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关系的研究 ,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 ,展示了广阔的学术视野 ,这就是在 2 1世纪世界多元文化融合化的趋势下 ,运用这种全新的研究范式 ,可以站在世界的高度看中国 ,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看世界 ,主动参与世界文明进程。  相似文献   

2.
文化问题与"文化学"建构的本土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背景下,受西学启示,部分中国学人致力于"文化学"的建构.20世纪以来对于本土文化问题的广泛关注,提供了"文化学"理论在中国的独特的社会需求,导致"文化学"在中国这样一个处于文明边缘、学术文化落后的国家获得特别的发展,与其在西方学术界的景况相比,甚至十分超前.这一学科在中国,发轫于20世纪初开始的中西文化冲突;1930年代的文化论战对它的发展产生了强烈的刺激作用,推动了理论层面的思考和争鸣;建构者关于"文化学"学理的阐述,与思想界的文化论争紧密联系,学科的建构实际上以论证各自的文化观为基本目的.这一学科建构过程,反映了中国学人通过"文化学"学科的建构来"准确"认识自身文化价值的期望,和把握文明认知和自我定位的理论工具的需要.总的来说,知识自觉("文化学"的学科自觉)是文化自觉(民族意识觉醒)的派生.  相似文献   

3.
雷成德《论托尔斯泰思维的文化模式》运用文化学的观点对这位世界艺术大师进行了新的探讨。作者认为托尔斯泰是19世纪整个人类重要的文化现象,他既是历史与现实的产儿,又是一位伟大的文化创造者。  相似文献   

4.
欧洲17世纪下半叶发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了18世纪无神论的出现,从而带来了基督教文化的危机。这种状况带来了两种改变:一是新兴资产阶级借助基督教文化传统并通过内涵的置换来建立新的思想体系;二是基督教自身也顺应时代适时进行了调整和改变。正是新兴的资产阶级要利用基督教文化思维模式和文化模式去建立自己的新思想体系的需要,而基督教文化为了使自身不被变化了的时代和新的社会发展所抛弃,也要顺势加以改变的需要,导致了二者间的圣俗相依、逐渐合流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形式批评与文化批评日益呈现出“合流”的趋势,构成了一种意在通过形式分析达到文化探视的“形式/文化学批评”。文化批评的兴起有其深广的社会语境与学术渊源。当代文学批评存在于一个变化与开放的世界中,为了适应和理解这种变化与开放,批评必然要从内部和外部寻求突破。在内部,批评的形式研究和内容研究、结构考察和文化分析形成了整合倾向。在外部,批评在努力突破自身的学科疆界和知识域限,通过学科与文化的双重跨越,谋求自身外延的扩张。跨学科、跨文化批评之路的选择,跟批评家对文学现代性及批评现代性的思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2 0世纪初 ,东西文化都在某些方面反叛了自己的传统与同时向对方反叛的传统靠拢。在两种文化反叛的同时 ,2 0世纪又出现了两种经济反叛 ,这种经济反叛与文化反叛相似。文化反叛与经济反叛的出现说明世界发展的趋势———文化一体化、经济一体化。对此 ,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语言文化学来源于语言哲学奠基人洪堡特的思想。洪堡特的思想极大地影响了19-20世纪语言学思想的发展方向,决定了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语言文化学研究的进程。在语言世界观的基础之上,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和沃尔夫提出的语言相对论,经过众多学者的探索,语言世界图景理论日趋成熟。自20世纪90年代语言文化学成为独立的学科以来,在俄罗斯学界形成了语言文化学研究的几个不同学派,探索不同语言单位中凝结的民族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即将跨越世纪转换的历史门槛时,中国人需要重新塑造一种新的时代精神。中国传统文化曾经为中国人提供了一整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过辉煌的时期。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模式也显露出其某些不能适应世界近现代史潮流的农耕特质,中国人在现代化中陷入深深的精神困惑和迷失。因此,重建精神家园,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重建精神家园最关键的是要构筑一种新的时代精神。这种时代精神的理论指导是邓小平理论。同时,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我们也应积极吸收。这样,中国人才能重新构建我们的精神家园,使中国跨入世界强国之林  相似文献   

