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主要讨论了余秋雨的《秋雨散文》和素素的“独语东北”系列散文。作者认为,二者在创作题材、思想蕴涵和审美风格等方面,或相映成辉或平分秋色或大异其趣,显示出一种异质互融互衬的和谐美,向我们展示着历史文化散文创作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来说,是属于散文的年代.余秋雨利用其学者身份一路且行且写.在他的纵横想象中,一种新的散文体式--大文化散文也应运而生.然而,由他所开创的"大文化散文"也对其创作形成了制约而难以突围.  相似文献   

3.
冯伟林与余秋雨的散文在题材选择、主题表现、艺术构思、语体风格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对比性差异,这些差异集中到一点,就是散文的"政治话语"与散文的"文化话语"的差异。这些差异与创作主体的官员身份和文化学者身份密切相关。可见,作家的主体精神是其文体风格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1990年代散文是充满着文化想象的散文。“文化散文”由余秋雨开其端,而真正垫实这一基础的是非作家专业的学者们的散文。这类散文是作者首先写给自己看的,因而真实、坦诚,充满了人文关怀。1990年代末期,史铁生、刘亮程等人的“个人化”写作使“文化散文”走向对生命独特体验的取向,因而使“文化散文”增添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曾有人问过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作为一个学者.是什么动因使你成了一个永远的旅行者?”余秋雨的回答是:“寻找文化现场。”在秋雨先生看来,要写想出真实、真挚的文化散文,就必须自己亲临那些历经万年、千年的文化现场。在那些残垣断壁、荒郊孤冢、野花枯树间,他体味历史沧桑文化意蕴.将若干史实与个人的直觉感知元素相融.调动自身的文化积累和灵魂思考,最终笔端方泻出一篇篇回肠荡气的佳作名章。  相似文献   

6.
作为戏剧理论家的余秋雨,充分调动多种戏剧元素为散文所用,形成了自己散文创作的独特戏剧化风格。纵观余秋雨散文,从情感基调到句式修辞,从谋篇布局到表现手法,都渗透着丰富的戏剧化元素——悲剧蕴含、戏剧冲突、戏剧悬念、戏剧结构、戏剧情境、鲜明的情感、富于韵律和节奏的语言,等等。戏剧元素的植入,大大拓展了余秋雨散文的文化容量和表现手段,也为当代散文的文体发展开拓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文化散文"是中国散文界当红的散文品种,其代表人物是余秋雨.余秋雨的散文从<文化苦旅>到<霜冷长河>,是一个逐渐遗落"散文"和"文化"的过程,也是他的散文观从高谈阔论"人类整体感觉"下降为强调"困惑"对散文写作的重要性,到最终声言自己"谈不上什么困惑"的破产过程.从大散文现象的兴起至败落这一过程审视余秋雨文化散文现象,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市场化环境中,俗之妆扮为雅,雅对于俗的包装,以及俗对于雅的败坏这一文学史中常见的雅俗关系的再次体现.  相似文献   

8.
“余秋雨式散文”以其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回味悠长的苦涩,成为当代的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本文通过 对余秋雨文学创作中的文体选择、个人生命体验与感悟、创作时对历史难题的两难选择等方面的分析,探析其散文创作中苦 与涩的形成原因,从散文创作的角度对余秋雨散文特色作出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研究余秋雨散文的语言表达,不仅要留意其谴词造句,还要体察其语境蕴涵.他的语言运用既讲究表层文字的优雅,又注重内在思想的深邃.优雅而深邃,构成了余秋雨散文语言特有的风格.  相似文献   

10.
余秋雨依仗渊博的学识、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写下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不但揭示了中国文化的巨大内涵,而且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余秋雨以其卓越的创造突破了当代散文的某些程式。我们期待他新的超越。  相似文献   

11.
余秋雨的散文之所以被称为“文化散文” ,是因为它充溢着哲人的思辩、学者的睿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尤其在《行者无疆》中 ,废墟作为其特有的审美意象 ,已经从一个个单纯的物质形态成为由人类文明和历史长河不断积淀下来的文化意象 ,成为傲然于物外而又永恒于时空的精神意象。  相似文献   

