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需要和伦理两方面看人类安全 人类安全这一概念的意义、实质和范围究竟是什么?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在探讨争论这个问题;但是争来争去最后又绕回到原处。分析家们试图更好地把握周围的世界,更深刻地认识他们的对象,希望对现时的安全景观做出更清晰也更有意义的结论认识,于是就讨论人类安全概念的认识论假设和方法论能力;  相似文献   

2.
不管人们如何评价,这已是无庸置疑的事实,人类的艺术思维正在发生着现代裂变。想象,这个艺术思维的精灵,这个长期以来,在神学和理性护持下循规蹈矩的孩子,已经不再那么驯顺了,它要自己去闯荡世界。它在奋力挣脱线性因果链的束缚,企图以辐射想象来网连世界;它不再小心翼翼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后现代思潮颠覆认识主客体的“狡计”,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从发生学的科学的视角,即从人类的“童年”和人的童年分析了认识的发生、建构的历程,指出认识主客体的分化与区分是认识得以发生的前提,坚持、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相似文献   

4.
动画作为独特的艺术传播类型,目前已经成为研究热点。动画艺术的美学衍生及艺术想象机制主要表现为“以夸张写意的形象触发人类的直观经验”:对人类运动崇拜和“以静制动”游戏欲望的激发,以独特的想象体系复苏人类童年时代的视觉经验。从动画艺术创作机制来看,动画体现了艺术假定性和想象可能性、艺术真实性与影像虚拟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5.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实实在在的物质世界,这是认识论各派别公认的“客体”。物理学的研究过程,是认识的主体一人去探讨客体、认识客体、发现客体秘密的过程。物理学的发现,是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成果,这些成果记载的是人类在每一时期所达到的认识界限,而这些界限又是主体认识能力发展状况的标记。所以,把物理学发现的历史贯通起来考察,可以清晰地看出人类认识能力演变过程留下的轨迹。在有文字记载的短暂历史中,这条轨迹表现为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上,主体认识能力表现出四种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吴瑜萍 《南方论刊》2011,(3):104-106
阅读,是人类汲取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人类认识周围世界的途径之一。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学生在考场的成败,但这种能力的提高又很费时费力,效果也是因人而异。那么,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呢?我认为,在阅读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  相似文献   

7.
人类理想总是渴求在最深刻的层基上解释世界和确认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价值,这种渴求,是一种指向终极性的理性追求,或者说其本身就是一种终极性的关怀,并据此形成认识和评价尺度,来构建人类的理想世界,这种终极关怀就构成了本体论。本体论源于人类哲学的童年时代,与人类独特的生存状况或生存样式联系在一起,它体现的是人类对万物本源的终极追求,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追求作为世界终极统一性的终极存在;反思作为知识统一性的终极解释;讯问作为意义统一性的终极价值。它们构成了人类理想超越性追求的本体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浩瀚无垠的苗族民间口头文学中,上古神话是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它以优美、奇特的故事情节,丰富离奇的想象和积极浪漫的艺术夸张,吸引着古往今来的苗民大众,至今脍炙人口,在苗区广泛流传。神话是人类社会童年时期的产物,在低下生产力的制约下,凭借不甚发达的思维能力,利用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拟人化,曲折地表现人们对世界的原初认识,其中充满着童年的稚气和天真,带着永恒的艺术魔力。一神话是民间的一种集体口头创作,在相当长的上古时期,曾在民间广泛流传。到了有文字记载的阶级社会,才被文人学者记录下来。流传在中原地区的华夏神话,大概到了西周,才开始有文字记载,陆续记录在《山海经》,《楚辞》、《吕氏春秋》、《淮南子》和《庄子》、《墨子》、《韩  相似文献   

9.
想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思维方式,在人类创造性的劳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科学家、文学家、哲学家、音乐家、画家、建筑师的发明创造需要想象,就是普通人在一般工作中也离不开想象。物理学家迈德尔指出:“一个发明家,他的力量和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想象力给他的激励。”世界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贝鲁斯泰把想象的重要地位提得更高。他把想象的有无和人类能否生存联系起来。他说:“想象是人的肉,若没有想象,人生不过是一堆骸骨。”由此可见,人类生活中如果没有想象,科学就不会进步,技术就不会革新,文艺就不会繁荣,生产就不会发展,人类社会也将要解体。  相似文献   

10.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评常青《叩开想象之门》田忠辉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想象是推动人类发展的巨大动力。常青教授所著《叩开想象之门──想象思维训练》(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年6月)一书便是在大量实践基础上,潜心思索,探幽人僻,不断想象的结果。这...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末的世界给认识论留出了更大的思考空间去耕耘播种,留下了更多的历史材料去咀嚼消化。在科技领域,“克隆”羊的诞生意味着人能够制造出高级的生命形式,从而证明科学对生命之谜的破译是成功的;“深蓝”战胜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使得物质的最高的精华———思维着的精神,与自己的创造物相比,也不再是深不可测的;“探路者”火星登陆,开拓了人类视野的新边疆,那种试图为人的理性划定边界似乎是作茧自缚。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进展与不断创新,充分显示了人类理性的力量和人的认识能力的潜力。怀疑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与可靠性,在这…  相似文献   

