错觉的误导.  相似文献   

11.
回族宴席曲产生于元代,是婚庆喜宴或者在人群欢聚场所演唱的家曲小调,因一般在宴席上演唱,故又称"菜曲儿"。它是在西北回族中流行的最古老最典型的民间歌舞,是盛开在祖国文艺百花苑中的一朵鲜丽的奇葩。本文就门源回族宴席曲的传承特征、曲体结构、节奏和旋律形态等,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解析,展现门源回族宴席曲的音乐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华明玲 《民族学刊》2018,9(3):53-64, 114-116
四川绵竹清平民歌数量众多、种类繁杂、风格多样,它是羌、汉音乐接触的产物,在羌汉接触地区有代表意义。清平民歌虽然全部用汉语演唱,其中大部分民歌为汉族风格,但仍有一部分较为古老的歌种明显还带有羌族音乐的遗存,其与羌族现存歌曲相比较,主要表现在旋律和调式音阶等方面的共同特征。清平民歌的特点不仅说明清平民歌有着羌族音乐的基因,而且证实羌与汉接触后音乐形态发生了改变,更多的汉族音乐被羌人接受,而原有的羌族民歌除歌词被汉化以外,仍保存有一定的羌族风格,这便是音乐文化复合性的一种表现。清平民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音乐接触的样板,有助于厘清多民族杂居区音乐接触的深层次特点及音乐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亦剌思、阿都儿火者等人为例,探讨明朝对入附的撒马儿罕回回的安置及这些入附人员在明政府中的作用。入附明朝的撒马儿罕回回人有十多批,明廷多将他们安置在南京、北京、甘州等地。这些入附的回回人大体上享有与故元归附人员同等的待遇。他们与西域其他各地入附的回回人一道成为明代回回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芦笛 《回族研究》2011,(4):84-90
大型真菌是独立于动植物以外的一类特别的生物,在中医古籍中源流甚早且自成体系。作为最重要的古回医典籍之一,《回回药方》(残本)中提及大型真菌药物的词多达一百次以上,其中既有阿里公、阿里浑、阿儿公、福忒而、祖马鲁黑等回药音译,也有茯苓、天麻、蘑菇等汉药名称。它们分见于近百种药方之中,且药方之药效记载也多种多样,显示出古代回...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国回回社会中有着相当影响力的《月华》杂志的研究分析,力证当时的回回穆斯林知识分子将"爱国心与民族主义"融入到回回社会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了近代回族报刊与回族社会现代化意识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近代回族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对近代回族社会现代化意识的萌芽和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是回族社会现代化意识的引进者、培养者、刺激者和宣传者;另一方面,近代回族社会现代化意识的发展也给近代回族报刊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特殊的生存环境,使近代回族报刊显示出与时代相适应的功能、地位和特点.  相似文献   

17.
对一个学者最好的纪念就是对他学术心路的追忆、对其作品的肯定和对其衣钵的传承,这应当是我们作为研究者的一种追求和共识。2019年8月29日,著名回族史学家杨怀中先生走完了他的一生,于一个以学术为志向的学者而言,肉体的生命结束了,但学术生命没有终止,先生身前所著的学术著作、学术遗产和为学之风,会因后来者的阅读和传承而得以延续。文章以杨怀中先生的《回族史散论》为切入点,回顾杨先生的系列著作,梳理杨先生的学术心路、学术遗产和为学之风,以期在先生学术著作和为学之风的勉励中前行。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发现并论证出"汉回"一词正式出现在明代中期以前;从而以此为现代意义上的"回族"形成的标志之一,可推断出回族形成于明代中期以前.  相似文献   

19.
马娟 《回族研究》2002,(4):51-55
本文根据《元史》和元人笔记《解醒语》的有关记载,从其所处历史环境、仕途沉浮及其与回回人、汉人的关系方面对元代回回丞相倒剌沙的生平事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试图反映元代色目人内部之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