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德国功能主义翻译学派目的论来探讨电影《赤壁》的字幕翻译,探析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根据字幕的特点,将目的论运用于字幕翻译操作性非常强,可方便国外观众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内涵,促进中西方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许多外国电影不断地被引入中国市场。影视作品较强的传播性决定了它成为人类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而恰当的影视字幕翻译对于影视文化的传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汉斯·维米尔的目的论出发,以电影《功夫熊猫2》为例,分析目的论中的目的、连贯及忠实原则是如何运用在该影片的字幕翻译中的。  相似文献   

3.
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即“目的论”与尤金·奈达的交际翻译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华语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字幕翻译为实例,总结出该影片字幕翻译中所使用的多元翻译技巧:归化、直译、意译、和“浓缩式”翻译等.  相似文献   

4.
视听媒体的出现,带来了大量的国外影视作品。与此同时,外国译制品较多,字幕翻译领域较为冗杂。而目的论能促进字幕翻译的改进。因此本文将目的论三原则与近期影片《疯狂动物城》相结合,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字幕翻译策略。进而使译文接受者能更好地理解原语文化。  相似文献   

5.
作为外语影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字幕翻译具有瞬时性、简约性、通俗性等特征,它使观众在短时间内获得最大信息量,促进了观众对影片的理解。本文以目的论为指导,通过对《神偷奶爸2》的汉译字幕译例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译者应在目的论的指导下以观众为出发点,遵循目的论的三条原则,根据字幕翻译的要求及特点选择相应的翻译方法与策略,从而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6.
纪录片字幕翻译与一般影视作品不同,电影等影视作品可以运用多种翻译技巧充分地翻译,而纪录片字幕翻译除了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之外,还涉及文化词语的翻译,有时还要对隐晦的信息进行阐明和解释。笔者以《英国史》为例,对纪录片字幕翻译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7.
电影作为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但在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是一项复杂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其中电影字幕的作用不言而喻。字幕翻译是电影文化交流主要途径。而归化与异化作为两条翻译规律,也是电影字幕翻译实践不可或缺的法宝,直接关系到翻译效果,是电影与受众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相吻合、融入异域文化的保障,有助于推动电影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8.
在英语学习与实践的过程当中英语翻译是一个主要的应用方向,其中,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由于翻译对象的特殊性,对翻译的技巧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从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的要求出发,探讨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的技巧以及今后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美国好莱坞环球电影公司出品的系列电影《赛车风云》为个案深入分析其字幕翻译文本。该电影多年来受到广大青年影迷的喜爱和好评,他们期待借助字幕了解和感受英文电影中原汁原味的异域文化和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因此本文对该片的汉译字幕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从而概括其特点,希望对英文字幕汉译工作作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10.
论及翻译,就一定会涉及一些翻译技巧,例如加词法、减词法、音译法、意译法等。同时,近年来,随着中俄文化交流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影视文化艺术的快速发展,大量的俄语电影涌入中国市场,电影字幕翻译变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以俄语电影为例,分析意译法在字幕翻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化负载词是《元曲三百首》翻译的重要问题。以目的论为指导,从目的论的目的、连贯和忠实这三大原则出发,以许渊冲的《元曲三百首》英译本为例,研究英译本,有助于对诗歌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相似文献   

12.
随着欧美电影在国内的流行,电影字幕的翻译遇到中外文化的碰撞。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很多电影字幕翻译中出现网络流行语,其使用可以丰富电影内容,吸引观众,促进影视文化的流行。在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中,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必不可少。动画电影面向青少年,他们对互联网很熟悉,更青睐独特新颖的网络用语,故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中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不失为一种良策。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我国电影字幕翻译研究的整体态势,搜集了中文核心期刊登载的相关论文并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相关知识图谱。通过图谱分析得出,我国电影字幕翻译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2013年达到高潮直至现在趋于稳定成熟;电影片名、翻译策略等是字幕翻译研究中的关键词,反映了研究的核心和热点;视听翻译、文化传播等突变词揭示了字幕翻译的研究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字幕翻译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全球化、国际化的环境背景下,文化软实力已成为评判国家强大与否的一大标准。在全球化的同时,中国文化被推向了世界。而丰富多彩的媒体世界也成为文化输出的载体。电影,则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一个方式。但中国元素难以被外国观影者理解或接受,因此,电影字幕的翻译则成为是否能将中国文化成功带向世界的一大关键。文章以著名的翻译策略为参照,以贾培林翻译的《梅兰芳》为蓝本,分析并归纳电影字幕的翻译以及可以创新、突破之处。  相似文献   

15.
《舌尖上的中国》字幕翻译属于影视作品翻译,与常见的文学翻译、科技翻译和事务性函电翻译等有所不同。然而,从翻译手法的运用来讲,翻译理论中的一些处理策略的使用,可以给字幕翻译增添艺术性和感染力。本集《我们的田野》在汉译英的字幕翻译中,也时时处处体现着翻译的技巧和亮点。本文将从翻译技巧角度对该集纪录片的字幕英译进行赏析,浅谈美食翻译中体现的特色及字幕转译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较多,很多国外影视作品涌入我国,影视字幕翻译的重要性越发凸显。美国著名翻译学家安德烈·勒菲弗尔于1985年提出改写理论,认为主流意识、诗学形态都将影响作品的改写及翻译。基于依据勒菲弗尔翻译改写理论,以《加菲猫2》《生活大爆炸》《吸血鬼日记》等英文影视作品字幕翻译为例,分析了英文影视字幕翻译改写方法,期望对英文影视字幕翻译娱乐化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诚原则是翻译目的论的三个原则。在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通过对2019《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本进行分析,探究目的论三原则如何在政治文本的翻译过程中得以发挥作用,希望对政治类文本的翻译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在国内,翻译研究近几年逐渐开始关注翻译的主体,翻译主体性相关的问题成为翻译理论界探究的新课题。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理论以翻译选择适应论为基础,确立了"三维"转换的翻译方法。本文将以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为理论框架,解析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字幕经典台词的翻译。  相似文献   

19.
王晶 《现代交际》2014,(4):36-37
弗米尔提出的目的论指出,在翻译过程中翻译策略的选择是由翻译目的决定的,这不仅弥补了传统翻译理论的缺陷,而且为儿童文学翻译提供了理论基础。文章以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为例,在目的论视角下对两个汉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探索翻译目的论对儿童文学翻译的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兴的翻译领域,影视字幕翻译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尤其是影视作品中大量存在的文化缺省现象给翻译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主要以人人影视字幕组的《生活大爆炸》字幕翻译为例,探讨影视作品中文化缺省现象对翻译的限制及其相关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