12.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享受世界"的哲学确立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是享受世界,就是要建立一种为人类普遍关心的生存方式和思想方式,为创建和谐社会和人类的和谐,在哲学功能上提供意义;在这一哲学关系中,过度的物质享受、对象化的享受不等于享受;人类既是认识世界的存在物,同时也是改造世界和享受世界的存在物,如果我们没有享受的能力,我们就会敌视和破毁这个世界;我的享受世界的能力,我的分享需求的真正动机,决定我真正的生存.  相似文献   

13.
论想象     
<正> 想象,是主体把已有的知识(表象和概念)加工成形象的思维形式,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形式之一。古往今来,四海之内,无数学者为追求它的真谛,曾进行过艰辛的“上下求索”。在需要极大地发挥人的认识能力,特别是想象能力的今天,加强对想象思维形式的研究,不但是追求真理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唤。  相似文献   

14.
柏拉图注重形式本体,而亚里士多德注重原初感知,在不同的思想体系下,二人对于想象问题的内涵及其在真理追求过程中的意义也不同。对柏拉图而言,想象世界是低于本质形式世界的,二者只是模仿与被模仿的关系;且灵魂的模仿与虚构也受制于本质形式。而亚里士多德认为想象源于对个体的感知显现与灵魂的赋义能力,灵魂通过想象所获得的形式与对象事物的形式潜在同一。通过想象,感觉与理性认识架构起了沟通的桥梁,如此,对于个体形式的认识也就构成了对本质形式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人的超越性     
世界就是自然。它自然而然地存在,自然而然地发展。从自然中生成的人类,却要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把世界变成“人化了的自然”。为了让世界满足自己的需要,人类从这个自然而然的世界中去探索真(为何如此)、去寻求善(应当怎样)、去实现美(是与应当的统一),把世界改造成对人来说是真善美的世界。“同天人”,“合内外”,“穷理尽性”,“万物皆备予我”,这实在是人对世界这个自然的超越。人生也是自然。“人之生,气之聚也,聚侧为生,散则为死”,生生死死,自然而然。从自然中生成的人类,却要认识人生、  相似文献   

16.
论语言的表达困境王晓升在文明迅速发展的今天,人类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语言形式出现的精神文化日益膨胀,人仿佛在自己的周围建立了一个“语言的世界”,一个文化的世界。以语言为基础的精神文化世界不仅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展示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全部成...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及其对当代中国文化的挑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方后现代思潮最为喧嚣的场所不是在哲学领域,而是在文学艺术领域,但其基本主张、基本特征归纳起来却是一些哲学口号或命题,如反表象主义、反本质主义、反基础主义、反逻各斯中心主义,反西方文化中的浮士德传统,等等。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西方文化自古希腊以来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以人和世界的对立为前提。一边是主动的、理性的、有认识能力的人,一边是被动的、无生气的、等待人去发现和认识的自然。人类的文化活动,人类的精神产品,就是用心灵去反映、描画、表征外部世界。后现代主义者现在反其道而行之,认为不存在那样一个供人类表象的世界。人类发明出来的一切符号,并不是因为与那个世界的关系,并不是因为指称了世界上的某些事物才获得意义。它们的意义来自符号系统内部,即符号之间的关联。传统的心物二元论、心物对立观纯粹是一种神话。  相似文献   

18.
<正> 自从哲学诞生那天起,哲学家就被这样一些问题所困扰:哲学和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如果哲学也象具体科学那样去认识客观世界(泛指自然界和历史领域),那么,哲学的对象是这样的客观世界还是人类认识自身?如果哲学也象具体科学那样去创造知识体系,那么,哲学的性质是建构性的还是治疗性的?本文试图在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划一条界限。哲学只研究人类认识本身,哲学必须也应该把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还给具体科学;哲学不再奢望建构关于世界是什么的知识体系,而专注于认识论批判。这种划界将影响我们对哲学的对象、目的、方法、特点、功能、判据和评价标准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试图征服自然和支配自然的想象的产物。中国和希腊作为人类文明产生的发源地,神话的历史悠久。神话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社会状况和心理结构。本文将从人类文化视角的角度比较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一认识的二重化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哲学间题。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说过:“想象不同于感觉和判断。……而判断里又蕴蓄着想象”。判断是抽象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想象是形象思维的基本方式,而亚氏则认为在判断里也包含着想象。这可以看作是对认识二重化问题的最初接触。到了近代,列宁明确地提出了“人类认识的二重化”这一科学概念,并进行了论述。当前认识论研究的发展,要求我们加强对认识主体的研究,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