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007年版日本《防卫白皮书》是日本防卫厅正式升格为防卫省后的首份白皮书,突出体现了防卫省升格后的"自负感"和"致力于和平与安全"的强烈愿望。"危机"和"世界"作为白皮书的两大主题,强调了日本面临的国际安全保障三大威胁和中国军事外交发展带来的挑战,展示了日本防卫力量致力于"参与国际维和行动"和加强"世界中的日美同盟"的战略目标。白皮书表现出对手明确、关注全球和重视非传统安全三大特点,但由于其缺乏对自身防卫战略的总结和反省,一味强调周边国家的军事威胁,受到了来自周边邻国和日本国内的质疑。  相似文献   

2.
刘斌 《兰州学刊》2007,(8):41-44
近年来,"中国军事威胁论"的论调有所抬头,美国、日本和印度是炮制和散播中国军事威胁的主要市场.纵观国际社会的发展,"中国军事威胁论"是缺乏事实依据的,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在军事上没有威胁世界和地区安全,美国、日本、印度三国鼓吹和渲染"中国军事威胁论"的背后是他们妄图建立世界和地区霸权的图谋以及实施对中国的战略合围.  相似文献   

3.
中美军事关系是两国关系中最敏感的区域,良好的军事关系对两国整体关系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两国军事领域摩擦不断,险象环生,凸显了中美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不足.双方只有加强军事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并完善双边军事安全互信机制,才能有效提高危机管理水平,促进亚太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后,日本突破有关国际限制,将防卫战略由"国土防卫型"转变为"海外参与型",突出进攻性;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和武器装备,增强自卫队的实力;稳步推进军事组织体制改革,提高信息化作战能力;组建快速反应部队,以应付突发事件.日本经过十余年的军事变革,武力极大增强,成为亚洲乃至世界举足轻重的军事大国.  相似文献   

5.
2013年日本《防卫大纲》展示了安倍政权在安全领域的基本主张,是安倍政府对日本国防战略的具体规划。对2013年日本《防卫大纲》进行解读,是就安倍出任日本首相后日本国防战略的诠释,亦显现出日本对周边安全事务进行参与的主导观念。结合日本周边安全演变态势的评估,得出日本《防卫大纲》的变化未必适用这一态势演变的客观需求。随着日本国防主导观念与周边安全客观需求之间的脱节,日本将逐渐陷入到其周边安全事务的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6.
冷战时期 ,在日美同盟体制的保障下 ,日本形成了以和平宪法为制约 ,“专守防卫”方针为基础的安全防卫战略 ,并建立起了和平时期最佳的军事力量。在冷战结束后的新形势下 ,日美同盟体制发生质变 ,“专守防卫”方针被逐渐侵蚀 ,和平宪法的制约功能岌岌可危 ,日本加速向独立军事大国方向迈进。鉴于日本尚未深刻反省其侵略历史 ,其军事大国化动向必将引起亚洲各国的关注和忧虑。  相似文献   

7.
张鸣岐主政广西时期,中国正值内忧外患时期,为有效地应对西方列强对中国西南的侵略,他采取了一系列的军事变革措施,包括调整军队编制、建立近代军事学堂、发展近代电报系统和铁路网络。这些举措顺应了世界近代军事变革潮流,大幅提升了近代广西的防卫能力,有效地维护了中国西南边疆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小布什政府执政以来,美台军事关系全面提升,美台在军事战略、高层军事交流、武器装备和军事“软件”等方面的合作日益深入。美台军事关系正朝着“没有盟约的盟国”关系发展,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和严重关切。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亚洲战略的调整、苏联全球积极进攻战略的开展以及东南亚“权力真空”的出现,日本基于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这一战略追求,在日美安全体制的框架下,积极调整安全战略,努力充实防卫力量,提出了综合性、主动性的安全政策,将军事安全范围扩大到东南亚地区,力求在东亚地区发挥安全作用。然而,这不仅引起了东盟等国的警戒,也受到日本国内和平势力的反对和美国方面的制约。  相似文献   

10.
东南亚国家联盟建立之初就与军事联盟刻意划清界限,在安全方面未做出任何共同的安排.在冷战结束以后,东盟的安全诉求逐渐从双边向多边转换,并开始尝试东盟框架下的军事合作.但是东盟框架内的军事合作仍然受到诸如威胁认知的不一致、目标与功能的限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与严格意义上的联盟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后,日本政府即开始构筑面向21世纪的安全战略。其主要内容包括,不仅努力加强自身防务,而且,增加军费,转变防务模式和战略思想,使日本军事战略具有了危险的进攻倾向;并努力通过日美安保体制的法制化、加强日美军事合作来巩固日美安保体制;重视安全外交,既把它作为维护本国、地区和世界安全的重要手段,又想借助美国争夺亚太地区安全的主导权。这些活动促进了日本国内政治的右倾化和亚太地区的军备竞赛,令日本周边国家和地区忧虑不安,牵制了它们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在抗日战争中由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由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场,一直保持着既相对独立又相互配合的关系。两个战场相对独立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国共两党独立指挥所属武装力量,按照各自政党所确定的抗战路线、军事战略及作战原则实施作战。两个战场在保持相对独立关系的同时,还始终保持着相互配合的关系,这种相互配合,主要表现为战略配合,也有战役、战斗的配合。然而,各个层次的相互配合,有积极主动的配合,也有消极客观上的配合。  相似文献   

