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忠观念的起源与早期映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忠观念的起源问题,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学者以忠字的出现为判断依据,认为忠观念是春秋时期的产物。这是在模糊了忠观念与忠概念本质区别的基础上而作出的错误判断。忠概念晚于忠的意识和行为而出现是毫无疑问的,忠概念的出现只是意味着忠的意识和行为在社会上具有了相当大的普遍性以及忠的理论化创造的开始,是要在忠的观念上"敲上自己的图章",而决不能据以理解为忠观念的开始产生。查考《诗经》《尚书》以及其他经史典籍的有关记载可知,早在三代,这一概念所表征的那种道德观念和道德意识就已经十分明晰了。通过对有关文献资料的综合分析可以断定,我国忠观念当起源于尧舜时代。理由有二:其一,典籍中有尧舜时代倡导忠德、惩治"毁信废忠"之人的明确记载;其二,尧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忠德,昭示了忠观念的原初内涵。  相似文献   

2.
许慜慧 《理论界》2012,(5):117-118
古文字资料中"莫嚣"即"莫敖"。"敖"原是部落酋长的称号,"莫敖"原为屈氏首领,诸敖中唯成为官名,起初屈氏首领后兼官。春秋时期"莫敖"为屈氏世官,至战国时期莫敖一官已非屈氏世袭。莫敖与左徒、三闾大夫不同。  相似文献   

3.
闫德亮 《中州学刊》2013,(1):149-155
早期民族的融合与凝聚力的形成与古代神话的传播与定型相随相助。上古神话时代是"万邦林立"、"众神并存"的无中心神时代。早期部族经过数千年的交融最后归融到华夏族,龙图腾在部族融合中起到了麾领的作用。夏商周三代"天帝观"揭开了中国神话历史化的序幕,五行与五方文化背景下生成了人神合一的五帝系统,诸子托古改制创造出了历史化的五帝系统。至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使五帝系统得以定型,完成了神话的历史化进程。五帝系统的形成是以对神话的改造和对上古历史的"重写"为基础的,它不仅是维护夏以来家天下的需要,也是维系华夏民族的需要,是传统文化的最终选择,体现出鲜明的中华文化精神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史传说时代的“人物”已争论了几千年 ,持肯定观点者 ,有真人真事说、氏族或部落首领说、时代群象代表说、先民智慧象征说等 ;持否定观点者 ,有神话说、先民社会现象符号说、后人伪造说等。本文只讨论对三皇、五帝持“肯定观点” ,学术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涉及研究方法、态度等 ,并就学术研究与旅游文化的关系、区别谈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5.
忠与孝是儒家伦理纲常的核心,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形成封建社会"忠孝一体"的伦理同构意识.同时,在古代官场政治实践中,忠与孝经常抵牾对立,难以兼顾两全,屡屡引发古代官场社会所谓"忠孝不两立"的矛盾与冲突.面对忠与孝非此即彼的两难选择,忠在孝先,保忠弃孝,不仅是古代官场中人躬身践行的主流趋势,而且也是封建国家对朝廷仕宦群体一以贯之的强制性政治要求.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指中国现代化进程开始之前。存在于完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人们对国家权力配置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利益这种特殊社会现象的主观认识和反映。其基本范畴,是以服从和服务于皇权专制制度为核心价值取向的皇权至尊观念与圣主期盼意识、民本理念与“子民”意识、吏治思想与清官意识、宗法宗族观念和崇祖意识、  相似文献   

7.
<正> 果洛地区,位于甘、青、川三省交界,地处黄河源头。解放前,在这一地区居住着51个藏族部落,分上中下三部,总称“三果洛”。 由于历史和地理诸方面的原因,它虽然不象藏区其他部落组织那样严整,但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部落是“民族共同体中的一种历史类型,由同一血缘的两个以上的氏族或胞族组成。形成于原始社会晚期(即旧石器时代的中期和晚期)。有较明确的地域、名称、方言、宗教信仰和习俗,有以氏族酋长和军事首领组成的部落议事会。部分部落还设最高首领。……进入  相似文献   

8.
香格里拉原名建塘,汉名叫中甸,<中甸县地名志>记载了中甸县的两种解释:1、中甸为纳西语"主地"的音译,含义为①酋长住地.②饲养牦犏牛的地方或寒冷的地方.最早见于明代的汉子写为"忠甸".  相似文献   

9.
在帝制中国,专制君主通过建立和不断完善君主专制政体来整合国家、社会的各种资源,以确立、巩固和发展"以君为公"的"家天下"治国模式.但是,在思想观念领域,帝制中国却长期以来存在着以对君主个人利益、意志的绝对服从为公或忠,和以对"天"、"道"、"民"以及比较抽象意义上的"天下"、"社稷"、"国家"等政治共同体的意志与利益的绝对服从为公、忠的两种矛盾的公、忠观.这两种不同公、忠观的矛盾与冲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帝制中国财政职官制度及财政管理体制的历史生成、设计与变迁.对公忠观念的嬗变和财政职官制度变迁及其相关性的研究,是研究帝制中国公忠观念与制度变迁相关性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时期,中西文化全面接触、交流、融合,造成旧观念的解体和新观念的产生.中国传统的观念因子、意识结构乃至核心价值发生剧烈的动摇变化,西方"个人"话语以及西方现代个人观念的一些基本要素或理念先后被引入中国.但对民族、国家的忧患意识大大冲淡了终极的个人关怀."国民"而非"个人"成为这个时代使用最频繁的一个名词."国民",是中国现代个人观念起源的基本命题,也开启了中国小说由古典向现代形态的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11.
当代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在其深厚的生活经验和丰富的写作实践中产生了独特的文学观念,他的"之"字形书写方式使得其各个时期的创作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和对立性;在"腹语师"的文学表演中表达了罗斯严肃的道德关怀。纵观罗斯创作观念的形成、发展和嬗变,反映了具有自觉意识的学者型作家对创作实践的总结和对文学创新的及时回应,体现了罗斯鲜明的时代意识。  相似文献   

