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陶绍教 《社区》2008,(7):56-56
与老刘去散步时,他深叹了口气说:“唉!这年头真让人难快乐得起来。”“出什么事了?”我问。他居然说:“不是出事,是因几位好友部在城南新区买了140来平方米的大房子,我也挺想去买,但是没有经济条件,看来只好一辈子住这套70平方米的小房子了。”原来,老刘感觉不快乐的原因是如此。我知道,老刘的经济条件本来也不错,是因本没工作的儿子在去年又得了一场大病,为给儿子治病,他花去了10万元,也为此他拿不出钱来买新房。  相似文献   

2.
关于快乐工作特征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通过发放问卷方式,主要从员工所“追求的快乐工作特征”、“目前基本满足的快乐工作特征”和目前“最不快乐的工作特征”等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员工“追求的快乐的工作特征”比例最高的是“和谐的人际关系”、“较高的工资”;目前员工“最不快乐”的因素是“工作压力过大”。  相似文献   

3.
山在那里     
曾经,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一名记者采访登山运动员:“是什么力量让你去征服一座又一座山的?”登山运动员意味深长地说:“因为山在那里。”山在那里。这是多么朴实而又意蕴深远的回答啊!对我们来说,我们的生活中不也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山”摆在那里,让我们去面对吗?  相似文献   

4.
帝王的智慧     
改革开放,社会进步,国人也就进入了我自称之的“寻找快乐年代”。作为人,寻找快乐可以说是永远的却又是因人而异的习性。2005年春节晚会总导演郎昆有这么一段“答记者问”。记者:“据说,你特别爱喝茶。”郎昆:“对!而且我品茶的水平很高。茶品如人品,一个懂得在品茶中寻找快乐的人,不会是一个浮躁的人。”  相似文献   

5.
刘丹 《可乐》2010,(1):70-70
“心不在焉”这个词,指的是心思不在这里。那么,当一个人心不在焉时,心去了哪里呢?人的心灵,常常会从平淡、厌倦、重压、伤痛的“此时此地”溜走,自由地去那些在我们生命中重要的“彼时彼地”,虽然那曾经的往昔既有快乐、喜悦之时,  相似文献   

6.
仲利民 《社区》2010,(17):5-5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啊!来得太迟,快乐也就所剩无几了。”她的话在大多数人内心里被奉为圭臬,争着抢着想法出名,甚至不择手段,然而,却也有人面对媒体的追踪镜头,躲来躲去。  相似文献   

7.
崔英辉 《新天地》2011,(9):21-22
教育的事业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站在爱的基石上,关注每个生命个体的发展与成长。前辈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只有教师具有爱心,能蹲下身子,放下架子,真诚地结交学生,像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爱护学生,尊重、相信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春风化细雨,润物细无声进而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体验教育的成功.学生的表现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教师工作的一面镜子。我拿出一颗爱心,怀揣着责任心,去面对学生,换来的不会是一张白纸。我们不需要感激的语言,只要学生能弄懂所学知识并为其所用便是我最大的快乐了。带着这样的信念我将不断的提高自己,认真思考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多听课,多请教,多探讨,努力做到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添彩!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普遍厌烦。归根结底,是学生缺乏习作的兴趣,懒于表达,羞于表达,难以表达。那么,如何使学生从“厌写”变为“乐写”,从“要我写”变为“我要写”,去寻找“快乐和宝藏”呢?我认为,  相似文献   

9.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产生乐趣,变“苦学”为“乐学”,这就需要教师寓教于乐,乐学生之乐。快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崭新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也是一种理想的教育境界。其内涵是: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启发学生情感智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而合规律地进行学习,达到成功地完成教育目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设计“导言”,可有效地实施快乐教学,对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等方面,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俗话说:“…  相似文献   

10.
《成才与就业》2009,(20):13-13
编辑老师: 我是中职校三年级的学生,虽然我所读的金融专业是学校的“王牌”专业,师哥师姐们毕业后基本上都能去银行工作。但是面对未来,我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的学习成绩在班级排名第三,找一个比较好的工作应该不成问题,  相似文献   

11.
“好没劲”“真无聊”“我很郁闷”……你是否发现,这些话已经渐渐地成了你的口头禅?在工作、学习节奏日益紧张的今天,现代人的快乐越来越少,烦恼却越来越多。“我为什么常常不快乐?”《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的作者张德芬告诉你,答案就是:失落了真实的自己。人的一生在追求什么?大多数的人的答案是:财富、权利、健康、爱和快乐。其实,所有这一切用五个字就可以代替——爱、喜悦、和平。“为什么我不能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遇见未知的自己》带着你一步步从理性、科学的角度看到大多数人困惑的成因,  相似文献   

