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网络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网络文化安全规范存在权威性、系统性、协调性不足,单一传统的部门法学研究范式难以满足网络文化安全综合治理的需求等问题。从网络文化安全领域立法的政策基础、规范目标、调整对象及司法实践等方面综合考量,领域法学均可有效弥补传统部门法学的局限性,有利于实现网络文化安全法律规范体系的形式协调与价值融贯。构建网络文化安全法律规范体系,首先需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基础性法律地位,其次需注重《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及网络文化安全微观领域法的衔接,最终构建起一个中心明确、层次严密、差序有别的网络文化安全领域法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2.
文化安全是当今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所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文化安全的视域下重新省思民族传统文化,理清民族传统文化与文化安全的关系,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从民族精神、身份认同、国家软实力和文化生态等视角较系统深入地探讨了民族传统文化与文化安全的关系,以期增进对民族传统文化和文化安全问题的理解,从而有助于我们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维度如何积极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3.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稳定和民族生存发展的血脉保障.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着严重的危机.面对来自国际敌对势力强势文化渗透的挑战和来自自身存在的文化安全问题的压力,在全球化语境下,唯有树立以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为核心的新文化安全观,构建全方位高控制的文化安全体系,健全文化传播体系,完善文化安全管理体系,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我国文化的安全地位.  相似文献   

4.
文化安全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内容。新时期我国文化安全面临挑战 ,促进文化沿着先进性方向发展是维护文化安全的关键。在当前 ,加强先进文化建设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要处理好 :文化的一元主导与多元并存的关系 ,坚持马列主义指导的文化方向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 ,坚持先进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 ,实现传统文化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国家文化安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使国家文化安全观发生了战略性转变,文化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战略地位提升。正确应对文化全球化、文化帝国主义和文化霸权成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必须面对的课题。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积极参与世界文化建设并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发展是维护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6.
严兴文 《学术论坛》2006,2(12):30-33
建国后,在我国思想文化领域里仍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为捍卫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保卫社会主义制度,毛泽东就如何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安全问题作了许多论述,初步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国家文化安全思想体系。这一体系具有时代性、针对性、阶级性和战略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文化安全问题凸显。中国始终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文化扩张和文化渗透的压力,始终面临着维护自身文化安全的艰巨任务。为从根本上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中国必须从八个方面构建起全方位的国家文化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8.
国家安全问题历来牵涉国家核心利益,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点与核心。人工智能技术的颠覆性突破触发国家安全问题,新时代国家安全治理不仅面临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挑战,面对全球安全治理体系的变革和安全形势的变化,更受到人工智能革命带来的安全治理风险冲击。因此,通过提升国家安全风险意识,构建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加强国家监督和加深国际合作来完善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化解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同时为国家安全治理提供反思路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图书版权贸易的失衡问题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图书版权贸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在我国图书版权贸易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令人担忧的数量、省区、区域和内容等失衡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我国文化的健康发展和海外传播,妨碍了文化软实力的体系建构和实力提升,阻滞了国家文化安全体系的结构重塑和系统完善。政府主管部门、出版行业协会和图书出版企业共同构建的"三位一体"式的策略体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的文化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进入21世纪的今天,文化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日益凸现。在全球化进程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渗透与扩张,使我国文化安全面临严重的挑战。为了对抗西方的文化霸权,我们需要树立新的国家文化安全观,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国家文化安全机制,以此来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1.
陈文明 《学术论坛》2012,35(10):200-203
孝道文化在古代中国的社会与律法中都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五四"运动对孝的抨击影响了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对这一文化传统的吸纳。尽管孝文化存在各种弊端,就其本意及趣旨而言是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在去其糟粕的基础上将其纳入宪法的规制,是对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正视及传承。孝文化是国家基本文化制度的重要内容,矫正并扩充人们对孝道精神内涵的理解,并不将其局限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调整。  相似文献   

