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电影《秋日传奇》演绎了在美国西部家族中性格迥异的三兄弟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可歌可泣的亲情、爱情故事,荡气回肠,令人难忘。影片中的三兄弟对待女主人公苏珊娜的爱情方式,鲜明地诠释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本文运用人格结构理论分析三兄弟与人格结构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三个层次之间存在的契合关系,并从这一全新的视角赏析影片。  相似文献   

2.
霍桑的短篇小说《小伙子古德曼·布朗》讲述了主人公布朗的一次与魔鬼约会的森林之旅,同时也是布朗的一次心理历程。文中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了布朗的心理历程,并发现布朗的森林之旅,始终充满了由自我、本我和超我三种人格层次构成的激烈的矛盾冲突,最终因布朗的自我无法达到超我和本我的平衡,而导致其内心痛苦,心理失常。小说本身即是作者思想的反映,文中同时分析了作者的内心矛盾,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3.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自产生以来,就吸引了国内外不少学者的兴趣和研究。本论文试图结合当今中国社会上新近发生的一些有关社会道德滑坡危机的真实新闻事件,来围绕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进行简要论述,并从中探索该理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程文玲 《现代妇女》2014,(3):145-146
晚小说作者受当时时代背景和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有感而发地创作了知名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笔者受其影响写了该文,希望能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把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解构清楚。本文分引言部分,正文部分(盖茨比冲动的自我、菲茨杰拉德矛盾的自我和尼克超凡脱俗的超我)和结束语三部分。  相似文献   

5.
由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执导的、英国女影星娜塔莉·波特曼饰演女主的美国电影《黑天鹅》,讲述了一个有关芭蕾舞的超自然惊悚故事。该影片女主妮娜是一个性格温顺的演绎白天鹅的完美者,然而为了在舞台上完美演绎一个"黑天鹅",为此她一步步实现自我蜕变的全过程。现实中的妮娜是纯洁、乖巧的,但在排练过程中她逐渐发现自己被压抑的狂野、邪恶的一面。依据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自我、本我与超我"的人格结构理论,纯洁乖巧,狂野邪恶分别是妮娜自我和本我的表现。在演绎黑天鹅的过程中,妮娜经过自我、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强烈对抗,最后完美的蜕变成一只真正的"黑天鹅"。通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妮娜性格的蜕变做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弗洛伊德的“三元精神”及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角度剖析了盖茨比死亡的原因。盖茨比追求遥不可及的梦想,挣脱道德理智的约束,按照人格结构“本我”层次中所遵循的快乐原则出发行事,是造成盖茨比人生悲剧的直接原因;资本主义社会扭曲的社会道德规范——人与人之间(朋友之间、爱人之间、父子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是导致盖茨比死亡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主要研究人的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晚期包括三个部分,人的两类本能: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人格构成三结构:本我、自我、超我;文明和道德对人性的压抑,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解读苏童的小说《米》,探究小说当中深层次的内蕴.  相似文献   

8.
宗教理论是弗氏整个理论体系的一块试金石,透过它我们将发现精神分析理论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本文从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这一人格"三我"结构出发,探讨这一结构在其解释宗教起源与发生中的适用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小红帽进行新的解读。首先,用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原理去分析小红帽的心理活动,从而揭示小红帽和其他人物的关系。然后,根据人格的三重结构来阐释小红帽是如何压制本我,展现自我,最终达到一种超我的境界的,生动展示了人物复杂的心理过程,对以后解读作品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角度解读曹禺作品《雷雨》中的人物蘩漪。结合蘩漪三个重要人生阶段,分析她从天真的女孩到最后对所有周围的人满怀仇恨的心路历程,揭示出蘩漪的变化实际上是她人格中本我、自我、超我三种力量冲突导致本我满足无法实现的结果,最终导致她个人悲惨的命运,反映了人性的解放和人类无意识的显露。  相似文献   

