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公用事业改革的方向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用事业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但长期以来其垄断经营 ,管理体制僵化 ,经营困难 ,改革滞后于一般企业。本文认为 ,公用事业本身有其特殊性 ,不能套用一般行业或企业的改革模式。必须引入竞争机制 ,改革其垄断经营体制 ,加快公用事业的市场化进程。为实现公用事业市场化发展方向 ,必须进行多方面的配套改革 ,同时发挥政府在公用事业改革与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一直处于改革之中,劳动关系不断进行调整与变革。但其调整与改革受到制度、传统文化、劳动力市场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要进行我国国有企业劳动关系变革,必须增强员工主体意识;重新界定企业和劳动者的责权利;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3.
企业组织变革的双重动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转型期、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知识化等五个方面分析了不确定环境给企业组织变革带来的外部动因,并从企业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和组织人员等方面分析了对企业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内部动因。指出企业组织的生命,就是要适应环境变化而变革组织。  相似文献   

4.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先就要建立、完善企业产权制度,就要对企业进行产权变革。然而,产权制度变革以后,能否使企业真正被激活而实现预期目标,即需要相应的管理变革,同时也说明产权制度是否真的进行了变革,亦即...  相似文献   

5.
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用事业是特殊的垄断产业 ,除垄断产业的特点外 ,还有其独特的性质。当前我国城市公用事业经营困难 ,改革滞后于一般企业 ,在投资建设和运行管理上存在着许多问题 ,文章分析这些问题 ,并据此提出我国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公用事业改革和发展,落后于我国整体的改革和发展步伐。我国城市公用事业现行体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政企合一、权责不清,生产经营的低效率,成本高、经营效益差,投资主体单一等。同时公用事业自身具备通过市场化来运营的特征和有利条件,因此可以采用特许经营、资本市场融资、BOT项目融资等方式作为其市场化改革的途径。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正确理解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改革,统筹兼顾,全面推进,逐步深化,坚持普遍服务的原则,特别要注意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因此城市公用事业改革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作。  相似文献   

7.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走的是渐进式、由易到难、由浅层次到深层次的变革道路。20年来,已经走过了从扩权让利、承包经营到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从改革国有企业到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从生产经营到资本经营,从改革到改革与发展相结合的艰难路程。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已到了攻坚阶段。展望未来,国有企业需要从宏观和微观层次上同时深化改革,沿着商品生产者——商品经营者——资本经营者的轨迹发展,实现市场化和资本化,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培养出忠于国有资本的企业家,使国有资本成为资本的最高形态。  相似文献   

8.
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模式及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计划体制使政府承担了过多的提供公共物品的职能,不仅使财政不堪重负,也使公共部门的投资效率和运营效率低下。改革的思路是,首先政府要尽快地从公用事业部门的竞争性行业中退出来。其次,改革公共物品的投资方式,增加政府采购份额,并对公用事业部门的企业进行市场化改造。公用事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组织及其相关体制的改革,是整个社会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9.
公用事业产品是涉及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特殊私人物品的范围广泛的一系列产品,由于其产品属性的特殊性决定了公用事业企业发展需要进行多渠道的融资,本文根据当前我国公用事业融资存在的问题,提出分类筹措建设资金、促进非公资本介入、发挥资本市场融资作用等拓宽公用事业融资渠道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浪潮中,理性定位政府管制,是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所在。本文分析了我国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中政府实施激励性管制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指出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应与政府激励性管制相对接,并分析了激励性管制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1.
囿于对国有经济“主导地位”的传统认定,酿成了资源配置陷阱、“所有制歧视”、阻碍制度创新、影响企业家队伍成长和中小企业战略主导地位的确立等等弊端。科学的国有“主导”战略重组应为:在(1)公共物品(基础设施)、(2)垄断行业(军工、专卖等)、(3)高科技产业、(4)竞争性领域四大类划分中,重点为退(4)进(3)。这样的资产重组与制度创新,对于科学认定“国有主导”的本质、正确设计国有经济进退思路、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破除“所有制歧视”等都是极为有利的。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体和基础.国企改革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前提和重要环节.国企产权制度改革涉及国家与企业以及职工利益的重新分配,目前,已进入攻坚阶段.因此,必须探索新思路,以加快国企改革.  相似文献   