12.
散宜生 《人力资本》2009,(10):56-58
“对所有创业者来说,永远告诉自己一句话:从创业的第一天起,你每天要面对的是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我最困难的时候还没有到,但有一天一定会到。任何困难都必须你自己去面对,创业就是面对困难。”——马云  相似文献   

13.
流光飞逝,岁月催人老。正如李白《将进酒》中叹息的:“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世间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谁人也不能逃脱。然而诗人们在自己老去时,面对眼前的斜阳夕照,反而更加留连贪恋。他们见到日落,自伤暮景无多:“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他们面对体力衰颓,坦率地吐露出畏惧和忧虑,杜甫屡次感叹老之将至:“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百忧集行》)“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野望》)那迟暮悲凉的情绪溢于言表。辛弃疾写老来体质变化尤为细致真切:“百年光景,七十者稀。奈一番悉…  相似文献   

14.
[考题] ____其实很快乐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题解] 此题具有极强的思辨性,“_____其实很快乐”,意思是。乍一看来,令人不爽。但细细品味,并非如此。因此,对此题的写作首先要注意审题.不仅要写出值得“快乐”的是什么,还要写出为什么“快乐”.并将最值得快乐的瞬间点作为详写的部分,  相似文献   

15.
许卫 《华人时刊》2009,(9):27-29
最近。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在播放一位苏南口音的中年男子为自己产品所做的广告:“把精确管理思想融入到金和软件。轻轻一点,管理变得轻松简单,让每个人都快乐高效地工作。”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一理念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回望我们的作文教学现状,令人汗颜。因为我们的大多数学生一上作文课就“横眉冷对作文本。俯首苦思咬笔杆”,一写到人物必定少不了“炯炯有神的眼睛”这样的词汇,可谓“千人一面”。因此,面对新的课程理念,我们要做的,应是想方设法让学生感受到写作是快乐的,写出个性化的习作更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那么,如何来引导学生快乐地写出个性呢?笔者现就结合教学实践谈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小猪闷闷地坐在家里问自己:“我快乐吗?不,我不快乐,可快乐究竟是什么呢?”考虑了很久,他决定出门旅行,去寻找快乐。蓝天白云下,小猪走过村庄,走过河流,不久,便来到了森林边,刚走进森林,他就被穿着华丽外衣的孔雀吸引住了。小猪心想:孔雀真美,他一定知道快乐是什么。于是跑上前去问道:“孔雀弟弟,你能告诉我什么是快乐?”孔雀说:“快乐,就是穿着美丽的衣裳。”“那你能帮我也缝一件吗?”“能!”孔雀爽快地答应了。一天时间他就帮小猪缝制了一件美丽的外衣。小猪穿上新衣服高兴极了,他觉得自己找到了真正的快乐。小猪穿着新衣服走呀走呀,可是…  相似文献   

18.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不妨也可以这样说:只有能够让学生体验到生活情趣,享受到作文快乐,才是真正的作文。去年我对学校一个班近50人的同学作了调查,结果令我们语文教师深感不安,其中乐于写作文的仅有7人,其余的有的干脆写上“不喜欢作文”。  相似文献   

19.
喧嚣纷扰的音像时代,我们似乎并不缺少音乐啊,怎么就突然想起那些久违的老歌了呢?那是去年,又一次看见幼儿园里的孩子在一起快乐地唱:“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仍然是在幼儿园,我去参加那里举办的“亲子活动”,老师隆重推出的压轴戏竟然是小男生拿起话筒像模像样地唱着:“老婆老婆我爱你,阿弥陀佛保佑你。”这些街头巷尾泛滥的浮艳歌词日复一日地聒噪着,曾几何时,音乐的沉渣在孩子们稚嫩的心灵里粗重地涂上了不协调的一笔!  相似文献   

20.
向日葵  风依 《市民》2006,(5):82-87
你有没有想过,在互联网上,也可以一起学习快乐,可以一起设计快乐,可以一起传播快乐! 五个分别居住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和澳洲的女生,借助网络博客,做了一个为期30天的“探索快乐真谛”的生活实验: 主持人每天在博客上布置一件很容易做到的生活小事,让另外四名女生次日“照章办事”,并在18:00前在各自的博客上“汇报心得”。一个月后,大家对比是否比上一个月更快乐一些,如果是,则也每天出一个小建议,给友人的生活吹进一缕清新、温暖的气息。 五位生活实践的参与者将行动始末整理成文,经过她们的同意,编者在此将之摘录呈现。 30条小建议,实践快乐的30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