12.
西方文化侵略依旧存在,国家文化安全形势严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的本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维护我国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制高点。我国要不遗余力地建设社会主核心价值体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3.
周伟良 《学术界》2007,5(1):59-78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之所以能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身份标识。然而,随着近二十年多来日益加剧的全球化进程,中华传统文化在西方强势文化的“笼罩”下被日益消解,这显然是不符合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以及对于国家安全的文化诉求的。武术是华夏文明长期氤氲滋养而发展起来的传统人体活动方式,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基本精神。但是,综观近半个世纪的现代武术运动发展,因西方体育文化的强烈辐射及自身的主动趋附,致使原本博大深邃的武术文化发生了一场活生生的“和平演变”。本文以全球化趋势下的国家文化安全为视角,就中华武术的文化意义、历史走向等几个层面予以剖析,旨在呼唤当代武术的发展应在全球化的汹涌浪潮中增强其文化创造力与竞争力,成为自觉构建我国文化安全屏障的一块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4.
意识形态安全始终是国家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民族利益、保证国家安全的一道坚固屏障。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和斗争并没有因为冷战的结束而走向终结,由于社会制度的根本对立,西方国家从未放弃对中国"西化"、颠覆的图谋。而且,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我国社会日益显现出复杂难控的局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我们必须从国家战略层面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创新工作思路,大力发展经济,加强文化建设,积极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使大众乐于接受和真正认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从而构筑起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文化安全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利益作为一个国家的战略发展和对外政策的思想基础,一直以来受到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在现代国际政治关系中,国家的文化安全不仅是国家利益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利益的文化存在形态和运动样式.然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文化安全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挑战和威胁.如何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从而确保国家利益的实现,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鉴于国家利益与文化安全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从国家利益的视角来审视我国的文化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6.
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对我国网民进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渗透,网络“非理性”被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的“理性”所操纵.互联网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如下:资产阶级文化殖民的需要及其意识形态上的傲慢,互联网的文化包容性以及活动主体的技术性隐身,“去意识形态化”成为互联网娱乐精神的主旨.维护我国互联网意识形态安全,既要加强内涵建设,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竞争力和抗颠覆力,又要在技术操作上主动应对,建立全方位意识形态战争的防御体系.网络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方面,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巩固和强化需要在内涵与技术两个层面树立新的理念,发动新的防御,开拓新的路径.占领互联网意识形态阵地,是新时代国家安全体系建构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7.
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演化的价值观系统,在影响和塑造人类社会与国家行为方面具有极端的重要性。意识形态矛盾与冲突是人类社会一切矛盾与冲突的重要起源,影响和决定了国家安全和国家文化安全的实现方式与实现可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现代国家发展中一切安全问题发生和构成的重要原因。处理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国家价值观安全之间的科学关系、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文化政治之间的科学关系,是国家意识形态治理面临的深刻挑战,创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是应对这一挑战、实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8.
所谓文化安全,其基本内涵是指作为国家主权组成部分的文化主权和文化尊严神圣不可侵犯,个性化的文化传统和文化选择应该而且必须得到尊重.全球化的进程中始终伴随着文化渗透、价值变迁、制度转移等现象,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对我国文化安全带来强烈的冲击和挑战.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国需要强化自己的主体文化和国家精神,守望好自己的文化疆域,维护好自己的文化安全,才能在融入世界中不迷失自己.  相似文献   

19.
健全国家安全体系作为党的二十大的重要内容的提出,足以证明其在预防和化解国家安全问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建构国家安全体系的初衷是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而国家安全学科领域的兴起则源于国家安全问题具有综合性,涵盖多个学科,是单一学科所无法解决的。因此,有必要从历史演进的角度透视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的基本特征,把握体系要素化、法治化、系统化的建构机理。同时,追溯我国历史上的安全思想渊源,以系统方法,从体系要素、结构、安全环境维度审视国家安全体系制度存在的不足和短板,以安全理念、领导体制、安全制度、保障力量为载体,提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现代化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傅才武 《江汉论坛》2012,(1):134-140
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自然生长"道路不同,当代中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须走一条改革转型道路。建国之初确立的国家文化事业体系,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组织基础、人才基础和物质基础。但是,作为不同历史阶段和社会环境的产物,传统文化事业体系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代表了不同时代的政治理念和管理方式,存在着从理论基础到功能结构上的诸多差异。当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本质上是一种基于传统文化事业体系但又必须超越传统文化事业体系的系统结构创新,是一种基于市场经济环境的公共文化发展模式的重构,绝非对传统文化事业体系的"小修小补"或功能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