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涂途 《南都学坛》2001,21(2):37-42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生产的学说应当是“三种生产”论 ,即人口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理论。与此相适应 ,存在着“三种文化”论 ,即人口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理论。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具有各自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晚年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提出社会基本的生产活动是经济生产和种群生产两种的见解 ,突破了此前马克思主义经济决定论为核心的社会存在本原论 ,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 ,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理论潜能。但恩格斯在具体论述中还是将种群生产纳入经济决定论的旧框架中来论述其历史意义 ,这样处理基于经济活动在历史进程的重要性、也基于他和马克思共同创立的经济生产本原论意义上的唯物主义基本立场以及当时理论语境中的核心问题框架的召唤等多重原因。确认两种生产而不是一种生产对社会存在的本原性地位 ,探讨种群生产的特殊规律和对社会存在与社会共同体的基础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走向艺术生产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生产,说到底不过是生产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必然要受到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但是艺术生产作为满足人民群众审美需要的精神生产,又与物质生产有本质的不同。因此,在市场语境下,艺术生产既要适应建设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走向市场,又要符合精神文明建设和文艺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超越市场。  相似文献   

4.
社会关系生产和社会生产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关系生产同物质生产、人口生产和精神生产一样,是社会生产客观地存在着的一个方面,并与其他三种社会生产辩证相联;任何一个社会的生产,都是一个基于物质生产而由社会关系生产直接决定的社会生产系统.其中,人口生产是根本,物质生产是基础,精神生产是引导,社会关系生产是命脉.只有坚持"四种生产辩证统一"的原则,才能从根本上确保一个社会的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与自然的矛盾直接地是人类社会生产(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人类自身生产)与自然的矛盾。扩大再生产是现代社会生产的基本特征。可持续发展要求社会扩大再生产必须走内涵式道路。人的生产与发展是社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的。精神生产是推动社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阿基米德点”。科教兴国战略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实切入点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流行文艺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与现代人类生活联系紧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流行文艺的生产在改革开放政策的促进下蓬勃发展,但市民文化力量的增强使流行文艺生产不可避免地带有商品生产的属性,主流文艺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标杆遭遇消解。显然,流行文艺的生产需要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立足民族性的弘扬,追求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精神情操,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7.
社会关系生产同物质生产、人口生产和精神生产一样,是社会生产客观地存在着的一个方面,并与其他三种社会生产辩证相联;任何一个社会的生产,都是一个基于物质生产而由社会关系生产直接决定的社会生产系统。其中,人口生产是根本,物质生产是基础,精神生产是引导,社会关系生产是命脉。只有坚持“四种生产辩证统一”的原则,才能从根本上确保一个社会的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生产包括三种,即物质生产、人口生产和精神生产。三种生产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三种生产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为条件的。只有三种生产一起抓,使它们互相协调,互相适应,才能有利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针对本"学科"与"知识"危机而引发的知识形态研究,从根本上源于话语自觉。文艺学的知识形态,是作为文学艺术理论与批评实践的特定人文学科的理论观念体系与学科实践成果、社会行动效应的总称。其内涵同时包含知识谱系学、知识总体性、审美实践性和学科智慧风貌方面的规定性。知识形态问题域的设定,包含着主体认识论的深化、价值论的追寻,隐含着"行动意义的因果阐释"。文艺学知识形态与知识生产问题密不可分,知识生产决定了知识形态的整体面貌,而特定时期的知识形态也影响着知识生产的关系、惯习和生产环境,二者具有深刻的辩证关系。由此反思作为文学理论和文艺实践的科学,文艺学是一种审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感性实践的社会存在的历史化、地方化的学科。从根本上说是审美经验的理性呈现和历史性凝结、传承、深化,是具有历史化功能的审美存在的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在知识场域的社会化建构中,知识分子以历时性与共时性交织的智慧化活动,在文化空间变迁中呈现出历史(时间化)的美感。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自身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三种生产活动。三者相互依存、互为作用,协同发展,共创人类历史和文明。人类自身生产是物质和精神生产劳动的原始动力;物质生产是人类自身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物质基础、决定因素;精神生产是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内在精神文化力量。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社会,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承担者,生产劳动的主体。劳动也创造了教育,教育的全部作用又集中于人,不断地“再生产”人类,再生产劳动力和生产力。教育就是通过培养人而作用于社会、全面渗透到人类社会三种生产劳动之中。这种作用是巨大的、与日俱增的、永恒的,它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共存亡,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相似文献   

11.
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口生产满足社会发展的不同需要 ,是构成社会生产的三个基本部分。这三部分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内容、呈现出不同的关系。早期阶段 ,物质生产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制约着精神生产和人口生产的发展 ,所以物质生产为兴国之本。随着社会的发展 ,特别在当代 ,人口生产重点转向教育和人才培养 ,物质生产向高科技化、智能化发展 ,三种生产趋于一体 ,精神生产 (科学文化建设等 )和人口生产 (成才教育等 )地位突出 ,成为推出物质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和动力 ,所以 ,依托科教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就成为兴国之本。  相似文献   