1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对心理学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给麻风病人的吻》是法国作家弗朗索瓦·莫里亚克的代表作,是一部典型的以刻画人物心理著称的心理小说。作者展现了主人公精神和心理的变化,剖析了人生的戏剧性,使读者深深体会到孤独压抑的灵魂。结合精神分析法洞察《给麻风病人的吻》男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并揭露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12.
弗洛伊德,这个名字似乎总带着神秘的色彩,介绍此文的目的,一是希望增进您对弗洛伊德的了解,二是希望您读后多少得到一点启示和帮助. 古往今来,凡学有成就者,都可以加以研究和剖析,这是我们洞悉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奥秘的钥匙之一. 李新华同志的文章,共分七个部分,本刊自本期起将分期连载.一、我与弗洛伊德主义;二、弗洛伊德其人其事;三、弗洛伊德主义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渊源;四、弗洛伊德主义的基本理论;五、弗洛伊德主义关于梦和奥狄帕斯情意综的学说;六、弗洛伊德主义对人类文明进程的贡献;七、弗洛伊德主义的几个理论困难.  相似文献   

13.
弗洛伊德(1856~1939)是奥地利的精神病理学家和心理学家,也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在1900年出版的《梦的解析》一书中,弗洛伊德集中地表述了其独特的病因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和治疗方法,由此,一种作为精神疾病病因的“无意识”概念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之中。然而,对于当时的西方社会,这不仅是新鲜事物,而且这个概念对于如何看待人的本质、人生的本质,都给出了新的视角,甚至还动摇了西方传统身心关系的古老信念。因此,自这种理论提出之日起,来自哲学、心理学、医学等层面的批判、探讨和阐发就从未停止过。德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1889~1951)就曾为这个理论深深着迷,并发表了大量的评论。  相似文献   

14.
四、弗洛伊德主义的基本理论任何抽象理论之所以常常显得艰涩隐晦,关键在于理论和背景的分离。当我们纵横交错地将弗洛伊德的个性及所处的时代精神展现在读者面前时,弗洛伊德的基本理论就会象蓝天衬托下的白云那样变得清晰可辨。我相信,上述那些“无关宏旨”的题外话无论对理解弗洛伊德主义的整个理论体系,还是  相似文献   

15.
厄普代克的成名之作《兔子,跑吧!》中的男主人公兔子一直是颇有争议的人物,本文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用弗洛伊德人格论对其人格和行为进行分析,从兔子的自恋情结、性冲动、两性关系、家庭危机四方面来看表现在主人公兔子身上突出的强烈的本我和弱化的超我。本人认为兔子在追求幸福时之所以失败,一方面是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原因,更重要的是:自我在本我和超我之间难以平衡,是造成悲剧性人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伊库斯》是英国当代著名剧作家彼得的代表作,精神科医生狄萨特是剧中的关键人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被用于分析狄萨特该人物形象。在超我层面,狄萨特是医学上的福尔摩斯和生活中的文艺男;在自我层面,狄萨特遭遇多重危机,是一个玩世不恭的中年男人;在本我层面,狄萨特呈现出暗黑悲观的阴郁特质,宛如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狄萨特人格的复杂性和多重性,赋予人物形象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雾都孤儿》作为其早期的代表作之一,一经发表便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其中,南希这一拥有复杂性格的女性人物更是深入人心。她是徘徊在善恶之间的孤独灵魂,是社会底层人物的代表,更是残酷的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受害者。拟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南希这一女性形象,旨在揭示残酷的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人性异化及南希的悲剧,从而进一步论证狄更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弗氏精神分析着手,从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俄狄浦斯情结"和"梦的理论"三个方面,浅析它对文学写作与文学批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不仅是从心理的角度对人类的一次巨大的突破,更在文学艺术等领域开花结果。基于这一学说,许多以往的文学作品中的心理描写有了科学依据,而此后的一些文学家则有意识的运用这一学说,在塑造人物时,深入到人物心灵之中,挖掘其中的激情。本文从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出发,论述了精神分析学说与茨威格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精神分析文学的关系;弗洛伊德"本我"理论与堂吉诃德矛盾的悲喜剧命运的关联;潜意识理论与现代派戏剧的兴起的关系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以此来表达本文的主题:精神分析与文学的关系,乃是这种科学促使人们意识到、并去自觉地探索心灵的激情。  相似文献   

20.
龚玥 《现代交际》2014,(4):85-85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为20世纪最著名的心理学家。法国作家扬·盖菲雷克的小说《野蛮的婚礼》曾荣获法国龚古尔文学奖,以其细腻的心理描写著称。本文利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俄狄浦斯情结",对这部小说的主人公进行深刻的剖析,有助于我们理解主人公复杂的心路历程和情感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