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尚书·说命》及其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书>是我国古代重要经典.为弄清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发展的渊源与承继关系,不研究<尚书>是不行的.<说命>是古文<尚书>中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篇章.<学记>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如"教学为先"、"学学半"、"循序渐进"等,皆引自<说命>.可见其对后世影响之大.本文对<说命>之真伪、价值阐述了作者的意见,并对其教育思想进行了剖析.这在教育史界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2.
文章于陈尚君先生考证之基础上,进一步考证大历十才子称号、姓名之具体情况,特别是分析了<旧唐书>、"卢纶诗题"、<新唐书>、<嘉祐杂志>等文献史料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认为:大历十才子这一集体性称号最早出自<旧唐书>记载,<新唐书>则在<旧唐书>及"卢纶诗题"的基础上最终确定十才子之具体姓名;<嘉祐杂志>的出现虽早于<新唐书>,其关于十才子的记载在可靠性上反而不及<新唐书>.  相似文献   

3.
从<我的兄弟>和<风筝>的文本异同中可探究<风筝>的创作真意,并联系兄弟失和一事以及厨川白村理论对鲁迅的影响,可以看出<风筝>的真意其实并非如李天明所说鲁迅对兄弟的"忏悔",而是曲折表达了他对周作人的怨恨之情.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名著,<学记>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人文内容,自始至终充满着对人的关注,对人、教育与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本文通过对<学记>中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过程的综合分析,透视了<学记>对教育本质的理解,揭示了<学记>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张西堂先生的<诗经>研究进行评析,以其<诗经六论>为依据.张西堂认为<诗经>是中国古代的乐歌总集;古代并无采诗之事,故亦无古诗三千而取其三百之事;孔子删诗亦不可信;关于<诗经>的体制,张先生认为"南"与"国风"不同,南、雅、颂都是乐器;张先生驳斥了<毛诗序>之种种谬妄,对于<毛诗序>之作者,张先生亦力辨其非.对于<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张先生也有剀切入里的分析.张先生的<诗经>研究,对于后人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虽然有的结论可商榷,而张先生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罗列比较法和以诗证诗法,体现了朴学的严谨扎实的学风.  相似文献   

6.
冯镇峦籍贯应从李胜先生之说:为重庆合川而非重庆涪陵.冯氏评骘<聊斋>既非乡党亲朋的摇旗鼓吹,亦非争鸣中的意气之词,而是在<聊斋>刊行后,借鉴白话小说评点的积极成果,从小说创作的自身规律去探讨以<聊斋>为代表的文言小说"质"的规定性,成为文言小说理论中体大思精的第一人.其"有意作文"之强调,既修正了文人写作文言小说的"无意"消闲行为,也对文言小说的恶意泛滥具有规范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7.
北宋"话"体诗学论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体诗学批评兴于北宋,其传统有二:一是诗学批评传统,二是诗学叙事传统.前者表现为以诗人诗作诗艺为具体批评案例的诗学批评、艺术探讨,这是构成"话"体诗学的评论性因素,诗话著作因此而在后世目录学中被归于"诗文评"类;后者表现为讲述诗人诗作的故事或考征典实,这是构成"话"体诗学的史实因素,诗话因此而始终"体兼说部".该文首先考察诗话与多种文体的渊源关系,其次考辨<唐宋分门名贤诗话>、<古今诗话>、<诗话总龟>,提出三书一体同源的看法,澄清了自宋人以来的一些误解,并比较其与<渔隐丛话>体制形态之异同.  相似文献   

8.
小说史的撰述对<夷坚志>的地位及重要性过于低估,它的小说题材除了为"三言两拍"等话本所取外,还直接影响到了明代白话长篇小说的创作,尤以<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最为显著.<猴将军>中的妖猴是孙悟空的原型之一.<夷坚志>中众多小说都可能在具体情节上影响到<西游记>的成书过程.  相似文献   

9.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素以"言皆精练,事甚该密"而著称,但是,明月之珠不能无瑕,夜光之璧不能无纇.本文以其中的<赵尹韩张二王传>为例加以考证,发现传中有事而不核的舛误,现录于下.  相似文献   

10.
明朝嘉靖、万历时期人侯继高,世袭指挥同知,历任把总、副总兵、总兵、都督佥事等官职,先后镇守广东、浙江等地.侯继高在任职期间,除了履行其巩固边防、防倭抗倭将领的职责之外,还积极笔耕,写下了<游补陀洛迦山记>、<补陀山志>、<全浙兵制考>和<日本风土记>等著作.其中<日本风土记>以五卷的篇幅,较为详细地记述了日本当时的地理环境、政治、经济、语言、文学、风俗、人情、爱好等方面,内容极为丰富,是今人了解和研究明朝人认知日本程度的颇有价值的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