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在整理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旅游品牌形成的关系的基础上,对万源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与旅游品牌的塑造情况展开调查、分析,进而提出万源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品牌塑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 ,必须首先提高旅游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提高旅游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 ,应在旅游资源开发的总体研究与规划、旅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旅游资源的营销工作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等方面狠下工夫  相似文献   

3.
从开发角度认识旅游产品和旅游资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经济学原理提供的框架,理清旅游产品与旅游资源的含义与属性,阐述了旅游产品与旅游资源无论从功能还是开发的过程和结果来看,都有明显区别。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旅游产品开发是基本开发,旅游资源开发则是从属开发,指出要在旅游产品的统领下,准确地认识、把握和利用好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常德市旅游资源特点的分析,提出了开发常德旅游资源的构想与建议。并依据常德市旅游资源的位置分布与开发现状,建立了较为合理的旅游区域与旅游专线。  相似文献   

5.
百色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色市是一个以壮民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该区处于广西丘陵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特殊的地理区位和人文环境,造就了独特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而且该区的区位条件较好,旅游相关产业发展迅速,已经具备了大规模旅游开发的条件.文章在深刻研究百色市旅游资源的特点和旅游资源开发现实必要性的基础之上,选择了重点开发的精品旅游资源,并且根据该区旅游资源的特征,提出了百色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当前,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限的资源面临着旅游市场迅速扩张的巨大压力。而重复建设和盲目粗放式开发更加重了资源供需失衡;资源开发从人文景观资源转向自然生态资源,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就成为一对难解的矛盾;城市建设与旅游事业的发展也因“两张皮”而导致不可再生的文化生态资源的浪费;旅游经济高速增长与僵化陈旧体制并存,开发机制有待转换,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本文试以珠海市为例来探讨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和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旅游资源与开发的系统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旅游资源与开发系统由旅游资源、旅游区服务业、旅游交通业和旅游客源市场四部分组成,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又相互区别。准确地阐明和界定“旅游”、“旅游资源”等概念的基本内涵,不仅有利于在理论上对旅游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化,而且有助于实践中的旅游资源开发和管理。  相似文献   

8.
从国内旅游资源非优区的研究现状入手,分析安徽省宿州市旅游资源的非优性,主要表现为名优资源少、资源数量多,但地区组合较弱、知名度低、周边资源替代性强;从交通区位、市场区位和资源潜力三个方面论述了宿州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对宿州市旅游开发提出适度开发、层次性与阶段性结合的开发战略,并具体提出优先开发部分景区、设计与开发专题旅游、合理定位客源市场、加强区域合作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9.
汉中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中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内涵,为汉中市旅游开发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在分析汉中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制定出汉中旅游开发以“一个中心,四条线路,十大旅游区”的总体思路,突出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的主题,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并根据汉中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长白山具有丰富的生态自然资源,开发体育旅游资源具有十分优越的自然条件。在开发和利用长白山体育旅游资源中应充分考虑开发四季可行的多种内容的体育旅游资源;在开发体育旅游客源中“学生群体”是不可忽视的、潜在的、可持续发展的体育旅游客源;在开发与利用体育旅游资源中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自然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乡村文化作为乡村旅游的灵魂,是提升乡村旅游层次的必要条件。旅游对中国乡村文化产生了影响,应化弊为利。文章对旅游与乡村文化变迁、旅游对乡村文化产生的效应作出述评,呼吁更多的人为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建设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2.
旅游社会影响的动力系统是由旅游人—人关系子系统、旅游人—地关系子系统两个微观与宏观的层次组成的。其中,旅游人—人关系子系统主要包括旅游者、旅游企业、政府部门、地方居民与社区等,旅游人—地关系子系统主要包括旅游流、旅游吸引力、旅游承载力、旅游制度。旅游社会影响动力系统的微观层次子系统受制于旅游社会影响动力系统的宏观层次子系统,同时它具有较高的适应性、能动性与创造性,能通过涌现生成旅游社会影响动力系统的宏观层次子系统。旅游社会影响动力系统的两个层次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生成旅游社会影响,推动旅游目的地的发展与演化。根据各种主导因素及旅游社会影响的主要机制,旅游对目的地的影响主要有创新型、文化涵化型、文化诠释型、文化传播型、制度强制型、文化象征型等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3.
自《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以来,福建省一直致力于文化旅游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文化是旅游产品的精华,文化旅游是旅游业永恒的主题,当前,福建省已有多项支持福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财政措施,但文化旅游在保护、开发、市场营销、旅游环境营造及发展持续性等各个环节上还须财政继续大力支持,建议通过减免税收、争取国家家专项资金、金融机构提供低息贷款、进一步财政预算拨款等政策进一步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位于陕西扶风、岐山县交界的周原遗址,是一处极其重要的周代遗址。周原遗址自古以来就是出土西周青铜器的重要地点,近数十年来不断有重要的西周青铜器出土。周原青铜器的出土,为西周青铜器的断代提供了可靠的标尺,而青铜器上的铭文更是研究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5.
当代的全球社会生态,已进入亨利·詹金斯等人所描述的“融合文化”样态。范式的转化使得IP的生产与传播效果日益凸显,也为地方文旅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发现,地方文旅IP的传播呈现出定位差异化,传播内容与传播渠道多样化,传播结构多向互动化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地方文旅部门应着力从明确定位、升级内容、发散渠道、协同联动四个方面做好地方文旅IP的生产工作。与此同时,也需要通过做好扎实的前期传播准备、搭建健康的IP资源授权系统、培养并引进专业传播人才三个方面做好地方文旅IP的传播工作。  相似文献   

