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下舞蹈艺术创作繁荣发展,舞蹈艺术作品异彩纷呈,也对回族舞蹈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究回族舞蹈艺术的个性化创造,对于弘扬回族舞蹈艺术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审美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探究回族舞蹈个性化创造的规律,正确地解决回族生活素材的选择,捕捉和塑造回族舞蹈形象以及总结回族舞蹈语言的等理论与实践问题,以营造具有独特品格与独特审美价值的回族舞蹈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2.
吴晓邦在长期的舞蹈表演和教育生涯中努力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新舞蹈艺术,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全面、丰富的舞蹈教育思想。回顾了吴晓邦的舞蹈教育生涯,进一步挖掘吴晓邦舞蹈教育思想的舞蹈教育实践和理论,以期探讨新时期吴晓邦舞蹈教育思想对中国舞蹈教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校舞蹈教育应更新教学观念, 合理配置教学资源, 以学生为中心, 建立舞蹈理论与实践高度整合的教学体系, 并通过课堂实践、教研会议和社会实践等活动, 全面提升学生的舞蹈审美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 为学生的职业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 舞蹈教育需着重培养学生认知心理, 关注舞蹈发展趋势, 完善舞蹈课程设置和教学评价机制, 进一步改善现有教学体系, 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及其实施路径, 逐步构建科学完备的舞蹈教学模式, 从而培养出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理论功底深的新时代优秀舞蹈人才.  相似文献   

4.
舞蹈学即是舞蹈的学科,是对舞蹈艺术作全面、系统、历史的研究的一门科学,舞蹈学包括舞蹈理论、舞蹈历史、舞蹈鉴赏三个主要部分,个人理解则认为舞蹈学应分为:舞蹈理论、舞蹈历史、舞蹈实践及舞蹈鉴赏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工科院校开展舞蹈艺术教育存在的受众面窄、审美难度高等问题,结合教学实践,认为舞蹈教学应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采用文理交融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物理学原理、逻辑推理和实践体验渗透舞蹈教学,并总结出情境法、引导法和互动法,以期更好地促进舞蹈理论课程的授课效果,培养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以北京舞蹈学院为代表的"学院派"作为整个中国舞蹈界难得保有的相对纯粹的学术与研究阵地,作为中国舞蹈教育与科研的重要场所,它代表了高层次的文化品位和审美价值观,担负着承前启后的舞蹈艺术创造者和传播者的职责,分析"学院派"舞蹈创作的审美特征,旨在通过"学院派"自身创作所具有的文化含量与艺术品格去引导和提升非"学院派"舞蹈创作,以至带动中国舞蹈艺术创作的整体水平,提高中国舞蹈创作的总体文化含量和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7.
创意可以通过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将创意的本意表达给观众,是推动舞蹈走向大众,走向世界的前进动力。基于创意的视角将舞蹈的教育文化与艺术价值做一个取向研究,从大众的审美观、创意题材的选定、现代技术的发展等多方面的角度去分析当前中国的舞蹈艺术在创意方面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且得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有助于我们完善舞蹈体系的整体架构,并为舞蹈的理论实践作基础。视觉舞蹈的文化要以创意的实现为基础,打破常规的舞蹈发展模式,这是一次新的文化发现。要将视觉文化舞蹈融入到大众的生活当中,让舞蹈成为全民式的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8.
舞蹈编创课程是培养学生舞蹈编创能力而设置的重要专业课程。师范类大学的舞蹈编创课程群包括舞蹈编创理论课程、编创技法课程和舞蹈实践课程等3类课程,每类课程都具有不同的特征,以利于从理论基础、舞蹈技法和艺术实践等方面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舞蹈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舞蹈语言符号为研究主体,运用皮尔斯符号学中的经典理论对其进行解读。主要从舞蹈与皮尔斯符号学之关联、舞蹈体现皮尔斯符号学“三元说”、舞蹈与皮尔斯符号学之无限衍义、舞蹈与皮尔斯符号学所指对象分析四个方面进行探析。笔者在研究中发现,皮尔斯符号学无不透露着与舞蹈艺术紧密相关的各种理论支点,这对于丰富舞蹈理论和舞蹈实践研究有着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授舞蹈技艺,更要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向学生传播舞蹈文化,使舞蹈文化与舞蹈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从审美教育的本质入手,采用理论和实例相结合的方式以及依托个人在亲身工作体验中的感受,阐述了舞蹈教育中所体现的审美教育以及怎样在舞蹈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等几方面的问题,说明了舞蹈教育在审美教育中所占有的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审美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有很多,但通过舞蹈教学进行审美教育是重要的途径之一。一、在基础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舞蹈的基础训练对于任何舞蹈教育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中等师范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基本训练课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基础训练使学生身体自然素质与舞蹈专业素质间的距离最大限度地缩小,使身体或身体某一部分的力量,柔韧性和动作协调性、灵活性、控制能力等方面得到开发和提高。在舞蹈教学的初级阶段,基础训练是很枯燥的,必要的手法是培养学生养成一种习惯,即在基础训练中让学生感到一投足、一举手就是美,就有音乐,就有思想,就有灵魂,要让学生认识到再简单、再单一的动作里也有美,也有艺术。如学生在学习擦地组合训练中,要让学生感到这是在表现一种美,必须用心去感悟,让学生想象在空间运动时所能表现的美感。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舞蹈艺术与西方舞蹈艺术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形式,本文通过比较研究法和文化研究方法对中、西舞蹈教育思想在肇始阶段、轴心时代、以及轴心时代以后三个历史阶段的分析与比较,认为在肇始阶段中西舞蹈教育的理念虽有悬殊,但在轴心时代二者形成了共鸣。轴心时代以降形成的迥异的舞蹈教育理念,是导致中西舞蹈文化不同发展结果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4.
身体是内联心灵、外通世界的媒介,亦是舞蹈艺术运用的形式与质料。舞蹈身体从生成逻辑、表达图式和对美的塑造三方面,通过“本质-方式-价值”的思维演进,展示出舞蹈艺术之终极“善”道。舞蹈身体的生成逻辑基于身体层次的窥视,一要以物质身体为实在呈现,二要将精神生活融入身体实践活动。通过身体再现、身体隐喻、身体间性与身心关系的四种表达图式,在舞蹈形象、动作形式、他者关系以及自我意识中,生成舞蹈艺术“肢体美”“概念美”“交互美”“状态美”的“四元”美学,目的是以艺术化身体促进人文生态的构建,旨在升华品格、净化人性。  相似文献   