9.
西方20世纪以来的“语言论转向”绝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语言的变化背后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学内涵。杰姆逊关于资本主义文化分期的思想,揭示了资本主义文化发展在不同阶段的内在逻辑,也为考察西方语言论转向的文化学内涵提供了很好的参照系。语言论作为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变化正体现了资本主义文化发展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0.
跨世纪中国古代文学学术格局的变化毛庆目前,各学科跨世纪走向与特点的研究,成了热门话题。而早在前几年,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传统文化的学者们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讨。在中国,自19世纪以来,研究古代文化的传统学科往往对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变革以及新的思潮、新的...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的视角探讨了舞龙的文化意蕴,认为舞龙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沃土,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系统整体观、系统和谐观和系统过程观,这些文化内涵,使其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武术通过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不断粘附和涵摄,形成了具有东方文明所特有的哲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武术文化体系。本文就中国武术文化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为弘扬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推动武术文化国际化发展,提供文化学意义上的理论信息。  相似文献   

13.
《张协状元》作为南戏早期成熟戏曲的代表,是如今仅存不多的能真实反映早期南戏真实面貌的剧本.具有重要的戏曲学、语言学及文化学价值,值得加以关注和加大研究的力度。  相似文献   

14.
屈大均诗歌的文化精神与美学品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屈大均是清代岭南三大诗人之一。本文试图以文化学为视角审视屈大均诗与屈原、杜甫、李白诗在文化上、美学上的渊源关系,阐述屈大均诗歌表现出来的中华传统精神与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15.
艺术当随时代而变,当代中国书法呈现多元化特征和全方位表现的倾向,这既体现了书法继承与发展的必然走势,也符合现代大众对书法的不同审美期待。当代书法创作脉络表现为:1、坚守传统,祟尚传统格调;2、注重视觉魅力,在继承的基础上追求创新。  相似文献   

16.
2012年12月15日至16日,"古代小说十年回顾与前瞻"学术会议在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召开,这是一个高层次、小规模的专题会议,20余名国内小说研究专家参加,从"小说史及小说文化学"小说文献学"区域文化与小说的关系"小说名著"近代小说"五个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认真的总结。会议取得完满的成功。  相似文献   

17.
歇后语是汉语言中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现运用认知语言学概念整合理论对不同种类的汉语歇后语的意义的构建过程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指出汉语歇后语意义的构建过程就是人们自觉与不自觉地运用概念合成理论在相互映现的心理空间网络中,将概念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组合、发展并完善成新的心理空间网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先秦慎言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从文化学、史学、语用学的角度,考察了先秦慎言观念丰富的内涵,探讨了先秦慎言观念的形成与发展。认为孔子以言语内在心灵及外在社会文化两个维度为指向的慎言观念和《诗经》对个体的内在人格塑造与陶冶,对外在的文化品质的约束与规范具有同一性,从而将"仁"和"礼"在慎言这一点上结合起来,成为他构建礼治理想的基点。由此,也确立了《诗经》在中国文化中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生态保护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生态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从文化理论的角度探讨了生态与文化、生态保护与人类理性的关系;着重根据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资料,论述了中国少数民族传统的保护生态的各种观念、行为、习俗和措施,并分别根据传统经济生产、宗教信仰和民族风俗中反映的生态保护事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20.
魏源的改革思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源在近代中国社会急剧转型时期提出了系统而具体的改革思想。他用中国传统的历史变异观雄辩地证明了改革的必然性,强调审时度势的改革策略,坚持利国利民的改革宗旨,并把培养人才作为改革成功的关键。难能可贵的是,他与时俱进,对中国的改革方向作了具有资本主义倾向的整体设计。尽管魏源的改革思想有其局限性,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实践中也卓有成效,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事业亦不乏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