12.
文艺学是研究文学艺术规律的科学。但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文艺学。由于它的研究家们没有能建立起劳动实践观点,没有从社会物质生产劳动实践的基础上去考察文艺现象,因而不能从根本上去揭示艺术发生、发展与变化的规律。文艺学上的主观唯心论,认为艺术乃作家主观心灵的表现,完全否定了以物质生产劳动实践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对艺术的意义,其非科学性是显而易见的;旧唯物论虽然承认了艺术对于现实的依赖关系,但它对“现实”的理解,仍带有很大的抽象性。尤其是没有把物质生产劳动作为现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劳动在满足人们对生活必需品需求中展示了空前的力量,“劳动”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在关注劳动经济功能的同时,学者们从物质生产维度对马克思的劳动论进行了反思和批判.这些学者们只强调了劳动的某一种生产形式,而忽视了劳动各生产形式之间的内在融合的复杂统一性.通过对生产劳动的实质是信息生产,以及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人自身的生产、交往关系生产统一性和虚拟劳动的论述,使我们能够多维度地客观认识、反思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14.
有关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阶段论 ,虽然马克思主义早已提出 ,但是 ,根据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并结合中国现实社会发展 ,由邓小平作出的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 ,发展了社会主义学说的阶段论 ,更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确立了现实道路 ,因而在这一阶段的中国文艺生产具备了向多元化与产业化方向发展的全部可能。  相似文献   

15.
德国古典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精神生产理论作了并不完备的论述,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认为:物质生产决定精神生产,精神生产对物质生产具有反作用,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精神生产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精神生产的发展具有世界化趋势,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还展望了精神生产的未来前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精神因素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精神经济开始登上了人类发展的舞台,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当前国际竞争中,是否掌握精神经济的主导权,不仅涉及一国的经济发展,而且关系到该国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论题的历史回顾,可以肯定马克思提出"科学是生产力"和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功绩。从人身上的三套生产器官实证社会系统有三种生产:人的生产、物质生产和文化信息生产。它们在历史上曾相继成为第一生产。在现代社会,三种生产构成三个循环圈,这三个循环圈耦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超循环圈,共同构成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论题的历史回顾,可以肯定马克思提出“科学是生产力”和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功绩。从人身上的三套生产器官实证社会系统有三种生产:人的生产、物质生产和文化信息生产。它们在历史上曾相继成为第一生产。在现代社会,三种生产构成三个循环圈,这三个循环圈耦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超循环圈,共同构成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中国,尽管各种美学、文艺学流派各自突出的因素不同、观点也有差异,但其依据的理论基础并没有根本的不同,即经济生产本原论.过去,人们对这个哲学基础是没有异议的,实际上,正是这个哲学基础的认定可以重新讨论.根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全面考察人类社会生产构成时的有关论述,可以确认,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类社会生产的全面描述应该是物质、种群、权力、精神四种生产,而不是物质、精神两种生产.确认社会的生产是四种而不是两种,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对于人类审美和文学艺术的生产活动而言,承认种群生产及权力生产的重要影响,同样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种群生产远不仅仅包括两性间的欲望和爱慕等内容,一切与人的生命的孕育、诞生、培养、成长、衰老、死亡相关的现象、设施、体制和生活,一切产生于它们的源于血缘和泛血缘联系的社会关系,一切产生于这种关系的欲望和情感以及相关的伦理观念等,都属于种群生产或与之密切相关.种群生产不仅提供了原始艺术活动赖以发生的心理基础,还直接提供了原始审美和艺术活动的主要内容.至于文明社会中的文学艺术,无论是其创作的内在个人驱动力、还是其主要内容的构成,都与种群生产密切相关.权力生产与文学生产的关系课题有更广大开阔的视域,而不仅仅局限于文学与政党、政权、领袖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在一切有人类关系的领域,就有权力关系的产生和存在.因此,完全有理由和必要将权力生产作为人类的基本生产活动来对待和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学对文学生产与权力生产之间的关系基本是回避的,这种回避尽管有可以理解的原因,但其不利于全面揭示文学与社会的联系则是毫无疑问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是对古希腊以来诸多文艺思想批判继承的结果,它对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及中国当代文艺理论者的研究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新时期以来的国内学界对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和文艺生产消费问题的研究在广度上和深度上都有巨大发展。首先,从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的产生到历史发展,从经典作家的若干论断、命题到这一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现实依据、历史影响,研究日趋细致充分。其次,学界由注重对文艺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进行多维度的研究逐渐向注重深入研究文艺创作生产自身的特征、结构、系统和文艺生产方式变化。再次,由注重对文艺创作生产的研究逐渐向文艺社会生产、消费研究并重变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和历史文化语境两方面,并通过与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同某些精神生产部门如艺术和诗歌相敌对”这一命题的比较,揭示了马克思关于“物质生产的发展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的精神实质,认为“不平衡”论实际上是从物质生产同精神生产的复杂关系这个层面,更具体更深入地批判了庸俗经济学家对物质生产的庸俗解释,从而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性、过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