12.
“文化大散文”一度很盛行。这种散文的普遍特点是,大规模地涉足历史的后花园,力图通过对旧文化、旧人物的缅怀和追思,建立起一种豪放的、有史学力度的、比较大气的新散文路径。这个潮流由余秋雨所开创(至今未有人超过他的成就,尽管模仿他的人很多),以后有王充闾、卞毓方、费振钟、朱鸿、夏坚勇等人(他们大多属  相似文献   

13.
论余秋雨散文的文化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余秋雨散文以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时代的使命感对传统文人的品格进行了深入的检索,对复杂的文化传统进行了清醒的汰选,从“可爱”的文化传统中寻找具有现实合理性的“可信”的因素;余秋雨散文在文化传统的深处立定,以其冷峻的理性和充沛的人文意识关注民族文化品格的重建,从而完成了对当代散文的一次重要超越。  相似文献   

14.
进入90年代,散文出现了热潮,"学者散文"的大量涌现是其中最为突出的现象,然而"学者散文"由于其自身情理合一的审美特质,在发展中也出现了或情伤于理或理伤于情等种种危机,文章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对散文如何实现"突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余秋雨是“学者型作家” ,其散文为“文化散文” ,这已成评论界的共识。也就是说 ,他在倾吐一种深沉的文化感受的同时 ,赋予其散文以浓烈的学术品格。当然 ,这两者如水乳交融 ,妙合无痕地化成于行云流水般的文笔之间。若将其纳入一种理论的框架中作整体观照 ,我认为用桐城派大家姚鼐所论“考据·义理·辞章”之观点比较合适。这不免有流于寻扯名词以硬性套入之嫌 ,但无庸置疑 ,二者确有暗合之处。且余秋雨国学根基深厚 ,“桐城派”又为中国古代散文的殿军 ,名噪一时。受其或潜或显的影响是很自然的事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业余散文作者,我对文坛一直关注着。余秋雨先牛足散文浪涛中的高峰之一,引人注目。自从读其《文化苦旅》后,我很钦佩他。尔后三见其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余秋雨以他的一系列文化历史散文闯进了仓皇无措的文坛。余秋雨的成功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中国知识分子转型时期的缩影和投射。因此,从他的作品创作过程的转变就能够清晰地勾勒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大陆学界对于处在台湾当代文学发生期的女性散文缺乏整体的独立研究。而1950年代是台湾女性散文发展中承前启后的分水岭。迁台女作家们以学者散文、诗化散文、主妇散文等多元范式及广泛的取材意向、独特的女性意识、颇具建设性的写作理念等为台湾文坛的后来者提供了有力的参照。  相似文献   

19.
地域文化散文是作者从地域文化视角来进行散文创作的 ,地域文化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来自表现对象 ,包括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两部分 ;一是来自作家 ,独特地域渗透着独特情感。当代四位作家余秋雨、素素、贾平凹、张承志等的地域文化散文主要分别展示为江浙文化、东北文化、秦地文化、北方文化。  相似文献   

20.
当代俄罗斯“乡村散文”以及这个流派的代表性作家拉斯普京,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梳理拉斯普京以及当代俄罗斯“乡村散文”在当代中国的影响与阐释,对于呈现中国当代文学在探究民族文化传统、重塑民族精神方面对当代俄罗斯作家的借鉴与吸收,具有典型的意义。历史的相似性使中国学者和作家对俄罗斯当代“乡村散文”产生了浓厚兴趣。道德问题和民族性格问题始终是中国作家和读者关注的焦点,对民族意识的自觉追寻是当代中国作家关注俄罗斯“乡村散文”和拉斯普京创作的根本动力。拉斯普京对当代俄罗斯社会转型时期民族文化与西方文明激烈碰撞与冲突的思考,给当代中国作家和读者带来不小的启发。由此,相同的文化观念掀起了中国作家和学者研究俄罗斯“乡村散文”的热潮。当代中国学者和作家对俄罗斯“乡村散文”及拉斯普京创作的关注融入了当代中国作家和学者对民族、社会与文化的整体性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