15.
从人类文明的蛮荒时代起,音乐和舞蹈就是艺术王国中一对孪生兄弟,并且长期以来一直都在以一种高度融合,甚至是“合而为一”的方式呈现在历史演进中.对此,音乐家和舞蹈家们都是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和进取的精神共同参与研究,主动融人舞蹈创作的过程中,结合各自亲身经历与艺术实践来共同打造舞蹈精品.在古今中外的艺术史中,无数的音乐与舞蹈结合的精彩篇章共同论述了音乐与舞蹈之间永恒的艺术关系.  相似文献   

16.
综合大学中舞蹈专业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满足专业文艺演出团体的需要,还要满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社区等对舞蹈人才的大量需求,社会的需求决定了综合性大学舞蹈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标准。因此,综合穴学舞蹈专业的培养方向应该是在舞蹈教育学基础上的深入发展和创新,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上突出社会实践,使学生在毕业前就对社会有初步了解,以便他们毕业后更快地适应社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愿望愈加强烈,他们渴望突破形式上的约束,自由地表达更广阔的思想内涵,而现代舞正体现了人们这种愿望,注重个性的张扬.通过对现代舞作品和舞蹈创编实践的分析,认为现代舞作品应该从舞蹈形式与结构、舞蹈意境的理解等多角度去欣赏和把握,并指出舞蹈形式与结构形式的美是理解舞蹈意境的基础,但是在创造美的舞蹈形式过程中"美"与"新"是不可分离的.  相似文献   

18.
在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标志的教育改革中 ,迎来了舞蹈教育进入普通教育领域的机遇。高师舞蹈学科的培养目标要适应现代化、多元化的社会需求 ,应坚持以人为本、以文化为基础、以社会需要为目标 ,构建科学的培养模式 ,造就一专多能的舞蹈教育高级人才。  相似文献   

19.
舞蹈教育属美育的范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倍受人们的青睐。开展舞蹈教育活动,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气质培养和人才素质的提高。高校要提高对舞蹈教育的认识,发挥学生团体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搭建平台,面向社会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20.
大足石刻是最具代表性的宋代石窟艺术,它集建筑、舞蹈、美术、音乐等元素于一体,既受宗教仪规和量制的限制,又受时代精神、审美趣味和风俗礼仪等因素的影响,是宋代造型艺术的代表。深入研究大足石刻所蕴含的舞蹈造型,不仅可以挖掘重庆本土的舞蹈资源,丰富大足艺术研究舞蹈领域的薄弱,同时对研究宋代舞蹈的审美价值及史学意义大有裨益。文章以大足宋代石窟中的"六师外道谤佛不孝"、"春龙起蜇图"及"帝释天与阿修罗战"三座石窟舞蹈造型为例,运用形式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文化人类学等方法,挖掘大足石刻中舞蹈形象特征、语汇表达、表现形式及艺术审美取向,从艺术遗产、艺术创作的角度研究其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