13.
总结我国国有出版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成就和问题之后,认为国有出版企业改革要借鉴一般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和模式,不走弯路。针对出版改革的阶段性,提出了一般出版企业的股份制改革模式、大型出版企业集团的产权多元组合改革模式、中小出版企业的MBO改革模式和股权激励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14.
政策性负担造成国有经济高生产成本的内生性,政府在改革中的激励机制决定其有动力为国企提供补贴。本文从政府改革净收益的视角构建了一个解释软预算约束的公共选择模型。国有经济进入布局战略性调整阶段后,显性和(或)隐性的软预算约束,成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制约力量。软预算约束和扭曲的资本价格维持了国有企业不符合中国资源禀赋优势的技术结构,影响了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效果。最终完成转轨必须改变旧的发展战略,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中,如何有效提升国有企业效率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是新时代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基于2008—2018年国有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分别在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企业中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检验,考察国有控股程度对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整体而言,混合所有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效率,且相对控股的治理模式比绝对控股更有利于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效率的提升。而基于行业竞争程度的分组检验显示,在垄断行业中,绝对控股的治理模式优于相对控股。进一步分析表明,与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相比,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效率提升更大。  相似文献   

16.
国企改革的阶段性特征与国有资产流失存在耦合性。国企改革不同阶段表现出国有资产治理不同层面的缺陷,3类国有资产流失行为因此呈现出"此消彼长"的特点。起步阶段和过渡阶段以投资流失型为主,攻坚阶段以管理流失型为主,规范阶段以交易流失型为主,在调整阶段,国有资产流失的行为有很大收敛,数量减少,但国企改革在这阶段也渐趋中止。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国企改革新时期,应以过往改革与风险的耦合性对未来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进行预评估。在资产流转前,须建立大宗国有资产转让公示制度;在资产流转过程中,须明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权力的责任机关与具体职责;在资产流转完成后,须以公益诉讼制度实现对国有资产流失的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17.
明确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需要深入剖析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在逻辑 ,企业财务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国有企业财务改革分析是剖析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出发点。通过建立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分析框架 ,逻辑分析了政府、经营者、员工在改革过程中权利地位的演化及国有企业财务改革历程中所蕴涵的利益相关者 ,指出未来的改革方向是借助于市场环境的改变 ,调整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相关度与谈判能力 ,优化国有企业财务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8.
民营企业参与国防工业的制度问题和运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鼓励非公经济参与国防工业建设是我国国防改革的重点,但目前相关的运行机制还并不完善。通过与美日等国相关制度的对比分析,我国在民营企业参与国防工业制度设计上存在四方面的问题,包括民营企业的准入制度、退出制度、民有国防知识产权的使用、国有科技成果保护问题。这要求政府部门必须转变思想、灵活运用,完善法规条例,更大程度地尊重和维护民营企业的利益,同时加强对国有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努力协调好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政府三方面的权益,修补制度问题,尽快建立起完善有效的民营企业“参军”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政府与国有企业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囿于旧有模式的束缚 ,目前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必须构建体现法制经济的基本特征 ;能够确保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 ;有利于焕发国有企业的生机与活力 ;符合中国实际、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与国有企业关系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国有经济制度创新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吸收现有各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国有经济制度创新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并不是简单地照搬英美的公司制度,而是要结合中国国情,经过制度创新,建立具有社会主义内涵的现代企业制度。(2)"产权明晰"并不等于私有化,"私有产权效率论"不仅在理论上有致命的逻辑缺陷,而且与世界范围内的改革实践不相符。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具有很强的理论合理性和与市场经济兼容的实践可行性。(3)我国国有企业并非一种天然低效率的制度安排,其大量存在不仅有社会政治基础,而且有很好的经济效率基础,新古典的效率标准难以真正把握国有企业的效率本质。(4)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并不意味着国有经济应当全面退出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在中小企业中也有存在的合理基础,国有经济的产业定位在本质上是企业自主决策和市场选择的产物,政府不宜人为地设定标准。(5)导致对现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行错误解读的根本原因在于,很多人在理论上没有真正把握国有资本作为资本的本性,在法权上错误地理解了国有资本的最终归属。因此,国有经济需要制度与理论的同时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