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继“啃老族”、“月光族”之后,职场出现新群体:“蚁族”。他们受过高等教育,收入较低,怀揣着梦想,从全国各地聚集到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像蚂蚁一样默默生活、奋斗着……“蚁族”的大量涌现,是我国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一个典型缩影,其背后是多个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首先要切实转变“就业定终身”观念,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首先要学会生存,这就必须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就业观。如今竞争上岗、人才流动和再就业已成为普遍现象。职业是可以变化的,就业是一个动态过程,大学生要以平常心对待第一次就业,即使初次就业不理想,以后还可以重新选择职业,有了这样的观念,就业时就大可不必顾虑重重。  相似文献   

3.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现已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贫困大学生作为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对就业认识和准备不足,导致在就业择业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样给社会、高校、家庭及他们自己都带来了很大的损害.针对当前贫困大学就业择业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贫困大学生就业择业心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60年风雨历程.他们为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作出杰出贡献,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他们在各行各业辛勤工作,为祖国的腾飞崛起添砖加瓦;他们是不平凡的,而他们的生活有时那么平凡:他们心中横着一杆秤,以个人的力量维护着我们共同生活的社会和我们美好的环境……他们是这城市的一砖一瓦,在平凡中闪烁着光芒。他们活在过去,活在现在,活在我们百万南京人民的心中。  相似文献   

5.
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进步。但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就需要深思。对此,许多学者从不同学科视角作了阐释,而社会学更善于用整体的视野来分析问题,其中社会网理论被广泛运用于求职和城乡适应等领域,显示了切实的解释力。在描述、分析实践的基础上,建构社会网模型。用直观的形式指出,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主体有五个,即政府、企业、学校、家庭与学生自身。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路径有两条:一条是现实中的,建立各主体之间相互关联的支持网;一条是观念中的,提升公平正义、教育体制改革、政府调控、价值塑造等广义社会资本。从现实到观念,从社会网到社会资本就成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建立大学生就业支持体系的应然选择。而这与我国“小政府、大社会”的转型方向也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夏宁  栖组 《金陵瞭望》2005,(12):19-20
在栖霞区,从金马花园的拆迁一线到中山陵环境整治现场,再到“十运会”配套设施建设工地,活跃着这样一支支干部队伍。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绝大多数是30岁左右的年轻干部,有的还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地区发展的关键时刻,被区委抽调到一线进行实践锻炼、重点培养。  相似文献   

7.
文化环境变迁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刘德群每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的过程,都是在其所生活的文化环境及文化氛围中进行的。离开文化环境,就没有人的社会化、文化化。大学生也同样是这样,他们从自己成长的文化环境中带来具有区域文化的气息,带着自身的文化习惯和文化心理步入高...  相似文献   

8.
据调查 :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发生率已呈上升趋势 ,2 5 .39%的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这已为许多研究者所证实。我们的近期调查表明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欠佳。因此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是相当必要的 ,其意义也是非常深远的。一、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一 )适应障碍大学生自踏入校门起就面临着一系列的心理适应问题。他们首先要完成从中学向大学的生活转变。在大学生活中他们要完成大学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职业选择等各种人生课题。这些都需要他们从心理上努力去适应。由于他们社会阅历浅 ,身心变化大 ,学习负担重 ,受社会环…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正面临着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之--职业选择.随着中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和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以及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所形成的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大学生自主择业已是大势所趋.在这样的就业背景下,大学生如何给自己设计一个合理的职业发展计划,并在此基础上调整好就业心态,改变以往的就业观念,树立合乎适宜的就业观,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等等这些问题,都将是当前大学毕业生必须认真思考和妥善解决的.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困境因素分析及其出路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毕业生作为人力资源中较高层次的一类,其就业过程是国家高层次人力资源配置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当前由于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存在脱节、社会就业市场不尽完善、大学生就业能力等因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逐渐凸显。通过高校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逐步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并加强就业宣传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相关社会机构不断完善就业市场,这样,借社会、高校、大学生三者共同努力则可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1.
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要在短时间内找到满意的工作,他们必须依靠一定量的社会资本。例如社会、学校、家庭等都可能影响到这一资本的获得。因此,大学生在学习期间,也应该积极扩充自己的社会资本,争取就业优势。  相似文献   

12.
Moon 《新少年》2013,(11):4-4
如果你到云南丽江市旅游,一定会有这样的发现,在众多琳琅满目的工艺品上面都刻画着类似于甲骨文的图案。小到风铃、首饰,大到运动鞋、衬衫,甚至在丽江古城的城墙上同样能够看到类似的图案。这些图案有的像人物,有的像房屋,有的像高山,有的像日月……  相似文献   

13.
农村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调查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村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着心理落差较大、过分依赖逃避、自负与自卑交织、焦虑夹杂恐惧等心理,这是影响农村女大学生就业的内在因素。要从自身自立自强、学校专业教育指导和社会制度保障等入手,来调整其就业心理,使其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4.
就业与失业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一系列改革,大学生的数量还在逐年递增。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题,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尤为突出。当前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就业弱势问题:传统的性别形势的影响: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女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问题。需要政府、社会、用人单位以及女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这一问题才能逐步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政策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统分包分到双向选择,再到自主择业不断变化的过程,每一次就业政策的变化都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女大学生的就业影响更大。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大学生的就业政策,调动政府、社会、高校、大学生的积极性,是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推进大学生全面实现就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从就业过程、就业结果、就业竞争力,影响就业因素等方面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应届女毕业生在就业过程所面临的性别歧视问题进行实证分析,指出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着性别差异,女生学习能力高于男生,但活动能力较弱,性别特征减少了女生的就业机会,降低了其就业质量。并就女大学生的就业歧视问题和提高其自身竞争力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人际交往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彼此传递信息、表达思想、交流感情,产生相互影响与作用的过程。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他们有许多精神的和物质的需求,其中与人交往即寻求情感交流,渴望信息沟通,以取得自我生存的确认的满足感,是他们诸多需要中一个重要的、带有特征的方面。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原则等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结果,代表着社会交往方式的未来。但是大学生人际交往方式由于年龄特征带来的社会特点,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这就需要予以正确的导向,使他们能走出自我,拓展交往的向度和广度,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内力求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对于《玻璃动物园》中温菲尔德的每一个家庭成员来说,过去的日子总是难以忘怀的。他们都陷在对“过去”无止尽的怀念中,同时又不得不和残酷的现实生活做着斗争。在这场斗争中,每一个人都怀有一种英雄式的信念为自己寻找出路和未来.本文意在对这部戏剧里的英雄主义精神加以分析,试从英雄主义的角度来阐释这部戏剧所表现出的人物内心的挣扎以及求存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有一个黄昏,静静的渡口来了个人,一个富人,一个当官的,一个武士,还有一个诗人。他们都要求老船公把他们摆渡过去。老船公捋着胡子:“把你们的特长说出来,我就摆渡你们过去。”富人掏出白白的银子说:“我有的是金钱。”当官的不甘示弱:“你要摆渡我过河,我可以让你当一个县官,”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个多维度的问题,它与社会、家庭、个体以及个体所就读的高校都有着复杂的联系,大学生择业心理是一个涉及多个层面的复杂心理活动,所以,本文试图从大学生择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心理误区进行分析,找出症结所在,提出切实可行的调控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