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福斯特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本质上是反生态的,是不可持续的,今天资本主义已经走入死胡同,必须进行生态-社会革命,代之以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以满足人的真正需要和能力发展为本,关注人和自然的共同福祉。要防止把经济持续发展简单等同于可持续发展,走真正可持续的生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生态民生无小事,厕所是国家生态文明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一环,是现代生活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体现。文章从“厕所革命”的必要性以及意义入手,对当前“厕所革命”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思路,期望有助于当前生态民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梦是中国梦的本质内涵之一,它是中国人民对绿色中国梦的美好期待,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而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生态文明梦的制度保障.生态文明的建设应和其他文明建设融合起来,当前中国应以“生态导向的现代化”为发展方向,而思想革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灵魂.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要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美国生态学家福斯特运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科学地论证了生态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辩证统一性关系,并以新陈代谢断裂理论为批判武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展开了鞭辟入里的生态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与生态的冲突本性、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决定了生态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自然历史过程。在对马克思生态唯物主义与生态辩证法的科学运用中,福斯特揭示了社会主义革命与生态革命的同源性与同旨性,即二者同源于对资本主义不合理生产方式的批判和超越,同旨于生态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与自然的双重解放。  相似文献   

5.
活跃在当代美国的福斯特生态马克思主义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都对生态危机给予特别的关注.福斯特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分析批判了资本主义反生态的本性,并提出了通过生态一社会革命实现由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新世界,从根本上引领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困境.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则以怀特海的有机思想为基础,深刻反思和批判现代性,认为正是现代性使人类陷入生态危机等困境,所以必须建立生态世界观,引领人类走上生态文明之路.显然,两者的生态危机理论既一致又有分歧.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种文明都有自己的人学基础,生态文明的人学基础是生态-文化人。相对于渔猎文明时期的自然人、农业文明时期的政治人、工业文明时期的经济人、知识文明时期的文化人来说,生态-文化人是人们深刻反思工业文明时期的"经济人"的产物,也是当代社会把建设生态文明和知识作为时代标志的要求。生态-文化人应具备六大基本观念,即整体论的生态-人-社会的世界观,生态知识观,生态伦理观,生态经济观,生态公正观,经济、社会和生态相协调的发展观。生态-文化人理论丰富了人性假设理论,有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自己;有利于人们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缓解全球性生态危机;有利于人们合理地处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缓解当今人类的文化危机;有利于中国人民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7.
天然气开发及利用不仅有利于天然气资源型革命老区保住绿水青山,而且有助于革命老区在保住绿水青山的基础上获得金山银山。当前气源地革命老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着过度资源依赖而造成部分产业类型和产业结构不"生态",资源开发与利用不当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针对当前天然气资源型革命老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问题,应加强保住绿水青山也是政绩的理念,优化产业结构,逐步发展非依赖资源型新兴产业,要采取企业自我约束和法治治理相结合两手抓避免环境污染,要健全补偿机制及衰退产业援助机制促进气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南都学坛》2016,(1):93-97
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总根源,虚假需求和异化消费是造成全球性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技术的资本主义运用则加剧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基于此,生态马克思主义提出要解决生态危机问题,就必须改变社会关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生态社会主义社会;要抛弃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原则,树立以人为本的生命伦理价值观;必须变革个人生活方式,树立正确的需求观、消费观和幸福观。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对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也有自己的缺陷与不足。  相似文献   

9.
雷蒙德·威廉斯的自然观揭示了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我们对人与自然的位置、人与自然关系的错误认识。他的自然观启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首先解决生态观念问题。我们必须认清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必须从生态思想传统中吸取精华,建构有利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持续发展,有利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生态文明之道。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生态文明上也应得到充分体现。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既要立足本国国情,又要吸取人类社会其他优秀成果,而不能闭门造车。市场社会主义在解决生态问题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是不可持续的,社会主义国家不能走资本主义的老路;经济民主是实现生态健全的保障;利润共享是生态文明的基石。  相似文献   

11.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选择。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根本目的——又好又快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发展之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发展之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2.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选择。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根本目的——又好又快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发展之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发展之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3.
中国模式的生态文明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理论形态上,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就是要解决好人类的发展以及如何发展的历史难题。建设生态文明不仅仅追求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更需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公正与发展问题,这是生态文明的两个本质规定性。资本主义因其资本的趋利和扩张的本性而造成对人和自然的剥夺,引起了严重的社会不公和生态危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也增强了中国模式的影响力。因此,生态文明的时代将成为彰显中国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4.
唐·德里罗是一位有着强烈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思想的美国后现代派小说家,他在小说创作中揭露了科技与商业文明下的自然生态危机、社会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及其根源,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消费主义、唯发展主义和科技至上观等,发出对回归自然、绿色消费、健康艺术与性、文化多元、技术生态等的强烈呼吁。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经济"话语体系建构及其实践,不仅需要逐渐设想出并在现实中引入具象化的新型绿色产品产业、技术工艺和生活消费,还必须创建并践行一种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政治经济学,从而提供整个社会向这些新经济样态或生产生活方式转型的现实可能性与进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提供了创建或走向这种"生态经济"或"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经济"的现实舞台和未来可能性."经济的生态化"(生态现代化)和"生态的经济化"(绿色发展),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背景和语境下展开的、逐步创建支撑与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更高阶段或形态的经济创新尝试,或是这一绿色经济创新的两个主要进路和模式.秉持绿色发展理念的党中央与职责明确的各级党委和政府,逐渐提升的国家环境治理制度架构和治理能力,同时受到制度性激励与约束的绿色市场、资本和技术手段、有序扩大的环境社会组织动员与大众性民主参与等四个主要元素所组成的特定构型组合,则构成了一个特色鲜明的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经济的社会支持性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6.
以生态循环农业助推绿色发展——以湖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历史的新高度,而绿色发展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通过对湖南省五大不同区域的生态农业龙头企业及当地行政部门的调研,可以得出:生态循环农业助推绿色发展。推进绿色发展,必须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必须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与政策;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马克思的经济循环理论其实质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与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具有“双生”循环系统,它实现了社会生产内部与社会生活外部系统的循环链接,是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与绿色消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文明是超越现代工业文明的更高级的文明.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普及生态学知识,树立生态价值观,实现"良心的革命",摒弃物质主义、经济主义和消费主义价值观;必须促成科技的生态学转向;必须使制度建设摆脱"资本的逻辑"的束缚,激励生态经济的成长和发展,鼓励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遵循生态规律的消费,是耗费最少资源而获得最大满足的消费.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生态文明建设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我国工业化迅速发展,资源环境与生态危机问题日益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普遍联系的辩证法思想、实践观、关于人与自然关系论述等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和行动依据.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应以人为本,需要政府推动和依法治理,贯穿社会主义建设各领域.在实践中,要推动绿色科技创新、探索合理生产方式、践行生态消费观、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法治建设等策略来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代际伦理重要性的显现与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议题的出现相伴随,生态文明建设意味着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代际公平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社会条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实现代际公平,主要内容包括实现代际之间劳动付出和成果获得的对等性,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人类活动对于自然影响的可控性在代际之间的延续,实现文化的多样性延续;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来说,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对于实现生态文明代际公平则具有更加一般性的意义;绿色消费方式的确立对于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基本的价值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丛然选择,生态城市是生态文明的时代产物.用生态文明的理念指导城市的持续发展;用三大定位构建"两型"社会的战略框架;创新经济增长模式,实现新型工业化;创新管理方式,用绿色技术和法规促进"两型"社会建设.建设生态城市,构建"两型"社会,是长株潭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和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