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制造业从东南沿海向中西部转移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基于米得法特-维纳克、欧曼、若丁和维纳布尔斯制造业区位决定模型,利用广东省2000、2003年的制造业分行业数据,对广东省制造业区域转移决定因素进行的计量分析表明,临近市场和经济规模是决定广东省制造业区域转移最显著的影响因素,而工资水平的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国家和省级区域两个层次考察了制造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1980年以来全国及其东、中、西部典型省份的三次产业和工业历年数据进行了结构分析和增长趋势分析。分析表明:制造业的发展过去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也是推动我国东部省份发展的主要力量,而且仍将是推动我国及其东部省份发展的主要力量;而中西部省份不发展,主要是制造业发展不够充分造成的,表现在工业和第二产业不发达上,中西部的发展更要重视制造业发展。最后,文章给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郑州市在发展区域经济的新战略中,提出了构建制造业中心的设想,这是顺应现代制造业从发达国家向中国转移,以及从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积极探求区域经济发展的良好对策。文章结合郑州市的实际情况,分析了郑州市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提出建设制造业中心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工业化进程来看,制造业区域转移是实现中国地区间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借助改进梯度系数分析中国区域间制造业发展基础上,指出了中国制造业区域间产业转移的路径和存在的问题,并从全球的视角提出了中国目前需要重新寻找新的国际产业转移动力源,并应对宏观经济政策作出相应调整的观点。同时,国内区域间产业转移需要与产业和产业链的环节转移相结合,在转移过程中政府要加强合作,让市场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新发展理念视角构建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分析 2014—2020年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差异来源及其动态演进规律。研究发现:(1)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增长,其增长主要得益于农村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而受制于开放发展、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其空间格局呈现出东部地区高速发展、中部地区发展“塌陷”和西部地区快速追赶态势。(2)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主要源于区域间差异,但区域间差异的贡献率呈下降趋势,区域内差异和超变密度的贡献率有所上升。具体来看,区域间差异主要源于中西部与东部的差异,区域内差异主要源于居高不下的东部地区内部差异。(3)核密度估计显示,全国及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离散程度有所扩大,多极分化特征持续显现。  相似文献   

6.
东中西部之间区域产业转移近年较为活跃,厘清国内区域产业转移发展的态势,是当前产业转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以我国东中西部28个省市地区1990—2013年间制造业的产业转移趋势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区域工业产业比重、东中西部区域投资增长、制造业地区平均集中率三个指标的变化来观察国内东中西部地区之间产业转移的发展态势。研究结果表明:以2004—2008年为转折点,东部地区工业产业从业人数比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制造业平均集中率的增幅趋于平缓,个别指标甚至出现负增长;而中西部地区的各指标扭转了其逐年下降的趋势,大部分行业出现增幅现象,个别指标处于全面增长的趋势。虽然东部向中西部地区发生转移的数量和规模有不断加强的趋势,但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现象暂时还没有明显数据表明已经发生。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1999-201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出口贸易如何促进区域创新能力以及在区域创新能力中的相对贡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出口贸易对于区域创新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R&D活动、人力资本相对优势和固定资产投资也是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3)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水平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外贸发展水平远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且东部地区出口贸易对创新能力的相对贡献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安徽省推出一系列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省内经济水平得到迅速发展,但区域间经济增长差异较大.基于2006—2018年安徽省制造业面板数据,将安徽省分为皖南、皖中、皖北三个部分,分析安徽省以及皖南、皖中、皖北的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情况,从产业集聚的角度探究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结果表明:(1)安徽省制造业产业集...  相似文献   

9.
通过探讨区域间贸易中产业分工深化对区域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提升的影响,可建立相关理论模型;分别从微观、宏观两个层面探讨区域间贸易中产业链分工效应,探索通过产业分工与合作,构建区域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策略。提出整合区域内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产业关联和循环体系,可塑造国内价值链的治理结构,调整位于不同区域的省内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构,为区域制造业升级,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区域创新发展时空演化的测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基于GIS方法对1994年以来我国区域创新发展的均衡性进行了测度分析。首先,引入区域重心模型,对我国创新重心的时空偏离进行了可视化测算,然后结合相关统计指标对我国区域创新发展均衡性的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994年以来,我国区域间创新发展的不均衡性较为明显,创新重心一直向南偏东方向移动,区域间创新差异还主要体现为东西差距;区域创新发展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一直在扩大,创新发展速度较快的省份还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