12.
王勇辉 《兰州学刊》2006,(4):99-101
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利益概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建构主义认为国家利益是从国际社会学习的结果,民族国家的身份在互动中不断得到再造,使得主体间性认同(intersubjective identity)不断加深,偏好和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中,这种变化是朝着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国家利益方向迈进的,否则便难以发生。由观念分配形成的国际体系结构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这种发展和变化是以对利益增进的正向认同为前提的,从而规定了任何国家都在不断产生与封闭时代或前全球化时代大小不一样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军事学术思想在前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丰富和发展.主要内容包括"天下一家"、融众取长的战争观念;以治为胜、制必先定的建军思想;"弘思远益"、通揽全局的战略决策思想等等.军事学术成就客观,军事思想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兵学理论的宝库,是中国历史上冷兵器作战时代军事思想的重要总结,对后世军事思想的递嬗演变曾产生过相当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1] 由于改革和开放,人们的利益观念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一方面,人们普遍意识到,自己的活动与利益之间的同一性必须从过去那种被阉割的状态中重新恢复过来,活动同利益之间必须“挂勾”,活动必须讲效益,这是主体意识增强的表现。这种观念体现了人们对改革产生了一定的适应力和承受力。另方面,利益观念的变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如某  相似文献   

15.
禅让说     
尧舜禅让的传说,数千年聚讼不一。它在中国思想史和政治史上影响很大。墨家的尚贤说和儒家的德治思想,曾以此为例展开阐证。魏晋至隋唐的禅让之风,也都以此托古篡夺。古史中的尧舜禅让传说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学界某些人认为的部落联盟制下的“军事民主制”。它是中国古代民族、部落融合过程中,多元文化发展不平衡性在酋权向王权演变中的一种表现。这种表现在五帝时代已流行权位世袭的情况下,证明发生了中国特色的“禅让式民主”,即以尧舜等首领个人意志主导下的“四岳”议政、选举。认识到这一点,对于理解中国古代王权、君权专制个性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东汉政治黑暗 ,国力积弱 ,匈奴、乌桓或迁离蒙古高原 ,或附汉入边 ,漠北地空 ,为鲜卑占有匈奴故地 ,建立部落联盟提供了良好契机 ;鲜卑社会处在向上发展阶段 ,与中原地区的经济交往增强了鲜卑的实力 ,军事掠夺也使鲜卑获取了大量财物和人力。进入鲜卑的汉人把中原文化和手工业制作技术带入鲜卑 ,带动了鲜卑社会进一步发展 ;鲜卑社会处在需要强有力的首领也必然产生强有力首领的时代。勇敢而富谋略的檀石槐、轲比能的出现 ,适应了鲜卑社会的需要 ;蒙古高原的各游牧部落需要一个新的政治军事集团来组织力量发展生产、抢掠财富 ,与中原政权抗衡。就当时大漠南北的局势和各游牧部落的实力来说 ,鲜卑具备了取代匈奴而成为蒙古草原新霸主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社会心态是社会成员的观念意识与时代的社会现实发展之间紧密互动而产生的一种社会心理。"拒绝式"社会心态是指社会成员对社会变迁或社会重大变化持否定态度的一种社会心态。"拒绝式"社会心态的生成与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平均主义观念、清官政治伦理和义利观密切相关。社会心态和社会矛盾的生成具有同源性,"拒绝式"社会心态对于社会矛盾具有推波助澜的消极影响。调适"拒绝式"社会心态,对于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蒙古先民的原始生态意识是在萨满教的氛围中产生的 ,蒙古人的生态观念最初发源于有关“阿密”(生命 )概念的确认和“天父地母”意识的形成。蒙古族形成以前的生态观念经历了母系社会、父系社会和英雄时代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受海权观念、综合国力、时代发展主题的变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南海战略相继经历了主权宣示战略、军事维权与行政管辖并举战略、"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战略和国家领土完整的核心利益战略四个历史时期。围绕南海问题的升级发酵,中国共产党的南海战略在国家战略体系中的地位由弱趋强。  相似文献   

20.
金荣权 《中州学刊》2007,(2):192-196
上古时代近乎无意识的祖先崇拜,至夏、商特别是西周至春秋时代,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带着浓厚政治与伦理色彩的宗族观念。周代的宗族观念是昭示宗族地位的需要、“兴灭国、继绝世”的政治需要,也是完善婚姻制度的伦理层面的需要。而正是这种宗族观念成为神话历史化的重要契机:通过创造出虚构的、历史化的宗族体系,各不相关的神话传说人物被组合到一个家族之中,从而加速了神话人物向人格化始祖神的转变;宗族意识进一步扩展为民族意识,终于形成了以黄帝为中心的五帝系统,使神话史变成了华夏的人类文明史。当神话中的神性英雄变成了完全人性化的氏族始祖之时,神话故事便成了可信的历史事实,他们所处的时代因而也从神话时代提前进入了人类的文明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