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部分大学生民族团结知行分离的现象,创新实践民族团结的有效路径十分必要。大学生民族团结的心理结构包括民族团结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要素,促进大学生民族团结知行合一,就是使大学生的民族团结认知、情感和行为协同发展,保持一致。通过思想教育、心理辅导、环境创设三个路径,通达民族团结教育总目标。以课程路径和实践路径提升大学生群体的民族团结认知、增进民族团结情感、激励民族团结行为;以心理辅导路径实现大学生个体的民族团结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和谐统一;通过营造社会、学校、班级、宿舍四位一体的文化环境,实现对大学生民族团结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全面塑造,促进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2.
民族团结教育是应对西方和平演变、解决民族纠纷、促进社会和谐和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重要手段。要凝聚大学生的民族团结的正能量,必须把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渗透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门课程中,并且通过构建民族团结教育的基本框架以及课堂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的三维教学模式,切实增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四个认同"是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的具体体现和必然选择,也是民族团结教育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在民族院校开展深入有效的"四个认同"教育,既是民族院校办学的责任,也是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增强民族团结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构成和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民族院校的"四个认同"教育任重道远,需要精心规划、不断创新,要充分认识到"四个认同"教育的重要作用,尽快建立起系统的"四个认同"教育内容体系和一支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用有效的教育促进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维护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高等学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由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当前贵州高等学校现实决定,国家认同、民族团结、人际和谐和社会责任应成为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的基本定位.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思想素质教育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又具有其特殊性,必须从民族团结、地区稳定的高度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状况影响我国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应注重国家认同问题,从而促进大学生对国家政治、国家文化、国家历史的认同.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要推进国家意识形态建设、落实国家民族团结进步政策、结合国家重大纪念和庆典活动.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我党对大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十分必要。本文本着对当前在我党建立90周年的时期为了民族团结教育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主要针对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现状,必要性及其加强的方法和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8.
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应遵循导向性和差异化相结合、主体性和系统化相结合、实效性和生活化相结合的原则。实施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建工程、校园民族文化推进工程、少数民族大学生实践育人工程、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档案工程是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性内容之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以适应新时代民族工作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以"培养什么样的人"为目标,增强大学生民族团结的价值认同;以"如何培养人"为重点,创新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路向;以"为谁培养人"为最终效度,夯实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赋予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新形势、新思想和新路径。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及社会转型新态势是高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必然所在。针对当前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努力将民族团结教育实施主体、内容、方式及载体等各要素协调统一,试图探索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整体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学生是我国高校大学生的特殊群体.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如何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确保少数民族学生健康成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民族团结,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2.
[提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之一,这既是由我国的多民族国情所决定的,也是增强大学生使命担当的内在要求。课题组以全国211所高校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为调研对象,发放“关于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状况的调查问卷”,通过对回收的5123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大体研判出我国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培养了学生的民族团结进步观念、情感与能力,同时在教育中存在区域不均衡、内容不全面、进步不凸显的问题。有成效、有兴趣、有期待是作为教育客体的大学生对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整体看法,重点围绕践行知行合一发力是新时代深化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整体要求。  相似文献   

13.
高校是开展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阵地,在高校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是推进改革开放、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本文结合当前国内国际形式的新变化,为高校民族团结活动的深入开展,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推进民族团结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对当前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内容进行了探讨,明确提出了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要深入开展"四项基本教育,"即民族常识教育、民族理论教育、民族政策教育和民族法律法规教育。  相似文献   

15.
[摘要]加强民族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是实现各民族团结、和睦的重要方式和基础。民族高校很重视民族团结教育的显性课程建设,但影响民族团结教育的因素早已突破课堂内的教学以及相关活动,隐形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在民族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要将显性的课堂教育和隐形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的课程建设结合起来,尤其要注重民族团结教育的隐性课程建设,民族团结教育才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民族团结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民族理解是民族团结的起点和根本。以理解理论为支撑的多民族团结教育旨在消除中学生间的民族误解,增进团结。以理解理论为支撑的多民族理解行动,具体应用理解教育理论,形成"学、说、唱、做"的实践形态,通过理解的道德性、感情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交互作用以消除中学生间民族误解,增进理解,进而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实施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的素质教育,促进相互理解和自我理解的达成,收到良好的效果。研究证明,民族团结教育可以通过科研课题引领与推动、校本课程开发与充实、理解共同体创建与完善、多民族理解校园文化培育等路径进一步提升和推动。  相似文献   

17.
浅析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对他们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十分必要。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使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深入学生的头脑,使他们真正成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相似文献   

18.
“民族团结心理”的构建是多元文化和谐的心理基础。民族团结认知、民族团结态度与民族团结的行为倾向与交往策略是民族团结心理的基本构成要素。民族团结心理构建过程中,我们应关注民族意识、民族认知结构差异、宗教心理等民族心理因素。深化民族交往的广度与深度,完善国民民族教育体系,顺应民族发展意识与发展需要,是民族团结心理构建的必由路径。  相似文献   

19.
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价值立场和首要目标。为了解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对27名不同民族的大学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研究结果表明:各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有较好的概念认知和情感归属、开放包容的跨民族婚恋观念、积极的交往交流交融行为等,但也存在一定个体差异。这主要归因于大学生的个体认知和外部环境的综合影响,应从理念、制度、过程、效果等多维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强化和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20.
民族院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和促进各民族同学的健康成长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 ,结合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民族心理特点、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来进行教育 ,是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特点 ,只有这样才能使民族院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