16.
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中国历史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积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屈原文化.在文化旅游逐渐成为旅游时尚的今天,屈原文化显示出极高的旅游资源价值,并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当前屈原文化旅游的资源开发还存在一些矛盾和困惑,其开发路径需要进一步探求,文化内涵需要有效挖掘.  相似文献   

17.
对周原甲骨文的审美特征进行了归结,提出了其爽劲奔放类、严整劲挺类、萧散简远类、烂漫恣肆类、写意流便类的五个艺术分期;认为周原甲骨文应出自于周人之手且横跨了殷商、周两个朝代,而萧散简远类则可能成为殷商甲骨文与西周甲骨文的分水岭;从契刻工具,书、刻的关系与涂朱、涂墨,契刻刀法与契刻笔画次序等方面探讨了周原甲骨文的契刻技法,并对周原甲骨文的用字与结字、章法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了周原甲骨文在"自然书法观"的确立、"草甲骨文"的创造、萧散简远、烂漫恣肆、写意流便新的审美范式和微雕艺术的开创等方面的历史贡献与其应有的中国书法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文化旅游业作为陕西省的传统支柱产业,近年来在全国各省市旅游发展收入的排名和增长方便却存在退步的趋势。针对当前陕西省文化旅游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对国内外旅游相关文献的梳理,将文化旅游产品划分为自然生态类、遗迹遗址类、建筑文化类、文化旅游商品类和民俗节庆活动等五大类,在此基础上对陕西省三大区域即关中、陕南和陕北地区的文化旅游产品(数量、类型、等级和空间分布)和文化旅游景区等进行评价。研究认为,目前陕西省文化旅游产业,处在发展过程中,文化旅游活动以文物观光为主,吸引力不足;文化旅游产品以低端产品为主,精品项目较为缺乏;文化旅游产业拓展不足,业态较难创新;文化企业品牌影响力弱,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提升,应着力于促进文化旅游产品类型的多样化,以满足旅游者多样化的需求;应提升文化旅游过程中服务的文化内涵,增加文化旅游产品价值;应加强文化技术创新在旅游产业中的应用,提升旅游者文化体验质量;应对大文化旅游企业实行“请进来,走出去”战略,增强本省文化旅游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河南文化资源得天独厚,文化旅游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把省内处于离散和相对独立状态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实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是河南发展文化旅游的关键。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重点要整合主题和产品线路,开发措施主要有: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文化旅游开发机制、培育以市场化运作为主的旅游龙头企业、开发文化创意旅游产品、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加强文化旅游整合营销。  相似文献   

20.
文化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崭新而又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领域。铜陵有着悠久而又丰富独特的铜文化资源,完全可以利用它来开拓铜陵的文化旅游产业。当前的主要工作是深度发掘、充分利用铜陵铜文化资源,同时结合铜陵地域文化资源,认真进行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与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利用,努力发展慢旅游等深度体验旅游形式,推进旅游产业的科技化、智能化,促进旅游人才素质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