13.
日本侵华思想客现存在于日本向军事帝国主义转变时期及其之后的历史进程中。日本侵华思想理论的存在形态多种多样,相互之间具有明显的历史联系。它起始于幕府末期的对外扩张,形成于甲午战争以来的侵华活动,成熟于九一八事变后的大规模入侵。日本的侵华思想在侵华行动中得到体现和落实,实际的侵华行动又不断激发、孕育出新的侵华思想。日本侵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是多种社会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1979-1980年是美台关系经历磨合和调整的时期,也是美台“准联盟”关系最终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美台“准联盟”关系在形成过程中受到多重三角关系的影响,包括美国行政部门、立法部门和台湾当局组成的三角关系,中国大陆、台湾和美国组成的三角关系,以及美国、中国和苏联组成的战略大三角关系。在“零和游戏”的作用下,上述各支力量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和斗争,最终达成一组临时的平衡。这组,临时平衡中既有安全对抗关系,也有安全合作美系。美台“准联盟”关系则是各支力量相互牵制、相互妥协的结果。美台“准联盟”关系是安全合作的一个“怪胎”,是美国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是中国大陆、台湾和美国三方安全困境的根源,也是西太平洋地区安全与稳定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5.
墨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和军工技术专家,他的军事防御思想集中体现在扶弱救困的军事行动和国防战略中。他的“善守御”的军事防御策略具体表现在战前准备、军事部署、军事斗争、武器装备、伐谋伐交、联弱抗强等方面。他的军事防御理论对现代防御战争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美、日、韩、俄分别推出各自的基于亚欧经济合作的“丝路战略”,并希望以此为契机带动各自国家经济的发展。各国的“丝路战略”均聚焦于中亚地区,但覆盖范围不同,战略意图和目标也不同。中国的“丝路战略”拟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具有合作共赢的内在价值;美国的“丝路战略”强调其主导的“中亚-阿富汗-南亚”经济体;日本的“丝路战略”谋求在中亚和高加索站住脚跟,实现能源重心转移;俄罗斯的“丝路战略”试图恢复其传统政治影响,由“俄白哈关税同盟”逐渐向“欧亚联盟”过渡;韩国的“丝路战略”意欲通过中亚经济的繁荣寻求能源合作。中国要积极搭建同其他经济体的合作平台,扩大“一带一路”的国际影响力;要加强与中亚国家的联盟,并重视人文交流。  相似文献   

17.
孙国强 《学术探索》2014,(12):28-32
中日关系和朝鲜半岛局势是当前东北亚地区的两大热点议题。中日关系方面,虽然今年以来中日释放出加强经济合作的信号,两国政治交往的频率和层次也出现回升,但是钓鱼岛争端和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这两个导致中日关系恶化的症结短期内难以化解,特别是在安全领域,两国缺乏互信,摩擦不断。朝鲜半岛局势仍继续陷入“紧张-缓和-紧张”的反复模式,在经历了短暂的缓和后再次趋于紧张。从东北亚地区安全格局看,中美关系构成了这一地区安全与稳定的主轴。因此,梳理中美两国在东北亚安全领域的合作与分歧,进而以此为基础思考中国的应对之策,对维护中国周边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杨敏 《河北学刊》2005,25(2):105-112
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对东亚地区产生了日益深刻的持续影响.一方面,为了成为全球化的适应者,东亚三国强化了国内的政策调整与制度改革,以提高对超国家的全球体系的应对能力.另一方面,在金融、贸易、生态环境等领域,东亚已形成了跨国性的区域合作.如何使国家在全球体系中获得安全,并进一步促进跨国性区域合作,以对国际关系机制形成广泛而积极的影响,是东亚国家所要面对的共同课题.从社会行动意义效应的理论角度看,社会行动与社会结构是同一社会过程的两个观察侧面,它们之间是相互胶着和彼此建塑的关系.现代社会主体是"意义主体",社会行动则是"意义行动".在社会主体行动的意义效应过程中,促成了意义化的行动关联模式体系,亦即行动的结构.结构中的"异者"与"异见"可通过结构意义资源的不断生成而建立起某种共同的悟知和一致性的意愿.如果结构内部的意义资源能够形成一轮又一轮的递进状态,将为持久、稳定、富于生机的合作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东亚三国集体结构"可以说应当是作为行动主体的中、日、韩三国间的行动意义效应过程所锻铸或建塑的一种事实过程.随着中、日、韩三国共有悟知的发展,去中心化过程、主体平等必将进一步推进,从而使相互间通过让与或坚持、接受或拒绝,增进认可、理解、共识以及智慧和创意,将为"东亚三国集体结构"提供现实性基础.  相似文献   

19.
试析东盟安全合作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 2 1世纪以来 ,国际安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东南亚地区的安全环境也受到国际领域不安全因素的渗透和波及 ,地区的安全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在新的历史时期 ,东盟的安全合作主要受到来自美国、中国、日本等大国因素以及东盟自身因素的影响 ,因此 ,东盟将如何积极适应新形势 ,及时调整地区安全机制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宋代三峡因其显要的战略地位,成为朝廷军事布防的重要区域。三峡拥有全国最为详备的地方武力,不仅兵种齐全、兵量众多,且具较强的战斗力,成为南宋后期西部抵御蒙古入侵的主力军。三峡宋军虽无统二的指挥系统,但它拥有全国独一无二的联防体系,密切了三峡地域军事合作,有力保障了宋代长江上游的军事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